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校企合作办学是实现高校和企业资源共享、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通过校企合作,可以促进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完善高校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推动高校"产、学、研"一体化发展;通过校企合作,促进企业提高科研水平,提升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开发新产品的能力,也有助于企业选拔、培养、招聘符合企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总之,校企合作能够真正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相似文献   

2.
钟卫国 《考试周刊》2011,(41):189-190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大学生对就业的渴望与难度是现在人才与社会对接的矛盾,对企业而言,人力资源的开发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对高校而言,它的"产品"是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高校如何在市场机制下,培养出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人才,要依据现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结合高校的教育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保证学生充分就业,从而满足现代企业人力需求。  相似文献   

3.
解决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脱节的问题,治本之策是建立起高校人才培养与服务地区、企业等人才消费方的联动机制,从源头上保障高校的办学与社会人才需求之间的"产销衔接",形成人才培养和人才消费的良性循环。成都大学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以此作为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与实效。  相似文献   

4.
"订单式"培养农村基层人才是地方政府与地方综合性大学为新农村建设选留人才的积极探索和新途径,它能够实现学校、学生和用人单位的"三赢"。在培养过程中地方政府应制定相应措施避免竞争元素的丧失,高校应尽快对"订单式"培养农村基层人才的模式与机制进行研究,改革和创新实践教学形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出现了企业人才"招聘难"和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一方面,不少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许多大学生毕业后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切实做好高校的人才储备基地建设已经成为知识经济社会的客观要求以及增强高校自身竞争力的必然需求。近年来,高校人才储备基地建设取得了重大成绩,但也遇到很多难题,如高学历人才与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难以简单区别、基地的人才储备投入与人才输出效益不成正比、引进人才的"绿色通道"与"红色规章"矛盾、超前储备人才与学科专业调整的矛盾等。为此,要着重进行高校人才储备基地建设中的策略转变和战略择抉。  相似文献   

7.
基于CBE理论的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一方面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压力和损失;另一方面高分低能、理论和实践脱节严重的高校毕业生也给急需人才的企业带来一定苦恼。基于学生就业难与企业实用性高素质人才短缺矛盾突出的现象,提出了CBE理论指导下的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职业胜任力"12345"创新培养模式,并对创新培养模式的内涵、理论基础、具体内容和注意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分析矿业企业在向大型化、国际化方向发展过程中对创新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和国际化人才迫切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各高校和矿业企业都在加速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的现状,重点介绍了"中国黄金"依托人才培养基地对青年人才培养进行的有益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高校人才引进问题内在机理的梳理和分析,阐释了需要超越"契约"关系,使引进人才获得内在的价值认同以最终实现人才价值,进而提出了高校人才引进战略的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10.
通过高校与企业合作培养适用性高技能人才是解决"一些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一些大学生就业又比较困难"尴尬局面的最好途径。本文分析了当前校企合作培养高职学生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校企共同体是校企合作的新型组织形态,是高职院校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突破口。通过对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构建校企共同体模式的经验总结,提出优化校企合作环境、理顺校企合作关系和建立校企运行机制等措施来保障校企共同体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12.
校企合作的"厂中校"建设,虽经多年探索,但因受多重因素——机制因素、教师因素、学院和企业方面因素等影响,在实施中遇层层阻碍。高职的教学定位,决定了校企合作的"厂中校"建设是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分析影响"厂中校"建设的阻碍因素,将解决问题的着眼点回归到学校教育和企业盈利的本质上,从而寻求校企合作的利基点,为日后合作"厂中校"建设,实现双方共赢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反映出人才结构与企业需求不相匹配的问题。从企业对大学生素质要求的变化出发,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改革的必要性,提出高校德育要从三个层面着手,重视“软文化”与“硬制度”的建设,把“授业”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以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  相似文献   

14.
在高职院校不断深化校企合作的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努力实现教师职能的转变,使教师成为“人生导师型”人才;要积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建设,营造适应学生成才的文化氛围,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含量;要与企业和社会实现教育互动,将共产主义的理想融人职业道德教育之中,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强大实践功能。  相似文献   

15.
苏州地区民营企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州地区的民营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需求较为旺盛,也期望与高职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但由于目前高职教育本身尚存在一定问题,企业与学校的目标又各不相同,所以,校企合作应依据不同类型的企业‘‘量体裁衣”,以探索多种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6.
“校企共同体”是校企合作的新型组织形式。“校企共同体”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应积极吸收企业优秀人才,强化对教师的培养培训,建立专兼职教师一体化的管理机制和“共建、共享、共融”的校企合作机制,充分利用技术研发中心平台形成“三能”教师团队,改善职称评审导向的政策引领机制,营造良好的教师职业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7.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创新办学模式的基本形式,也是决定高职教育成败兴衰的主要因素,它能开创学校、企业、社会、学生和政府多赢的局面。高职院校要选择多层次的合作方式,积极突破政策缺失、企业被动、模式不优和科研不力等多方面的障碍,努力构建校企合作的科学机制。  相似文献   

18.
将"敏捷制造"思想引入高职教育,对"虚拟订单教育"进行企业需求与就业导向论证,并提出"虚拟订单教育"和"虚拟订单班"概念。在分析温州区域经济特征和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运作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依托行业开展"虚拟订单教育",根据集群人力资源需求状况,开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思路,以探索企业参与高职教育、推进校企深度合作、促进学生就业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双证书”大学生培养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工程,需要发挥社会多方面的力量。其中,不可缺少的是政府、行业企业、高职院校、“双证书”大学生等要素,这些要素如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培养高质量的“双证书”大学生。针对这一问题应当构建以政府政策主导、行业企业共同参与、高职院校为主体、大学生为关键的四位一体的培养机制,进一步推动高职“双证书”大学生的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20.
“双师型”教师的质量建设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目前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存在结构不尽合理、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要进一步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素质,就需要高职院校加强对“双师型”教师参与行业、企业实践的自觉性的培养,建立、完善激励鞭策机制,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对高职院校从行业、企业引进人才给予进编政策上的倾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