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主义教育理论是西方教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理论,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卢梭、裴斯塔洛齐等人都在他们的时代背景下,从不同角度论述了自然教育理论的含义,阐明了“教育必须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深刻道理。这些思想对于当前的教育实践改革仍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实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这一过程是实践的、动态的、持续的和发展的。对这一过程的理论研究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范畴,然而到目前为止,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研究在理论上仍然存在着一些分歧,本文试图通过对已有的有关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结构、矛盾、规律等问题研究的不同理论观点的综合比较,将这一过程研究的理论共识和分歧做一个基本的概括。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应该注意的问题,即:明确界定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坚持整体的和联系的观点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从实践的角度考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以期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进一步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嬗变与反思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育理论的演变不是趋向对其意义和功用做出统一解释的渐进发展过程,相反,教育理论的历史就是不同解释的范围不断增大、拓宽的历史,而每一种解释又是为了适应政治气候和实际问题的变化而出现的,任何对“教育理论”统一观点的追求都是幻想。近百年来出现的有关教育理论的不同观点不仅仅是持续进行的关于什么“理论”适合教育的哲学争论的产物,也是从未中断的关于教育政策和实践的政治争论的结果。教育实践需要教育经验和常识,但仅仅停留在教育经验和常识的层次上是远远不够的,而设想一种教育理论完全有效也是不现实的,教育实践永远需要实践者的创新精神。教育理论需要沟通经验科学和形而上学,既把握教育实践的方向,又寻求前进的最佳途径。教育实践在其发展过程中,除了对人的发展具有肯定性价值外,还包含着对人的发展的否定性因素,因此就要对教育实践自觉地投射一种反思和批判意识。教育实践只有具有了反思性,教育理论才真正成为教育实践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这时可以说教育学是实践科学。  相似文献   

4.
自明治维新以来,在日本的国民教育中,历代政府都相当注重培养国民的国际化意识,致力于为培养在国际社会中生存的日本公民而构建相适应的教育体系。而战后日本文部省多次制定和修改具有教育教学的纲要性文件《高中学习指导要领》,将这个意旨充分表现出来,日本的中学历史教育观中有典型体现。从总体上看,日本的中学历史教育是符合教育国际化方向的,努力从全球化角度解读世界历史和日本历史,其理论基础和思路轨迹与现代化理论相吻合。但是,由于部分日本人如何正确认识历史责任等问题上出现偏颇,于是一些日本历史教科书出现掩饰、篡改,甚至美化侵略的现象,这导致在日本的历史教育理念与实践中存在着与其总原则,尤其是现代化原则相背离的矛盾现象。  相似文献   

5.
论从主体性教育角度把握师生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主体性教育思想的角度对教育活动过程进行概括,并对教育活动过程中师生关系传统界定进行反思。在分析传统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把握师生关系现状的基础上,从主体性教育角度来审视作为教育活动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在主体性教育实践过程中来建构新时期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6.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对这两个概念进行界定是明确其关系的第一步。本文在对现有研究进行梳理之后发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存在着脱离、指导和依存这三种关系,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文化差异、本质差异以及实施主体差异的角度可以寻找到二者关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及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指导国民思想动态的基础,也是落实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经过历史的发展变革,经过时间和时代的不断转变,它正逐渐转变着自己的思想风格和理论风格以及实践风格,为了更好的适应新时代而不断调整着自己的理论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分为理论史和实践史两个方面,在不断的历史研究和发展中,其历史经验、基本历程、获得的教训以及客观存在的一些规律,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宝库。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是以实践发展研究为支撑的,是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不断调整理论研究方向,不断转变思维动态,去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成为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话题,在这一过程中,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阐释与实践探索不断深入。对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理论解释,主要是从高职教育作为类型教育、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等不同角度进行的。从理论的角度分析,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是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核心导向,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以满足学生终身发展为价值取向,以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根本标准,形成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从逻辑的角度分析,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是一种基于问题导向和需求驱动的发展性理论,其价值目标在于满足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国家与社会这两个不同的分析范畴下提出了教育和教育现代化研究中理论的矛盾问题。文章梳理了教育发展的不同认识模式后,以现代化的视角探讨国家发展与教育发展模式,为此文章从国家形态学角度提出了教育现代化的诸多方式,并指出国家利益是国家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一定的理论思维是一定历史时代的实践产物。不同的理论思维总是对应着不同实践基础,适应着不同时代背景,是在不同历史实践基础上生长起来的思维之花。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思维方式在经济、政治、意识形态方面从斗争论向和谐论的转变,正是在从革命到建设的时代背景转换和实践要求基础上发生的。这种理论思维方式的转变有其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科学教育在近些年。尤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科学教育在实施中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一些问题。文章从理论的角度,并应用科研实践和课堂教学的典型事例剖析我国科学教育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及解决策略,包括教师的科学素养问题、科学教育活动的结构性问题,以及科学课程和教学过程的科学性问题等。旨在解决科学教育中的一些理论认识和实践问题,为我国科学教育的发展增加一点积极的元素。  相似文献   

12.
死亡对人是绝对的必然和普遍,它不但影响着人的生命观、人生观、世界观等思想,而且也与人的日常现实生活实践紧密相连。对死亡的界定,可以有许多角度,如物理学角度、生物学角度、医学角度、心理学角度、宗教学角度、文学角度、哲学角度等等。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出死亡的不同意义和价值。通过从不同角度对死亡界定的反的思考,可以使我们对生的意义和价值得出不同的正面认识。从而提升我们的生存意识和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3.
在历史新课程改革中,教科书体裁问题十分突出,“中外合编”是其中的一个热点。从理论层面来看,已经有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外合编”作了探讨,特别是聂幼犁主编的《历史课程与教学论》专辟一节,从概念的界定、合编的缘由、合编的模式、合编的前景几个角度分析了“本国史与外国史合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关于教育现代化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到本世纪末,“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建立起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的现代化”。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大家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思考与探索,但在许多基本问题上尚未形成共识。本文拟从理论层面对教育现代化问题作一初探。一、教育现代化的内涵与基本特征从我国来看,对于教育现代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还是近十多年的事情。迄今为止,人们还未对教育现代化概念本身形成一种统一的、深刻的、科学的认识,对其概念的界定基…  相似文献   

15.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是教育理论界一个颇受关注的问题。但由于看问题的角度或理论依据的不同,所以,对于这个问题存在着诸多的观点。这些观点中存在着以二元论为依据、认为教育实践是有待教育理论去重构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不仅关乎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某种程度上也关系到教育现代化和国家现代化的实现。"立德树人"作为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意义尤为重大。基于多年高等职业教育工作实践,着眼于"立德树人"的历史溯源及实践范畴内涵,从重要现实意义等不同角度,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立德树人"方式过程任务面对的新挑战,试图重新审视"立德树人"视阈下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理念这个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17.
论现代化教育与人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现代化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是短期行为。教育现代化并不是盲目地适应现有社会,而是确立自己的地位,在适应社会的同时,引导社会、规范社会的需求。教育现代化不仅是被动的过程,更是主动的过程;不是为了盲目地适应现代社会,而是要确立自身地位,在适应社会的同时,引导社会前进,规范社会需求。我们要利用教育的育人功能,加强综合素质和现代性“历史人格”的培养,把对人格完善、个性发展、超越意识、现代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作为现代化教育的重要内容。人的现代化不仅是现代化教育的前提,也是现代化教育的目的;而现代性综合素质和历史人格则是现代化人才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历史发展轨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自始至终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相依相成,它包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殊的社会历史状况的深刻理解。这种理解不仅是实践层面的,而且更深藏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内在的理论逻辑之中。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本身即体现了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对理论的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从提出到现实的展开过程,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这一过程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敢于创新的理论勇气和实践精神,这一精神将继续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的胜利实现。  相似文献   

19.
和谐教育观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和谐教育的内涵 我们今天实践的和谐教育,是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出发,在汲取以往教育思想精华的基础上,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和现代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着眼于克服现实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弊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提出来的。关于什么是和谐教育,有关学从不同角度出发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看法,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20.
孙雪 《文教资料》2020,(1):156-158
"教学相长"作为一条重要的教育原则,是我国教育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社会发展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本文从历史发展角度对"教学相长"一词的思想起源和历史嬗变进行分析,总结"教学相长"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反映的不同教育理念和教学主体关系,并得出时代启示,探析其在教师成长和师生关系发展方面的独特价值,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教育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