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两性人才,提高民族素质为主旨,针对当前教育理论界及实践中不重视性别差异特别是忽视对女生的教育这一状况,在对男女生性别差异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中小学教育中应注意因性施教。因性施教有两个方面含义:一是承认差异,因势利导,扬长避短;二是取长补短,促使男女生在原有优势基础上进一步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2.
实施“双性化教育”不能忽视“因性施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儿童实施“双性化教育”势在必行,但是实施“双性化教育”不能忽视“因性施教”。理想的教育模式是“双性化教育”与“因性施教”相结合,应重视在儿童性别同一性形成前提下从两性差别的角度来培养双性化人格。  相似文献   

3.
因性施教与女生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性施教是指教育者根据男女学生生理与心理的差异,采用不同的教育措施,使受教育者两性都获得充分、自由、平等、全面发展的教育。含义有二:一是承认差异,扬长避短;二是教育者应使受教育两性都获得充分、自由平等的发展。因性施教的实质不在于消除两性发展上的差异,而在于如何使受教育者两性都获得全面发展。本文试就因性施教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以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性别差异研究的重视,特别是对女生教育问题的关心。一、男女平等是因性施教的前提因性施教不仅在于有没有女生教育,或是否重视女生教育,而更重要的是看这种教育是…  相似文献   

4.
论“因性施教”及其实施策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不仅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与个别差异,而且也客观地存在着一定的性别特征与性别差异。本文从两性心理发展所存在的客观差异的分析入手,针对目前由于忽略性别特征所导致的种种问题,论述了实施“因性施教”原则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因性施教”原则实施的具体方式与策略。本文指出:“因性施教”不仅应结合理想的“双性化”性别模式来进行,也应该结合男女两性生理发育的特征及心理发展的现状来进行。  相似文献   

5.
性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育在强调适应男女生普遍具有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同时,也要深入研究两性各自特有的发展规律。文章针对当前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漠视性别差异,尤其是忽视女生的教育现状,提出语文教学应遵循性别心理差异因性施教:因势利导,发展优势,补救劣势,促进女生和谐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学语文教学中性别差异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男女两性生理、心理的差异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使得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呈现出不同的性别特点。然而在语文教育活动中仍然存在着忽视学生性别差异的现象。为此,应当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策略,消除各种性别刻板印象和偏见,实施因性施教,使学生得到完整性建构。  相似文献   

7.
<正>中学阶段正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作为最具人文关怀的语文学科,对学生道德情操与民族情感的培育有重要影响,这就需要语文教育以学生为本,观察并分析学生的心理差异,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和谐统一。在群体心理差异方面,我们重点关注年龄心理差异和性别心理差异与语文教育的关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群体的年龄与性别差异,我们应坚持“因龄施教”与“因性施教”。  相似文献   

8.
性别差异与教育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育既要从共性出发,又要从差异出发,这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以往教育的缺陷之一就是过于注重共性而忽视差异与个性,尤其对于中小学中男女学生的身心差异及其对教育影响的研究更是不足。笔者认为男女性别的差异,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等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因“性”施教是在充分考虑学生性别差异的基础上对男生和女生施以不同的教育,实践中的因“性”施教大多存在着两种片面的理解:一是认为男生的智力比女生强,二是认为男生是男性化的性格,女生是女性化的性格。研究表明,学生的智力和成绩与性别关系不大,性别与性格不一定存在对应的关系,教师应该在对学生性格特征进行正确把握的基础上,施以科学的因“性”施教,解放人性,张扬个性。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实施以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获得学习能力逐渐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小学阶段不仅是义务教育的开端,也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但是,在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由于忽视性别差异也引发出传统性别观根深蒂固、教育方法缺少针对性、两性差异分化明显等问题。因此,为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性别差异着手,提出摆脱刻板印象,营造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氛围;落实因性施教,为学习习惯的养成提供动力;实施双性化教育,为学习习惯的养成提供保障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前几年,“韩寒现象”旋风般冲击大江南北的时候,在河北廊坊的一所普通子弟中学就出现了一个小作家群体。这些小作家不但都有自己的特长,全都出版过专著或发表过作品,而且功课全优,全都考上了大学。一、我们再不能不重视个性的培养了我们目前的教育在实际操作上更多的是只注重了共性,而忽视了个性。我们的教育像一台机床,它力图生产的是成批的标准型的“物”的产品,而不是形态各异、性能不同、用途广泛的“人”的产品。它忽视了“个性和共性”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忽视了共性包含个性但共性寓于个性之中这一基本规律。因而就有了上海…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的社会现实中,传统的整齐划一的评价方式主要是教师从教育目标要求出发,注重共性化的评价。以评价幼儿的知识技能为主,评价结果往往受到教师的经验、观念及评价方式等影响,忽视对幼儿个性的发展性评价。  相似文献   

13.
教育文萃     
教育文萃《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5期发表胡江霞《论“因性施教”及其实施策略》一文指出:在强调男女平等的今天,许多教育者忽视了儿童心理活动中的性别差异,甚至生理上的性别不同,由此不仅导致了男女儿童间某些“非理性平等”的出现,也带来了一定的教育失...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在谈到发展成人学生智力的时候,多从智力的一般因素去考虑,而很少注意到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智力发展的影响,尤其是在教学中如何运用学生的性别差异去发展学生的智力这个问题,更为人们所忽视。笔者认为发展成人学生的智力,须注意因“性”施教。  相似文献   

15.
性别差异指男女两性在心理学方面的不同特点。男女两性不仅存在着生理方面的差异,在心理发展的许多方面也同样客观地存在着一些差异,尤其在性格和行为方式及情感表达等方面差异较为明显。性别差异的形成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文化因素而非生理因素,必须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使个体的发展既具有男女之共性,也具有男女之个性;既要摆脱性别角色标志的束缚,又不失性别本色。  相似文献   

16.
作为高校学报家族群中的师专学报,既应具有学报的共性,也应当有自己的个性。师专学报要办出自己的个性特色,就要善于从自身的内在条件出发,扬己之长,避己之短。师专既有自身的不足,但也有不可取代的优势,即它的师范性和地方性,把这两性的优势发挥出来,就会办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学报特色。  相似文献   

17.
男女生性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然而在教育活动中存在着忽视学生性别差异的现象,存在着性别偏见的问题.这主要表现为教师对性别心理特性的偏见;教材文化中的性别偏见;教育科学中的性别偏见.要真正做到男女平等,在教育活动中必须关注性别差异,实施"因性施教",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在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在学科、专业教育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挖掘学科与专业教育中的德育资源,而忽视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顺应和服务学科专业发展,针对不同学科和专业的学生予以不同施教的重要性。从更好地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的角度出发,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为例,论证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因专业施教的必要性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儿童性别心理差异的形成既受生理因素的影响.又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社会应为男女儿童提供均等的活动机会,重视和加强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改进儿童读物的内容,尝试两性化教育等因性施教。  相似文献   

20.
性别差异是使用者主体特征差异的基本内容之一,是造成男女生在校园公共空间使用上存在巨大差异的根本原因。本文从性别差异的视角,选取华侨大学泉州校区公共空间作为研究个案,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数据统计等研究方法,分别对男女大学生在运动空间、绿色休闲空间、公共厕所和校园安全等使用状况进行实证调研,分析影响男女生使用校园公共空间存在性别差异的主要因素:即行为主体的差异、社会文化的影响和空间规划的忽视等,提出转变两性教育观念、改善性别需求空间、鼓励女生参与规划等空间规划对策,以期改善校园环境中无视性别差异的同一空间,实现男女共享空间资源的权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