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布秉全 《中华武术》2006,(10):49-50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拳种繁多,门派林立。门派的产生,标志着武术的进步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勃勃生机。清末民初,中国四大名拳之一的形意拳,以其独特的拳种风格、拳法理论和技击特色,自成体系,屹立于中华民族之林,根深叶茂、代代相传。民国年间,形意拳盛极一时,名家辈出、传播远广,呈现了辉煌状态,形成了一支庞大的承传系统。形意拳著名老一辈拳师刘奇兰、郭云深、车毅斋等相继去逝后,  相似文献   

2.
清末民初武术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是中国传统武术被纳入了现代教育的范畴,成为学校体育内容的一部分。清末民初中国城市化发展,军国民教育思想影响,武术认知价值的转变和武术教学手段、方法以及教学内容的变化为中国武术纳入学校教育体系成为可能。由于师资的紧缺和教材的匮乏成为清末民初中国武术教育发展的瓶颈。研究清末民初中国武术教育的发展对当代中国学校武术发展有重大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晨欣 《收藏》2011,(9):I0050-I0050
最近买了不少东西,但手札一直未能遇见。昨天去友人家闲坐,其展示了三通清末民初时期徽州书画家黄莹之手札,捧诵再三,爱不释手,经协商,友人同意让之,价虽不菲,但可遇不可求,仍令人欣喜不已。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清末民初武术发展的历史进行分析,认为武科考试、义和团运动、镖局的出现、云游僧侣授艺、外出求艺与出外教拳、"反清复明"运动、武术社团等七大因素促进了武术的迅速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历史学和社会学视角出发,在探究晋商的性格特质和晋商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把武术发展放入晋商发展特定的生存环境中考察,对明清时期晋商、镖局对三晋地方性武术的贡献作粗浅探讨,以期扩大武术研究的视野,就教于读者,进而为代中国武术的发展提供一个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康黎标 《精武》2007,(3):40-40
武术戏是武术与民间戏曲结合而成的古老的艺术表演形式,又称“化妆武术”,《沧县志》称其为“五虎棍”。据老艺人们回忆,流行于沧州的武术戏,相传兴于明隆庆年间,由山东拳师经衡水的饶阳县传入,发展至清末民初,武术戏兴盛一时,每逢重大节日庆典都有演出,现代的武术戏班遍及沧州肃宁县全境及沧县、盐山等部分县市。  相似文献   

7.
镖局是清朝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特殊行业,它的产生、发展、鼎盛、衰落直至消失跟当时的社会环境和需求息息相关。它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武术走出封闭的家族传播和乡间传播,同时,镖局的产生还促进了不同武术流派的融合。镖局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影响了武术传播:(1)在城市开设镖局开设了武术传播的新形式;(2)镖局开业时的"亮镖"是一种很好的传播手段;(3)镖局内镖师之间的互相学习促进了武术的传播和融合;(4)走镖过程中打出的"名号"对武术的传播。  相似文献   

8.
武术的传播研究是个复杂的系统。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归纳法等研究方法,以清代镖局为切入口,对清代镖局的兴起、发展以及运营方式进行分析,并从中整理归纳镖局与武术之间的关系,得出:武术的传播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武术行业的规划至关重要;相互促进方能共同提高;博众家之长,提升自己。  相似文献   

9.
鹿兰锋 《武当》2007,(4):4-6
对传统武术的“界定”:一是从形成历史年代上看;二是从其内容形式上看。传统武术历史悠久,过去大多数流传于民间,十分复杂,多数门派形成于清末民初。从1980年代的3年挖掘整理的成果来看,在我国较有影响的,体系较完整的拳种和地方拳种达129种之多。这些拳种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小拳种,包括体系不完整的套路和方法,同一拳种的不同技术流派。总之,这些武术派别在1980年代挖掘整理之前已客观存在,应视之为传统武术。  相似文献   

10.
明清以降的镖局发展为理解地域武术文化提供了重要参考。镖局的产生是悠久地域武风的客观体现,镖师四海行镖积极促进了地域武术的交融。镖行"春点"从江湖视角揭示了地域民间结社组织的习武活动以及传统武术的大众本色,镖局中的形意拳现象与太极拳发展路径折射着地域武术拳种的时代载体信息。坚忍勇毅、诚信敬业的传统镖局精神不仅反映出地域武术与乡贤文化的有机关联,同时也是支撑中国武术持续发展的文化血脉和内在底色。  相似文献   

11.
周传芳  周国卿 《收藏》2006,(7):77-78
清末民初,各银行纷纷发行银元券。有趣的是,有几家银行所发行的银元券,采用了币中币的图案,即在银元券上印有银元图。  相似文献   

12.
撕拳和炮拳,合起来叫撕炮拳,是陇右大地传播久远的传统拳术套路之一。撕炮拳的中心传播地是兰州市,民国初传到甘肃河西的武威等地,后来又辗转传到青海、新疆等省区。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撕炮拳在陇右大地拥有众多的爱好者,一度被称为甘肃四大名拳之一。现在,如同所有传统武  相似文献   

13.
陶琦 《收藏》2011,(1):101-101
笔者藏有一枚“维新通宝”铜钱,初以为是清代光绪年间维新变法时所铸造的钱币。及至查找资料,才知是一枚越南铜钱,是阮朝维新帝阮福晃(1907-1916年)在位期间铸行,相当于中国清末民初时期的钱币。  相似文献   

14.
李红梅 《中华武术》2007,(11):59-60
通背拳又称"通臂拳""通备拳",是我国武坛久负盛名,并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拳术之一。通背拳的流派较多,主要有:白猿通臂、五行通背、活叶通背、劈挂通备、太极通背等。关于此拳的起源,历来众说纷纭,尚待进一步考证。到清末民初时,通背拳大为昌盛,好手辈出。河北、京津一带的张策、刘月亭、刘智和辽宁的修剑痴等均是近代通背拳名家。他们不仅继承了通背拳术,并且不断充实、创新和发展了拳法内容。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党和国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晋商的研究是个热门,然而,对于与晋商密切相关的镖行研究却是个冷门。虽然镖行在整个社会历史上的位置微不足道,史料记载极少,但是,在晋商的老巢——太谷县,谈晋商却不能不提镖行业,而提起镖行,就离不开武术,人们自然而然又会联想到形意拳。  相似文献   

16.
周文昭 《收藏》2012,(8):68-73
清末民初,镍币是作为主。币的辅币存在,笔者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这一时期流通的镍币的发行背景产地及铸造量等情况有所了解现作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17.
左明 《集邮博览》2012,(4):31-31
清末民初,天津风筝在全国很有影响,可以说是名家辈出。当时在天津最有名的扎制风筝的“扎彩铺”就有所谓的“六斋”:魏元泰创办的“长清斋”、张国瑞创办的“志乐斋”、李和曾与李和林创办的“志远斋”、王三创办的“志祥斋”、段宇樵创办的“唯心斋”以及周树棠的“雅文斋”。那时的“风筝魏”、“风筝周”和“燕子精”就已很出名了。  相似文献   

18.
探究平遥镖局发展的历史,一定程度上对中华武术的延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研究镖局的产生、发展、衰亡与晋商的需求,"热兵器"的使用以及现代化的交通、通信的关系。发现"同兴公"镖局的产生、发展、衰亡与古代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翰海鹤 《精武》2009,(9):73-73
清末民初时期,武术界涌现出了众多的武林高手。通过两次全国性打擂和几次国考,南方拳术给人们留下了不堪一击的形象。但实际上南方也有技击性极强的拳种,如:咏春拳、白眉拳、鹤拳等,加之南方人聪明勤奋也曾涌现出一批名震全国的大武术家。其中王润生更是以技击能力超群而被誉为“一代拳王”。但是现在恐怕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他了。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清末民初的中小学体育教材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研究认为:(1)从途径来看,体育教材的发展经历了由引进到自编的过程;(2)从文体来看,体育教材的编纂从使用文言文到使用白话文;(3)从种类上来看,从单纯的体操教材到女子体操教材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