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把握设疑时机,发挥设疑功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疑时机的选择直接关系着教学的效果,把握设疑时机是发挥设疑功效的关键。1.在导入处设疑在新课导入时进行巧妙的设疑,能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激活思维。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导入设疑:同学们,我们所看到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  相似文献   

2.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适时适度的设疑 ,巧妙的设疑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求知欲 ,开拓学生思维 ,提高教学效果。  一、新课设疑  导入新课时设疑 ,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促进思维活动。例如 ,在教学“圆的知识”第一节课时 ,我是从现实生活中最熟悉的例子来设置疑问 :“车轮为什么不做成正方形或三角形的而做成圆形的呢 ?”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激发学生对圆研究探索的学习兴趣 ,由此导出课题引入新课。然后我说“从今天开始 ,我们将要比较系统地研究、学习圆的有关性质及其应用”。  二、教材重难…  相似文献   

3.
小学数学“十步教学法”针对数学教学中重教轻学的弊端,鸡西矿务局第二小学总结出了“前有孕伏、中有突破、后有发展”的教学新法──十步教学法。十步教学法的具体内容如下:课前复习──新课铺垫导入新课──激发兴趣设疑自探──自学实践解疑悟理──信息反馈归纳概括...  相似文献   

4.
一、好的开头,成功的一半 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因为成功的课堂,开头即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一个好的开头是师生间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可为整节课讲解定下基调。如何导入新课是一项需要经过精心设计,而且实行颇难的教学艺术。“设疑导入”,可以疑促学;“举例导入”可有趣有疑;“讨论导入”,可突破难点。新课导入讲求新鲜、活泼,快乐的开头,能使教师引题自然,学生兴致勃勃地学习新知识。 二、好的教学形式,发展学生的个性  相似文献   

5.
“录音听算参与计算教学”模式,操作简单容易,具有普遍选用性。现以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第二册“十几减九”为例,来验证“录音听算参与计算教学”模式在计算教学中的优越性及探讨一些在模式运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一、听算设疑,感知课题“录音听算参与计算教学”模式在新课前要进行听算巩固训练,训练题应该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选择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或旧知识的延伸点、综合点,设计好听算复习训练题,采取迁移训练、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导入新课。例如,“20以内退位减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第二册(试用修订…  相似文献   

6.
唐艳兰 《湖南教育》2005,(14):38-38
随着新课程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那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课堂教学已成为每一位教师追求的理想境界。那么教师该如何使数学教学的过程成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一、巧妙设计导入,激发学生思维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引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以疑激趣,巧妙设计新课导入。例如:在教“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征”时,教师一上课便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学生一听要做游戏,个个精神焕发,情绪高昂。教师接着说:同学们可任意说一个分数,老师都能很快说出它能…  相似文献   

7.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常规武器”,是教师有目的的设疑,疑设得好,能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体现课堂教学艺术的魅力,思品课这门育人的艺术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激趣设疑,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导入新课时,我往往运用儿歌、谜语、游戏或看图、谈话等方式创设情境,使学生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而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在教《课间活动守秩序》时,我先让学生听歌曲录音《丢  相似文献   

8.
隋殿林 《林区教学》2008,(6):166-167
新课导入是"新课堂"的"水之源"、"景之韵"。故事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观察、触摸、体验与主动参与探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设疑能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巧妙设疑是培养求异思维的问路石,催生勃发求异思维。走进生活是学习的原动力。运用合理的导入方法,优化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9.
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有所进取.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引发学生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当他们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给予解惑,他们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根据课堂情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地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对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有很大的作用.一、导入新课时激“疑”导入新课时设疑,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启动思维…  相似文献   

10.
<正>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被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学生处于知识的萌芽期,对于理论性较强的东西很难吸收消化。因此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应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使其发现生活和游戏中的数学,从而自主学习数学,提高学习效率,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1.合理导入在每次新课开始前,教学工作者都会有一个导入的过程,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实验导入、设疑导入、故事导入等。良好的新课导入,能迅速引起学生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导入技巧1.复习导入法在每堂课开始时,教师通常采用复习上一课的内容作为导入新课的方法。这种方法,便于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便于将新旧知识逻辑有机地联系起来,也便于教师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复习导入法一般通过提问、练习、自述、诵读等方式进行,使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入题”、“知新”。2.设问导入法  教师依据教材新旧知识的联系,抓住新课的重点,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引发探索问题奥秘的兴趣。设疑导入、以疑促学的方式符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认识规律,因而教学中较为普…  相似文献   

12.
一、设疑探究,营造氛围,创设导入新知的契机 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新课的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精心设计提问能抓住学生的心弦,激起学生的注意。我经常在上新课前,结合教材内容,以生活中的现象创设一、二个启发性、趣味性的设问导入新课。例如在教《大堰河——我的  相似文献   

13.
初中生物学课的导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初中生物学课,精心设计导语尤为重要。我在初中生物学课中经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导入。 1设疑导入法 在课堂教学中提出与本节内容相关的问题导人新课的方法叫设疑导人法。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人的思维活动常常就是由提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产生探索的欲望,引发解决难题的愿望,才能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维。  相似文献   

14.
一、新课导入,让学生大胆设疑。如教学《物体的热胀冷缩》时,教师应巧设导入,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大胆提各种各样的疑问,如:“铁轨之间为什么要留有缝隙?”“两根电线杆之间的电线为什么冬季绷得比较紧,夏季比较松?”“温度计为什么能测定温度的高低?”“夏天为什么不把自行车轮胎的气打得太足?”等等。教师还可通过演示瘪乒乓球放在热水中的反应来导入新课,并让学生说出在本课想学会什么,这样能充分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欲望。二、操作实验,让学生完成。为了验证学生的猜想:“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学生根据老师为他们…  相似文献   

15.
新课导入得恰当,能充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起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在积极思考、愉悦的氛围中自然而又亲切地进入新课,本文根据教学经验,介绍复习导入法、动“手”导入法、趣引导入法、设疑提问法、类比导入法。  相似文献   

16.
浅谈高中数学新课引入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新课引入是教学的重要的环节.新课引入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心设计的导入,能触动学生心弦;立疑激趣,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求知欲望,情绪高涨,精神振奋地投入学习.在教学中,我们从实际出发精心安排的新课导入,可以为新课创设教学意境,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  相似文献   

17.
1在导入新课时创设激疑情境 数学教学中,把握好导入新课的方法和技巧,对学生的学习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四则混合运算(简算)时,可引这样一个故事导入新课:200多年前,德国大数学家高斯才10岁,一次上课老师出了一个算式:1+2+3+……+100=?  相似文献   

18.
吴秀珍 《考试周刊》2010,(40):90-91
课堂开始的新课导入可以看成是“新课堂”的“水之源”、“景之韵”,要想上好一堂数学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是数学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也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和关键。理想的新课导入,能为学生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增进学生的课题意识,启动学生大脑两半球的功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参与欲望,从而使课堂教学顺利地进入最佳态势。我根据教学实践与初中数学课堂的实际需要,总结出以下一些课堂导入的方法,供同行切磋。  相似文献   

19.
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首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其次要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还要精心设疑置问,巧设练习;最后注意巧妙结课,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实现“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犹存”,使学生热爱数学.  相似文献   

20.
一、课前情境导入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伊始,教师如果能通过巧妙的导入设计,调动学生,刨设出学习、竞赛、思考等各种于课堂教学目标相对应的情境,那就为一堂好课奠定了坚实的基调。可以说,好的导入,是打开学生兴趣之门的钥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