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隋末刘武周首先举起反隋的大旗,提出代隋而立的旗号,并率先称帝建国,促成了李渊的起兵倒戈,给了腐朽没落的隋王朝以致命一击,其建立的“定杨”国号,即指平定杨隋王朝,是灭隋的号角。  相似文献   

2.
2010年出土的武周《骆本墓志》反映了唐代社会及政治状况,具有重要的文献、语料和史料价值。由于该志石面略有残泐,加之俗讹字较多,行文用典使事,难于理解,给准确释读志文带来不便。《朝阳唐代骆本墓发掘简报》著录武周《骆本墓志》的图版与释文,但其录文存在较多文字阙误。之后,《辽宁朝阳唐骆本墓志考》校正了前文的一些疏误,但还有数处疑难问题未予解决。因此,有必要对照志石拓本予以校补,避免因误释文字而误解志文,以便为朝阳骆氏家族等相关文史研究提供更为可靠的新资料。  相似文献   

3.
同表音文字的构形方式不同,汉字构形单元并不在“时间”这一维度上活跃,即笔画书写的先后顺序同汉字所承载意义并无关联.基于汉字本身的这一特点,并考虑到外国汉语学习者中普遍存在的“汉字难学”问题,我们认为汉字笔顺规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尽量放宽要求,采用“积极推广但不硬性强求”的教学原则,并针对国内外不同学习目的和不同母语文字背景的汉字学习者进行不同程度的笔顺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笔者10余年汉字学方面的科研情况作了阶段性的总结,认为搞科研不仅要具备雄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积累科研所需的大量材料,而且找准科研的切入点也非常重要。笔者的多篇论文及一部分著作都是以批判传统的汉字"三要素"说和继承汉字"写词"说为立论基础而完成的。围绕这个切入点,本文简要介绍了有关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汉字构形层级是汉字的重要属性之一.汉字系统构形层级均值提高,是汉字系统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对断代字符集进行等容量高频样本和传承字样本的层级属性测查,可展现各断代汉字系统构形层级的相对变化情况.测查结果表明隶变、楷化对汉字层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传承字部分,传承字层级的下降趋势与新增字层级的上升趋势相互作用,最终使隶变以后的汉字系统整体层级均值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商家为了商业目的,在招牌、广告中使用不规范汉字,容易给大众造成误导,阻碍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不利于语言文字的健康发展。本文对招牌、广告中使用方言、繁体字、谐音字三种情况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兼顾商业利益的规范方案,让商家在招牌、广告中使用规范汉字的同时,又能吸引消费者的目光,达到商业目的。  相似文献   

7.
从汉字构形学的角度研究汉字"教"。"教",蕴藏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它沉淀着古人的教育观念。从它的构件剖析中发现,教育学中研究的主要问题(诸如教育的施受对象、教育的方式方法、教育的课程设置、教育的根本目的等问题)都简约地体现在"教"字之中了。  相似文献   

8.
在很多电视﹑网络﹑书刊﹑广播﹑报纸中有很多不规范的广告用语,这些广告用语有滥用同音错别字﹑采用语病句﹑篡改成谚语﹑滥用外文﹑使用最高级﹑繁简乱用等表现,这些不规范的广告语已经严重影响到对于汉字﹑成语﹑谚语等的理解与掌握。对于这种不规范的广告用语对汉字应用的消极作用应该关注。  相似文献   

9.
本文指出了汉字笔顺规范过程中出现的多个问题,其中笔顺规则相互矛盾的问题尤为突出。列举了留学生习得汉字笔顺的几组偏误,分析了偏误的成因。进而提出对外汉字笔顺教学的七个策略。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迅猛发展,高师院校学生规范汉字的书写水平和书写能力普遍较差,过分依赖电脑,使用键盘打字,手写汉字被一定程度的削弱。提笔忘字、字迹潦草、书写马虎的现象经常发生。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摇篮,其规范汉字书写技能的培养对于高校师范生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前人对周代命氏方式众说纷纭,周代命氏方式应大体分为10类,包括以国、以邑、以字、以官、以名、以居、以谥、以爵、以身份、复氏诸种。并考订了各种命氏方式的产生根源和应用规则,对前人的某些误说进行了订正。  相似文献   

12.
传统解释古史所载周武王“乱臣十人”为周之治臣周公、召公、毕公、荣公等人的说法不确。梳理历代学者的注解,结合商周之际的相关史实研究表明,“乱臣十人”不是周之“治臣”而是殷商“叛臣”十人,他们在兴周和灭商的过程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正确理解这一记载的史料价值,对认识商末周初的历史巨变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人口史上,关于2800年前的宣王料民,学者虽提出过种种推测,却一直没有经得起推敲的说明。它不是旧制度的复兴,不是对逃人的缉捕,更不是解放奴隶。它透露出来的是西周的人口统计方法,由于人口数量在当时是国家的重要机密,通过间接的方法进行人口调查,在古代世界各国这是相当普遍的人口统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商周时期,社会基层组织由众多的族氏构成,族氏的联合与联盟是当时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有相互联姻、军事联盟、政治联合三种形式。其中政治联合是构成族氏外部关系的主要方面,表现为商、周王族与各同姓及异姓族氏之间不同类型的联合。重视和研究这些形式和类型不同的族氏联合与联盟,对于深入认识商周时代的社会关系及社会结构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程平山、周军二位先生根据《左传》宣公十二年晋、楚必阝之战,"晋师在敖、高阝之间",楚军"次于管以待之"的记载,认为敖即郑州小双桥遗址的阝敖地,推测管应在郑州市之西北郊一带。笔者认为这种论点不妥,有可商榷之处,《汉书·地理志》、《括地志》的说法应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6.
基地制度是社会形态的一种反映,是一个人族属、身份、等级在另一个世界的表现形式。在宗法等级极为森严的西周,墓地制度被看作是礼制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得以加强,族葬制盛行。然而,到了东周时期,随着新兴地主的崛起,宗法等级逐渐松弛,尤其到了战国时期,这种变化更为明显,反映在墓葬制度上就是族葬制的瓦解,新的墓葬形式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魏晋南北朝文化发展的总趋势是各种文化及文化思潮的逐步融合。在这个时期,多种文化一直在激烈地互相碰撞着,并在碰撞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北周的统治者及其统治思想,自然也难以规避这个文化氛围,但儒家思想始终是统治者主要的政治教化和固国强民手段。  相似文献   

18.
论商周时代盟誓习俗的发展与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代至西周时期盟誓习俗的变化以成、康前后为界,分为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其中成、康时期通过盟誓将异姓宗族纳入周人宗法统治秩序,是周人与殷商等部族能够相互融合的关键。分封、朝会、祭祀、行刑,使宗法观念与盟誓习俗相互影响。这种相互影响的结果,使当时的社会结构和民族特性发生了较大改变。  相似文献   

19.
以北魏墓志文献中的词汇为研究对象,运用词汇学、词典学的相关知识,对《汉语大词典》部分条目的例证进行有益的补充,同时还可以为大型辞书编纂和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周文王克商方略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周季历时期周人以武力征服西北戎狄部落,奠定了周人称霸西方的基本局面。文王时期一方面对西北戎狄进行征服,另一方面迂回经汉水南下对江汉及江淮流域的蛮夷进行征服,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战略格局,为克商并夺取天下奠定了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