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影响佛经的传世因素很多,其中,佛经译者对译介方式的选择对译本传世存在影响.以《金刚经》为例,敦煌写本《金刚经》鸠摩罗什译本的影响远远大于其他译本.本文从特点分析着手,对比了部分罗什本和玄奘本,结合罗什的中道思想,对罗什本《金刚经》的译者宣教倾向进行研究,发现《金刚经》罗什译本的流传原因,从译者角度来看,取决于译者的翻译手段和宣教思想,是属于译者的主体选择行为.  相似文献   

2.
鸠摩罗什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位功勋卓著的译经大师,他的传记在古代文献中均列于佛教僧伽分类中。通过对史料的细致分析,可以发现鸠摩罗什在经历了事主更迭、服务权贵和被迫破戒之后,其身份已经发生转变,他不再是空门之僧,而是向空门和世俗的交界靠拢,成为一名官僧性质的僧人居士。且罗什的身份变换起点并非源自史料所载的"破戒"时段,可以提前到其服务于吕光军中的时期。  相似文献   

3.
文章讨论了佛典翻译家鸠摩罗什的生平及其佛经翻译,指出:东汉以降,大量有关翻译的记载都与佛经翻译有关.  相似文献   

4.
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佛经翻译的高潮中,鸠摩罗什以其深晓佛理,精通华梵两语的优越条件,在当时政府的扶持和众多佛学和翻译名家的协助下,组织了大规模的佛经译场,全面系统地向中国译介了大乘佛学,并以其娴熟的翻译技巧开创了意译之风,为我国的译经事业做出了卓著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由特殊的地理因素、族群因素和历史因素所致,公元7世纪以前中国的对外交往活动,一直处于某种近乎交流中心的地位,这也决定了该时期中国的对外关系基本处于相对被动、以接受为主的状态.秦汉时期,由于中原政权与北方民族间的各种交往频繁,同时南方原来相对独立的地区也相继归入北方政权的正式管辖,各地对于翻译机构或人员的称谓也逐渐统一在北方的概念内,“译”就逐渐成了语言翻译的固定名词.在公元7世纪以前,中国有关翻译的大量记载都是与佛教有关的.以鸠摩罗什为代表的早期翻译家们的翻译理论及翻译作品,对中国的社会文化生活各方面都产生了深邃的影响,为确立中国古代译场制度、规范翻译行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鸠摩罗什的长安传法译经,给中国佛教的发展带来巨大变化和深远影响。他所译的许多经典成为历代广为流传的版本,中观四论成为影响中国佛教哲学主要理论内容之一,同时他的许多译经还是中国佛教艺术依据的重要经典渊源。他的译经活动,促进了大乘佛教在中国甚至是东亚地区的传播发展。  相似文献   

7.
鸠摩罗什的长安传法译经,给中国佛教的发展带来巨大变化和深远影响。他所译的许多经典成为历代广为流传的版本,中观四论成为影响中国佛教哲学主要理论内容之一,同时他的许多译经还是中国佛教艺术依据的重要经典渊源。他的译经活动,促进了大乘佛教在中国甚至是东亚地区的传播发展。  相似文献   

8.
探讨晋代大译经家鸠摩罗什译音所反映出的韵类系统。通过对译音材料的排比分析,整理出东晋时期北方语音的韵类系统:韵尾有-p、-t、-k三个,介音有j和u两个,阴声韵部10个,阳声韵部与入声韵部各13个。这个系统与同期诗文押韵系统相合  相似文献   

9.
基于自建罗什本《金刚经》一对多汉英平行语料库,从术语构词法视阈对《金刚经》中的高频佛典术语的英译按构词类别展开历时研究。不同时代译者所瞄准的目标语读者群的不同以及一种默认的统一标准的缺失,导致部分佛典术语的英译缺乏定译。将术语构词法作为术语英译的参考校标,遵循罗什的术语翻译策略,有助于佛典术语英译的定型以及促进中华文化典籍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10.
在历史上的汉语国际化进程中,汉语言文字传播的途径是全景化的,是伴随着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的中华文化向外传播与扩散的。宗教与语言的关系极为紧密,佛经汉译成为佛教进入中华文化系统的标志,而后秦高僧鸠摩罗什的译经对中国佛教思想的发展、对中国以及朝日佛教宗派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华化佛教在传播过程中促进了汉语言文字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对外来词范围的界定,语言学界一直存在分歧,其争论的焦点便是意译词的归属。意义层面应是判断意译词归属的核心,所以应将意译词纳入外来词范围,汉译佛经中的意译词可以印证这一点。  相似文献   

12.
初传汉译佛经对中国小说叙事所产生的影响并非一种显层的影响,而更多地体现在观念影响层面,是一种潜在的、隐性的影响。其虚构叙事本质对中国小说叙事起到了催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历史文献中有关汉晋时期汉嘉郡的记载,多有谬误,特别是关于汉嘉郡的设置时间这一问题,历来说法不一,相互矛盾。其中主要有东汉建武十九年说、东汉灵帝说和蜀汉章武元年说三种观点。文章在对相关历史文献进行梳理、考证的基础上,试图弄清汉嘉郡的置废时间。  相似文献   

14.
《金刚经》是一部中国佛教具有代表性的重要经典,所蕴含的丰富的佛学理论和哲学思想,对中国文化以及哲学思想、尤其是诗学理论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初唐以降,敦煌石窟诸多经变在绘制位置上日趋固定,某些经变相互间逐渐形成一种空间搭配关系。其中西方净土变与药师净土变即是一例,二经变多绘于主室南、北壁,呈对置之势。此格局被后期诸窟所沿用,并最终形成一种流行范式。这种范式既表达了弥陀与药师二法门的有机融摄和互补,又彰显了佛教对世俗凡众死生两极的无微关怀。  相似文献   

16.
乾隆皇帝及三世章嘉判定《首楞严经》并非伪经。乾隆皇帝选择《首楞严经》作一四体文的译制,有一种承自顺治、康熙、雍正各位此前清朝最高统治者对《首楞严经》关注及对其价值肯定的渊源。在乾隆翻译四体《首楞严经》前存有藏文本《首楞严经》,但散失不全。此外,《御制楞严经序》中所述四体合璧本《首楞严经》由汉文向其他语种转译,应当可信。  相似文献   

17.
利益是主体在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某种需要,具有主客观双重属性。社会转型引发的利益分化使我国发生了社会利益矛盾与冲突。为此,我们必须加强经济和法律等手段的运用,进一步完善以效率优先为主导价值观念的社会利益分配制度,加紧建立和完善以公平为主导价值观念的社会保障救济制度,加强以诚信为核心的价值观念教育。  相似文献   

18.
佛事故事中相思病母题,包括因情不堪得相思病而死,女病貌丑不欲夫见,相思病疗法,女性因相思病死,被盗墓辱尸等.外域传来的这一母题,借助宗教载体在下层民众中产生较大影响.一者,母题带来了外域较为自由纵放的情爱观念,使华夏传统情爱观受到冲击;二者,后世男女情愫自由大胆表达,有了文本依托;三者,母题以其最有人性活力藏蕴,成为此后叙事文学表现青年男女性格行为不可忽视的重要母题之一,持久地产生着先在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国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现代化进程所导致的利益分化成为众多社会问题和矛盾产生的根源。政治认同作为社会成员对社会公共权力、政治制度等的赞同、认可与支持,也受到了强烈冲击,表现为政治认同危机的出现。在利益分化时代的大背景下,必须以利益协调为着眼点,化解利益矛盾冲突,才能有效地增进和提高社会成员的政治认同,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