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敦煌壁画中的"反弹琵琶"被誉为中国唐代舞蹈文化中最著名的绝技艺术形象,长期享誉海内外,但反弹琵琶最早出现时间和艺术源流一直没有明确答案。本文依据近年出土的长安唐贞顺皇后墓石椁线刻画,指出"反弹琵琶"最早来源为开元二十五年(737)男性胡人的艺术造型,其从男性舞者转变为女性舞伎的过程,正是从长安皇家艺术吸纳异域外来文化中开启,传播至敦煌艺术工匠创作之中的。本文采用长安刻画、吐蕃银壶、敦煌壁画三处"反弹琵琶"艺术形象的互参互比,证明来自异域的绘画粉本是敦煌这一独特造型的传播来源,初步释读了这一长期未解的艺术主题。  相似文献   

2.
散文体小说在中国的产生发展,与欧洲大不相同。西方古代,从古希腊罗马的“史诗”到中世纪骑士文学中的叙事诗,都是韵文体的;而公元7世纪兴起、至8世纪达到相当繁荣的中国唐代文言短篇小说,如果译成现代语言,就已经完全符合近世散文体短篇小说的美学要求了,这比西方出现于14世纪的散文体小说要早6、7百年。唐代文言短篇小说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也是包括白话小说在内的整个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本世纪初敦煌藏经洞发现的一些唐五代白话小说又可视为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滥觞,但由于小说在中国古代长期受到轻视与排斥,唐五代小说研究因…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视觉艺术中使用的植物性颜料由于化学性质不稳定性一般很难保存下来,而敦煌由于特殊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至今保留了植物色的一些使用痕迹。通过对唐代敦煌绘画和雕塑作品所用的植物色进行考察,追溯其源流、制取以及使用诸方面的历史面貌,有助于还原或重建中国古代的植物色传统。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彩塑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国彩塑艺术的高峰出现于唐代。本文比较敦煌唐代彩塑和五台山南禅寺唐代彩塑艺术的异同,从而探讨唐代彩塑的艺术风格。彩塑很容易破碎,代表唐代彩塑最高水平的杨惠之之作,已经荡然无存。现存唐代彩塑,敦煌最多。据《敦煌莫高窟内容总系》统计,唐塑现存642件。其中,未经后世重妆的243件,重妆的399件。山西五台山南禅寺保存中唐彩塑17件。敦煌彩塑已有详述和图册出版,不必多说。南禅寺彩塑知者不多,有必要简介。  相似文献   

5.
王金进 《文教资料》2010,(11):85-86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技术具有显著的封闭性特征。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创造主体是一些富有经验的、心灵手巧的工匠,而这些工匠存在自身的弱点与缺陷,这本身就限制了手工业技术的传播;我国历史上工匠技术具有非常严格的传承制度.工匠技术只传于家族内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这无疑限制了手工业技术的传播与发展:唐宋以来行会的出现与发展,为手工业技术的传播又添一道枷锁.以上三个方面共同构成了手工业技术封闭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李约瑟难题"被认为是世界科技发展史中的难解之谜,要真正找到解开"李约瑟"难题的钥匙,必须从中国科学技术研究的传统入手。中国古代有杰出之科学成就的重要原因,乃是"工匠精神"传统的存在,而近代科学崛起于西方而不是中国的重要原因,则是工匠精神的失落。科学不应当忘记自己的工匠传统起源,"工匠精神"的重塑是中国科学技术复兴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农村种粮业比较效益不断下降,双季稻日渐消失,越来越多的农民从事兼业,出现了农业的反过密化。这是对中国传统小农经济的突破,中国农村经济实现了有“发展的增长”。  相似文献   

8.
中国壁画的发展历史研究离不开对敦煌壁画的研究,而敦煌壁画的现存遗迹中,几乎所有的布局样式与技巧都可以在唐代的壁画中找到源渊。因此唐代敦煌壁画的研究对于整个中国壁画史的发展起着前瞻后续的作用。本文试图就壁画的布局与构图方面对唐代敦煌壁画作以浅析归纳与总结。  相似文献   

9.
宋代的太湖平原农业发达,当地农民在土地上精耕细作以求尽地力来维持生计。但由于北宋中期以后人地矛盾的不断尖锐,单纯依靠农业生产已不能满足家庭的生活开支,一些占有"尺寸之地"的农户更是出现劳动力的间歇性闲置,这也使得农民或从家庭内部着眼调整生产结构或转为"他业"来贴补家用,走上兼业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正12月28日上午,"丝绸之路与敦煌学"系列公益学术讲座第三期在敦煌研究院敦煌艺术馆举行。应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献研究所的邀请,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朱玉麒教授、敦煌研究院赵声良副院长分别以《一带一路上的唐风古韵———丝路考古工地与唐诗创作现场》、《敦煌艺术与丝绸之路文化》为题做了学术讲座。朱玉麒教授以1998年在印度尼西亚发现的"黑石号"唐代沉船为例,解析了这艘沉船上所装载的长沙铜官窑瓷器上题写的唐诗。他运用对比的方式,生动说明了瓷器上的唐诗与著名诗人李白、白居易、王维、李商隐之相关诗作的相近点,并推测这批唐诗可能是民间诗人依据名家作品再行创作的成果。另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