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一生钟爱名山大川,吟咏过的名山就有庐山、六盘山、井冈山等。毛泽东也特别钟情杭州西湖山水,曾写了两首歌咏西湖名山的诗《五云山》和《看山》。《看山》系毛泽东登北高峰而作,现在北高峰上一大胜景就是为此所立的诗碑亭。诗曰:  相似文献   

2.
正390年前的1629年,也就是明崇祯二年二月初三,75岁的董其昌与友人同游西湖。此时,他已经9年未到杭州了。又见西湖,董其昌感慨于自己辜负了这片湖光山色,回到松江后绘写意山水并题《西湖曲》——"林杪不可分,水步遥难辨。一片山翠边,微茫见村远。"其实,董其昌与杭州的缘分非常深。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任道斌先生根据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容台集》和李日华《味水轩日记》、陈继儒《妮古录》等文献的记载发现,董其昌一生曾到过杭州达18次之多。  相似文献   

3.
元和十年(815),白居易被贬江州,江州成为其人生和诗歌创作的重要节点。白居易在江州生活了四年,创作了大量诗歌,这些诗歌描绘了江州的自然山水,记录了江州生活的点点滴滴。在这些诗歌中,江州山水由最初的潮湿阴冷、难以接受转而为明媚可爱,诗人的情感发生了很大变化,究其原因主要是受自然山水、人际关系和地域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曾春红 《文化学刊》2023,(7):240-243
胡先骕是国际知名的植物学家,也是成功的教育学家,同时还是造诣深厚的古典诗人。他的山水诗歌创作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1915年—1927年和1939年—1948年是他创作的高峰期,1915年—1927年创作的山水诗在描山绘水的同时,更多地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山水的赞美及归隐山林,皈依佛教,过恬静生活的愿望。1939年—1948年的山水诗则表达了诗人伤国难民生、烽火连绵,期升平之世早日到来的情感,笔触含凄悲怛恻之色彩。总体而言,他的山水诗歌炼字奇警,避熟就生,想象奇特,冷诡奇崛,形成了奥邃苍坚的风格。  相似文献   

5.
当《太行铁壁》,《黄河在咆哮》分获中国美术界大奖时,王迎春女士被美术评论界誉为“中国当代实力派画家”。王迎春曾就读于西安美院附中和西安美院,青少年时代是在炎黄文化发祥地黄河两岸的黄土高原度过的。悠远的中华文化传统,纯朴的风土人情,雄浑的自然景观是她一生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王迎春是一位受过长期专业训练,有扎实写实功底的画家。她能用一支毛笔,在宣纸上准确地刻画人物、描绘山水,有人说她是在画纸上完成石雕。近几年,随着时代的变化,王迎春在创作内容  相似文献   

6.
山水审美中的生命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山水文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湛,堪称天下无双。山水文学的繁荣肇基于古代文人的山水审美观:他们审视山水的焦点不在山水而在人生,其宗旨是透过自然美景凝神探索冥契自然之道的人生真谛。法国汉学家侯思孟有鉴于此,在其《山水在中国思想史上的作用》中说:“在古代世...  相似文献   

7.
魏晋时期涌现了大量的山水诗、山水题材的画作等,代表着山水审美意识在这一时期的觉醒,并促进山水意象的审美意蕴进一步发展,对后来山水审美活动产生深远而深刻的影响,开辟了独立发展的中国古代山水文学的新里程。本文以诗歌为例,从魏晋文学走向审美之路谈起,阐述魏晋文学通过与山水对话,使山水景物走进了审美范畴,并对追求山水意象的审美意蕴进行探讨,希望能为进一步研究魏晋文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宋秋 《职业圈》2008,(3):72-73
山水城市是有中国特色的城市,也是21世纪中国城市的理想形态。正确理解山水城市内涵应该从哲学、文化、自然环境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悠悠山水情     
我从小在川黔滇三省交界的山区里长大,对山水有着特殊的感情。在我们山民祖祖辈辈的心目中,人与山水是一个整体,山离不开水,水也离不开山,人更离不开山水。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的先人执着于“天人合一”的观念,他们确认自身与山水处于和谐的人生伙伴关系,进而将山水视为对象化的自身,山水与人有类似的感觉和情绪。当这种渊源深远的集体意识转入到艺术领域,音乐家首先发明“移情”山水之说,画家以“势”表现山水的生命态势,文学家以“情往似赠,兴来如答”表述人与山水双向交流的关系。山水艺术的生命意识在绘画领域得到更生动更直观的表现,从荆浩到郭熙,画家们描绘山水鲜活的生命有非常自觉的意识,进入到山水“人化”的境界;继而至石涛,提出“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的新命题,山水真正地成了画家的自身,画家生命意识与山水的生命态势有了主客一体契合无间的融合,于是中国山水艺术再次上升到“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最高审美境界,辉煌的生命境界。  相似文献   

11.
2014年1月7日,107岁的邵逸夫先生在香港家中离世的消息传来,家乡人民深感悲痛,自发进行悼念. 邵逸夫出生于宁波镇海,家里兄弟姐妹共有8人,由于他排行第六,所以在香港人称六叔.六叔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富于创造的一生.  相似文献   

12.
中国故事是凝聚了中国人思想、情感、意志等的故事,讲好“中国故事”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广西独一无二的地理条件孕育出了特有的山水文化,并在不同时期被广大劳动人民及不同作家们赋予了特定的人文精神和思想观念。广西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为基础,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山水文化,其不仅是中国故事的内容载体,而且它本身也是构成“中国故事”的核心内容。该文通过分析广西山水文化的突出优势,和其所蕴含的中国精神,探索如何运用特有的山水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同时也为广西山水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雪禾 《生态文化》2009,(6):26-30,34
一九六八年,我下乡到了一个叫青沟子的地方。 青沟子四面环山,被茂密的大森林包裹着,是一个山水相宜,好山好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墨竹 《文化交流》2010,(7):15-17
那枝用作战斗利器挥舞一生的画笔,永远地停下了。2010年6月13日上午9点,漫画大师华君武在北京友谊医院离世。"我是杭州人,1915年出生于杭州祖庙巷。"去看2007年《漫画一生·华君武作品展》的人们,一进展厅就看见一代艺术大师向每个老乡的介绍词。  相似文献   

15.
山水城市是有中国特色的城市,也是21世纪中国城市的理想形态.正确理解山水城市内涵应该从哲学、文化、自然环境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宋秋 《职业圈》2008,(2):77-79
乐山是一座典型的以山水著称的城市,又有着2600多年的建城历史。对乐山这类自然条件优越又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城市,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应该是山水城市理论。  相似文献   

17.
在1992年中国友好观光年取得圆满成功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国家旅游局以宣传、推广1997年中国旅游年为主线。自1993年起推出了旅游主题系列活动,即1993年中国山水风光游,1994年中国文物古迹游,1995年中国民俗风情游,1996年中国度假休闲游和1997年中国旅游年。中国山水风光游和中国文物古迹游这两个主题活动已圆满结束,中国民俗风情游的活动正在进行之中,今年上半年来华旅游人数和我国旅游外汇收入均超过了  相似文献   

18.
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说:“山水之变,始于吴、成于二李。”吴指唐代吴道子,二李是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张彦远所谓“山水之变”,乃指中国画由人物为主向山水为主之“变”,而此时之山水,系指着色山水,亦即青绿金碧山水,而非水墨山水。所以,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谓“水墨类王维,着色如李思训。”五代画家荆浩在《笔法记》中亦说到此点:“李将军理深思远,笔迹甚精,虽巧而华,大亏墨彩,”称“吴道子笔胜于象,骨气自高,树不言图,亦恨无墨”。“亏墨彩”恨无墨”都是指非水墨山水画。  相似文献   

19.
乐山是一座典型的以山水著称的城市,又有着2600多年的建城历史.对乐山这类自然条件优越又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城市,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应该是山水城市理论.  相似文献   

20.
《现代企业文化》2013,(19):104-105
孙佩杰,1963年生于北京。师从著名画家何镜涵先生,研习写意楼阁山水数十年。近年来,以中国古典建筑园林为创作主题,形成独特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