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首先在前人观点的基础上分析同义连用的判定标准和性质,其次以《庄子》为语料,从词义和词性两个角度对同义连用现象进行分类;再次总结《庄子》中同义连用的特点,归纳出同义连用具有结构组合的灵活性、意义的单一明确性和词序的基本稳定性这三个特点,同时借助数据和例句分析,更直观地理解特点;最后对《庄子》进行专书研究,加强对同义连用现象的认识,丰富对同义连用现象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同义连用在近代汉语中研究较少,本文以唐传奇中的11部代表作为语料,对其中同义连用的特点、产生机制及其作用进行探讨,认为同义连用之所以在各类词中分布不均衡,这与词的搭配能力、不同义场中义素数量多少以及词的使用频率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3.
同义连用是上古汉语中的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通过从上古古籍《国语》《史记》中同义连用的内部构成情况,并从认知角度探讨上古汉语中这种语言现象的形成机制与原因,有利于了解现代汉语并列式合成词的构成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同义连用是上古汉语中的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通过从上古古籍《国语》《史记》中同义连用的内部构成情况,并从认知角度探讨上古汉语中这种语言现象的形成机制与原因,有利于了解现代汉语并列式合成词的构成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说苑》心理动词同义连用现象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中分析了《说苑》中心理动词的同义连用现象,进一步阐释了心理动词同义连用的特点及作用。  相似文献   

6.
同义连用这一语言现象在上古汉语中就已经大量出现,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从这一角度来看,《国语》中前人的一些训释确实值得商榷;同时也可以用同义连用来判断前人的一些注解的优劣,以便阅读古书。  相似文献   

7.
同义连用是古汉语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古汉语文化同义词的同义连用现象也很多,我们可以通过对由其组成的双音同义复合词的词义和结构形式的分析加深对古汉语文化同义词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在文言文教学中 ,我们注重单音词的教学 ,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在文言文课文中 ,还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同义复词 ,在古汉语中称为“连文”或“同义连用”。“同义连用”是古汉语中一种普遍而特别重要的现象 ,但由于字、词的古义在后代往往消失 ,因而易造成对同义复词的误解。在中学文言教材中 ,课本编者也常常将同义复词仅从单个语素的角度去理解 ,因而往往不得其义而发生误释 ,这是不得不辨的。  相似文献   

9.
探讨汉译佛经《六度集经》中两词同义连用的情况,从词义上将其中的同义词连用分为本义同本义连用、本义同引申义连用、引申义同引申义连用三类,并力图从词性分类、产生及结果等方面分析《六度集经》同义词连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前置词 和 在俄语中可以用来表示空间意义、时间意义等,其中表示空间意义时使用的频率较高,而且用法也较复杂。表示空间意义的 和 可与第四格或第六格名词连用,与第四格连用表示方向,回答 ?的问题;与第六格名词连用表示地点,回答 ?的问题。 和 在表示空间意义时既有同义现象,又有非同义现象,本文仅就前置词 和 表示空间意义时的非同义用法做以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同义词是语音不同而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一组词,判定古汉语同义词主要是根据古代训释材料和古籍中的实际用例。同义词产生的途径不同,就使得同义词之间所具有的意义关系也不同。辨析同义词的方法,主要是抓住同义词之间的差异来辨析。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从同义词、正式词及古体词等三方面探析商务合同翻译中的选词,并运用例句说明选词在合同翻译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古汊语词汇教学应结合现代语义学、文字学和上古汉语音韵学进行。  相似文献   

14.
商务合同英语用词特点及翻译的特色标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务合同是商务活动中最重要的交际形式之一。通过商务合同英语翻译事例分析 ,从正规用语、专业术语、古语词、外来词、同义词连用、词项重复和缩略词七方面探讨商务合同英语用词的特点 ,强调商务合同英语用词特点决定其特色翻译。  相似文献   

15.
“阆中”地名释义再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文化名城阆中拥有千年不曾更改的地名,举世罕见,其得名原因众说纷纭。从阆中上古聚居部落民族主体及其使用语言看,"阆中"得名起源于古濮语词汇,发音似汉语"浪",意为"河谷"之地貌。秦收巴地置郡县,经同音通译、同义互代以汉语"阆"为通称。因地形地貌颇显殊异,遂增补汉语"中"以示聚落实体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确切方位。  相似文献   

16.
自从国门打开以来 ,中国画就被卷入了东西文化交流和冲突的赛场。画家们被“××主义”、“××思潮”、“××意识”、“××风格”等冲得天昏地暗 ,高呼“中国画往哪里去 ?”在人们对中国传统都不屑一顾的今天 ,应该大声疾呼 :不要忘了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的绘画语言范式“形似”、“神似” ,召唤已经在风雨中飘摇的中国艺术的魂灵重新回归 ,接通传统的血脉 ,以唤醒中国艺术的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自己的主题,这个主题就是回答着力解决的中心问题。把"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必须做到"五个坚持",即坚持理论主题与中国社会历史进程相适应、坚持理论主题与实践主题相结合、坚持理论主题与研究对象相统一、坚持理论主题与基本内容相符合、坚持理论主题与党的代表大会主题相一致。  相似文献   

18.
同源词是汉语词汇中的普遍现象,是认识规律和语言自身发展规律共同影响的结果。在同源词研究中,要把同源词和同音词、同义词区别开来。重视例证,注意语言学和其他学科的结合。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修辞学角度出发,试图对英语修辞格与语境同义现象,英语语境同义词的概念及其产生语境同义词的修辞手段,以及语境同义词与词汇同义词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开展讨论,得出语境同义词的转化是词汇同义词得以不断丰富的重要来源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说文解字》为参考,找出《广韵》中上古使用的尤、有、宥三部字共291个。以王力先生的古韵三十部为标准,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根据先秦韵文的押韵情况进行系联,发现这些字因为与不同声母搭配而在上古属于不同的韵部,并且绝大多数归幽部,极少数归之部,个别字归侯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