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望舒在中国新诗史上,无疑是一个独特的诗人。现代诗人番草曾说过,“从境界方面来说,戴望舒似乎不能算是我们当代的大诗人,在他的诗作里,我们很难看到时代的影子,听到民族的声音;在风格方面,他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他由《雨巷》而一举成名,被誉为“雨巷诗人”,诗风与象征派很为接近,诗中音乐的成份也较浓;到了《我的记忆》,诗人则以“散文入诗”,为中国的现代诗开辟了新的蹊径;到了后期,《我用残损的手掌》等作品则转向了深沉朴实的现实主义。他在诗歌风格、形式以及技巧等方面的探索,使他在中国新诗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他的诗风则代表了新诗发展史上三个不同的阶段。由此,我们有理由  相似文献   

2.
1928年,年仅23岁的戴望舒以一首脸炙人口的《雨巷》横扫20年代中国现代派沉闷怪异的诗风,奠定了他日后作为中国20世纪30年代现代诗派代表的地位。《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也是他早期的代表作。《雨巷》的发表引起整个诗界的关注,为戴望舒赢得“雨巷诗人”的桂冠。  相似文献   

3.
三十年代著名《现代》派诗人戴望舒,由于他在诗歌创作上,不断地寻求着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最好形式,博采众长,既创造性地吸收法国象征派诗歌的艺术表现方法,又注意继承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戴望舒的创作可以分为几个时期?历来说法不一。我以为分前,后两期为宜。前期。从一九二四年开始写新诗算起,直到一九三七年为止,属于第一个时期。在  相似文献   

4.
戴望舒是20世纪新诗发展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位诗人,在三四十年代蜚声文坛,一生中仅留诗作98首.但却以独到的技艺,纤巧的笔触和诗作所流露出的幽怨之情,在诗坛独树一帜,成为现代派的代表.戴望舒在前期文学道路中,热情洋溢的投入革命,不顾一切的追求爱情,诗歌成了他情感的表达方式;大刀阔斧的进行诗歌创新,成功结合了中国传统诗歌意境和西方现代诗歌艺术.本文分两部分:结合已有的戴望舒研究,简述其前期文学创作,历史背景及个人生活经历(以史料为主);通过解读诗集<我底记忆>探究戴望舒前期的诗风演变及诗歌追求.  相似文献   

5.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译作家。他的诗歌艺术在不同时期显现出很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与他在各个时期所受的不同外来影响是有紧密联系的。因此,分析戴望舒诗歌外来影响的多元性是必要的。纵观戴望舒一生的文学活动,我们可以发现,他的诗歌所受的外来影响存在着多元性。本文论述了戴望舒诗歌不同时期所受的主要外来影响:法国浪漫派,法国象征派,国际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和苏联文学,法国现代温和西班牙诗歌。  相似文献   

6.
现代派诗人戴望舒的诗歌道路是曲折的。他走的是一条从为个人咏叹到为人民呼号的道路。《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是写实与象征相结合的产物,而《雨巷》则运用了象征艺术的手法,意象充满朦胧美,使戴望舒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别树一格。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篇系统研究“现代派”代表诗人戴望舒的诗歌创作论,将戴望舒的诗歌创作划分为三个时期:1.从二十年代末诗人在诗坛崛起,到写出《我的回忆》之前,是起步期。戴望舒的诗受闻一多、徐志摩、朱湘诗风的影响,但还没有形成独特的、成熟的风格,更多地显露出中国传统诗词的痕迹。起步期的戴诗是“古典式的新诗”。2.1928年——1938年前后,戴望舒从西方象征派诗歌中得到启示和借鉴,其诗作充满崭新的“现代风味”,并渐渐进入成熟期。3.1939年——1945年,戴诗成了既有民族传统特点,又兼备象征主义特色的“现代派”新诗体。  相似文献   

8.
1932年5月1日,施蛰存、杜衡(苏汶)、戴望舒编辑《现代》杂志,刊载相当多的诗歌,诗风大致相同,时人称之为现代诗派。同时,  相似文献   

9.
现代诗派的“诗坛首领”戴望舒以他的创作实践以及他的诗歌理论,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了新诗的发展历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的诗歌创作和译诗活动是同步一致进行的。戴望舒对法国后期象征派果尔蒙、保尔&#183;福尔、耶麦等人的喜爱,使他自觉地向他们靠拢,在艺术上吸收了很多西方后期象征派的手法,积极的影响了《望舒草》的创作,使《望舒草》成为戴望舒诗歌创作生涯里的一个极富代表性的诗歌集。  相似文献   

10.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之一,准确地把握其位置成为戴望舒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张新生先的新《戴望舒:一个边缘化型诗人》,全面,周详地阐释了戴望舒的化品格,诗学特征及其历史流变,是戴望舒研究的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11.
戴望舒是三十年代中国诗坛上现代派的代表诗人;他的《望舒草》在当时就被称为这一诗派的典型作品。光阴荏苒,许多自命芝兰玉树、麟凤龟龙的诗作都已成过眼烟云,而戴望舒的不少佳品,直至今天,读诵模仿之人,不可谓少.我们不能不说,他的诗,是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的。诗人凭借雄厚的中国古典文学的功底,又借助了西方象征主义诗歌艺术的特长,在现代诗歌的艺术形式上作了可贵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章对诗集《望舒草》的研究涉及三个方面:主题,艺术技巧和风格。主要以戴望舒“诗在真实与想象之间”的理论作为研究的思路和依据,认为《望舒草》所收41首诗歌的主题可以归融为社会人生,爱情,生命与哲学思辨思类。《望舒草》中西交融的象征艺术是通过戴望舒对“淳朴与微妙”的诗歌特质的极力追求而形成的。戴望舒以《望舒草》开创了现代汉语诗歌独特的“忧郁”风格。  相似文献   

13.
戴望舒,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其代表作《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因此他被称为“雨巷诗人”。戴望舒学习过法语,后到法国留学。因此在戴望舒的诗歌中有着诸多的法国诗歌元素,法国象征派诗歌注重暗示,情感通知的挪移,物象的朦胧不定都在他的诗歌中表现的较为明显,同时在继承法国的象征派诗歌的同时,戴望舒在其诗歌中融入了传统诗歌的元素,例如中国诗歌中的含蓄蕴藉,话外之音,抽象美等,在这种融合中形成了戴望舒独特的诗歌艺术风格。不管早期诗歌,还是中后期诗歌,戴望舒始终没有忘记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重视运用中国古典诗词的表现方法、习惯意象。再加上戴望舒学贯中西,自然就成功地将西象征派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熔为一炉,创作出中国气的现代诗歌。本文将以戴望舒诗歌的朦胧美和口语化的语言来探析文化心态视域下的戴望舒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14.
殷璠的《河岳英灵集》将盛唐时期优秀的诗歌著作大多都纳入其中,他选取诗人孟浩然诗歌共六首。他品评了诗人孟浩然的诗风和生平,摘取了诗中的句子进行赏析。故文章以殷璠选取的几首孟浩然诗歌为蓝本,以小见大,探讨孟浩然诗歌的审美内涵及产生原因,并探讨孟诗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郑愁予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诗坛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他早期的诗作多给读者以多愁善感、脸白体瘦的印象。诗风诗质宛如他的名字一样———细笔轻愁、淡烟疏柳。诗之形式杂糅宋词气韵及戴望舒、徐志摩诗歌的况味儿。他流传两岸、脍炙人口的诗歌当属那首著名的《错误》,诗不长,照录如下: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这是一首情诗,是浪子追悔检讨自己的不情不…  相似文献   

16.
金斯伯格是美国“垮掉的一代”的著名代表人物。其杰出的艺术奉献在于:引入新题材、新诗体、新技法,为现代散义诗开创了新诗风。金斯柏格的诗艺是全新的。这种全新的诗艺是继承和发扬诗歌传统与借鉴和改造其他门类的艺术成就的结果。前辈诗歌大师们给予他的养分是充足的。卡洛斯·威廉斯的口语化技艺和对生活题材的发掘,庞德的表层杂乱与深层紧凑严密,在《嚎叫》与《卡第绪》中隐约可见,惠特曼的自由开放的诗风与热情奔放的思想风格,在金斯帕格作品中得到了再现。金斯柏格新的开放的诗风也闪烁着布莱克式幻想的光辉。同代文学家也曾启…  相似文献   

17.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名诗人,他的诗歌艺术在不同时期显现出所受的不同外来影响。纵观戴望舒一生的学活动,我们可以发现,他的诗歌所受的外来影响存在着多元性。主要外来影响是法国浪漫派、法国象征派、法国现代派、国际无产阶级学运动和苏联学。  相似文献   

18.
《我的记忆》是戴望舒的第一本诗集,本文探讨它的价值,即独创性。具体分析揭示戴望舒其时诗作的轨迹是从浪漫派走向象征派,并进而从中国新诗史的角度对比分析论定戴氏在中西诗学的交融中,成功地完成了中国新诗的这一转向,因而形成了新的与众不同的诗风,构成了他诗的独创。  相似文献   

19.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现代派诗人代表,其诗风与新月派诗人闻一多、徐志摩诗风迥然不同。戴氏诗风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表现为沉哀,中期为寂寞,晚期为昂扬。其诗论和新月派代表性诗人闻一多的诗之“三美论”相反,主要宣扬诗的纯粹性,拒绝音乐、绘画入诗。  相似文献   

20.
《雨巷》是我国1930年代现代派诗歌代表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作。载望舒的现代派诗是在象征派和新月派诗歌之后,借鉴和吸收了它们的长处,并加以古典诗词的养分铸就而成的。通过对戴望舒艺术成熟的标志之作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一艺术探索的历程,同时也可更深入的品味和理解《雨巷》的艺术美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