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康有为以“变为天道”的宇宙观来观察人类社会,创立了以“公羊三世”说为形式的社会历史进化论.这是他致力于维新运动的重要理论基础.他的这一创论不但给“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崇古倒退史观以致命的打击,同时也对一治一乱、治乱更迭的历史循环论以根本的否定,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康有为早期社会历史发展观与“大同三世”说之间有着非常明显的前后相承关系,前者确定了后者的基本内涵,是后者的真实起点。“大同三世”由古老的名词术语到成为康有为社会历史发展观概称的过程,实质是对今文经学不断改造,使其旧有的概念形式被赋予日渐增多的新思想内容的过程。戊戌政变后康有为重新解释“三世”内涵,明确添入原所未有的君主立宪主张,仍有其积极意义,不宜说成是思想“蜕变”。  相似文献   

3.
近代思想家康有为的社会政治思想,尤其是社会大同思想,带有极强极高的哲理化程度。但从根本上说,他的大同思想具有鲜明的乌托邦性质。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社会大同思想的哲学理论基础──唯心主义的“博爱”哲学、资产阶级的自然人性论和“公羊三世说”(庸俗进化论在康氏唯心史观中的表现形式)这三个理论支柱不牢固、不科学。  相似文献   

4.
康有为的大同思想是在19世纪末期形成的。大同思想广泛吸取了古今中外各种先进思想的养分,糅进了康有为自己的政治主张,为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国民众,描绘了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美好画面。它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从事资本主义改革、推动社会进步的最高政治纲领,它给资产阶级维新派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和方向,增强和鼓舞了维新派为改革事业而奋斗的信心和决心,对于维新运动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大同思想是“孔子之太平世,佛之莲花世界,列子之瓶瓶山,达尔文之乌托邦”,是集各种乌托邦之大成。  相似文献   

5.
康有为孔教观的嬗变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为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改革了传统儒学,融摄佛、耶二教,构建起较为完备的孔教体系,同时他亦提出了孔教建构的举措;第二期为戊戌变法后至辛亥革命前夕,康有为发展了三世理论,弘扬孔教的宗教性,使得孔教在宗教判释与融合中获得新的发展,其复兴举措开启了海外孔教复兴活动;第三期康有为进一步发展了三世说,指出了孔教的圆融至上性,并提出了系统的复兴孔教的方案,使孔教在复兴的实践中获得了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6.
康有为《大同书》通篇以“人类关怀”为主线,构架了一幅极乐的未来社会的蓝图。康氏所构想的未来社会是没有家庭的,他设计了一套系统而完善的社会福利组织,以此为依托使大同之世的人民过上极乐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三世”说在康有为的思想中有一个发展过程:其确立大致经历了戊戌前的侧重“三统”再到“三统”“三世”并重,戊戌后再进一步强化对“三世”的强调;内容亦从戊戌前简单机械的“三世”说发展为戊戌后的吸纳了“三统”在内的“三世三重”。强调重心从“三统”向“三世”的转移,是因为戊戌前要打破“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念,强调要变易;而从简单的“三世”发展到“三世三重”,不仅与增强“三世”说理论的解释力相关,而且还与其可能反对革命派相关。  相似文献   

8.
康有为戊戌前的岭南讲学中,有大量关于"董氏学"思想的阐述。他指出了"董氏学"在儒学思想学术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并认为"董氏学"与孔子"改制思想"和"微言大义"有密切关系。他还着重说明了"董氏学"的入门途径。康有为讲学中的"董氏学"内容与其《春秋董氏学》的成书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莎士比亚的历史剧《理查三世》中的主人公理查三世进行了新的解读。认为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来看,理查三世虽然是一个邪恶的人,但是从悲剧性的角度来看,他却是一个具有强烈悲剧抗争精神的人,他的邪恶中显示出了崇高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大同思想是康有为关于未来社会前景的设想,《大同书》是其代表作品。康有为大同思想在他青年时期就已萌芽,讲学期间不断酝酿,流亡印度时付诸文字,后又不断修正,形成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 一、《实理公法全书》与《康子内外篇》 康有为大同思想最早萌芽于1884年。按其自编年谱,他在这一年就开始“以三世推将来,而务以仁为主,故奉天合地,以合国合种合教一统地球。又推一统之后,人类语言文字、饮食、衣服、宫室之变制,男女平等之法,人民通同公之法,务臻诸生于极乐世界。”1885年“手定大同之制,名曰《人  相似文献   

11.
儒家之学乃"为己之学"和"成己之学",其根本目的是"君子不器"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1儒家这种基本的教育理念,是建立在对人性和人生目的的根本理解基础上的。孔子志在报国,他把"为学"与"为人"等同起来,把这种"仁爱"思想始终贯穿于他的整个教育实践中,对当代教育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康有为“大同”思想的形成,经历了从中西合璧的《人类公理》到“三世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最终形成为“大同”思想。其思想实质是通过改良主义的方式反对封建专制,反对人民革命,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空想。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理论表明,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人的发展,他依据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提出了自己关于人的发展的"三形态说"。根据此理论,联系中国实际,可以看出当代中国"人"正处于由第一大形态"人的依赖关系"向第二大形态"物的依赖关系"过渡的时代。认清现阶段人的发展,对于正确处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二治说"和"三世说"构成了康有为的《论语注》注解《论语》的基本思想结构。这一结构既蕴含着传统儒家思想,又掺入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立宪思想,显示出康氏坚守保皇思想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15.
康有为设想的“大同”世界究竟是一个什么社会,这是研究康有为的《大同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一个最基本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但与对《大同书》的评价有关,而且也与对康有为的评价有关.汤志钧同志在《论康有为的“大同三世”说》一文中说:“我在《再论康有为的大同书》和《论康有为〈大同书〉的思想实质》(见《历史研究》一九五九年第八、十一号)中指出,《大同书》是康有为一九○一年至一九○二年避居印度时所撰,《大同书》中所说的  相似文献   

16.
一百多年前,康有为组织和领导了反侵略爱国的政治活动"公车上书",他从当时所处的历史条件出发,为救亡图存提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变法维新主张以促进中国社会的改革和进步,从而企图实现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和经济纲领,达到他的救亡图存,"富国"、"强兵"的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17.
大同理想是中国的一种传统理想,大同世界更是为万千中国人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康有为的大同理想广泛吸取了古今中外各种先进思想的养分,揉进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为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国民众,描绘了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美好图画。文章从三个方面对康有为的大同理想进行探讨:康有为大同理想的核心——“仁爱”;康有为大同理想的实质——“平等”以及康有为大同理想的终极——《大同书》及大同世界。  相似文献   

18.
维新运动时期,梁启超提出了重君权,变官制;开民智,兴民权;开官智,兴绅权的宪政主张,他的宪政思想来源于康有为“公羊三世说”的历史进化论、严复的天演论和卢梭的民约论。梁启超的宪政思想为中国近代的民主化进程提供了比较现实的选择,掀起了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新高潮。对当今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具有现实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太平观念出现于战国时期,盛行于东汉,并成为人们普遍追求的社会理想。《太平经》的根本宗旨是实现太平的理想社会,它将太平理想理论化、道教化;太平观念与气化学说相结合,构成了自然性和神秘性融为一体的太平气理论,成为实现太平理想的理论基础;太平理想的核心是强调和谐,君、臣、民三者要并力同心,和衷共济;社会和谐是太平盛世的主要标志,实现太平理想的重要途径是德治;财富共享、人人劳动、相爱互助和免除刑罚是太平理想国的主要特征。太平理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众的愿望,但缺乏现实基础和实现的可能性,只能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  相似文献   

20.
小康辞典     
● 小康 ●在人类历史上 ,人们为追求美好的生活和崇高的理想提出了种种方案 ,“小康社会”就是其中的一种方案。“小康”一词 ,最早源出中华文化元典《诗经·大雅·民劳》 :“民亦劳止 ,汔可小康。惠此中国 ,以绥四方。”而作为一种社会模式 ,“小康”最早在《礼记·礼运》中得到系统阐述 ,篇中记载了孔子提出的“大同”与“小康”两种高低不同的社会理想之说 ,成为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模式。后来 ,康有为在《大同书》中又提出 :由“据乱世”到“升平世”(小康 )再到“太平世”(大同 )的历史进化论。改革开放后 ,“小康”这个古老的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