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专业化发展亦是教师获得自我角色认同以及他者对教师角色之认同的一种重要途径.在寻求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往往成为悖论性的主体,他们虽然希求主体性角色的获得,但却对支配性文化有着一定的依赖.这使得“依附者”成为教师的常规性角色.在专业化风潮的卷动下,教师虽然也被期待着成为“积极的行动者”,但是已被现实条件“框定”了的教师专业化,往往难以真正成为此类角色的滋养体.要真正实现教师专业化的本真性追求,围绕“专业化”确立的制度、文化及教育氛围等,便应淡化支配性色彩,真正有助于教师个人发展积极意愿的确立、自主意识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关于教师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过程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已成为近年来幼儿研究的一个热点。有的研究指出,教师应该是为孩子发展提供指导的“指导者”、促进孩子发展的“促进者”、教育活动过程中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教育活动过程中的“反思者和研究者”、能和孩子们平等互动的“同伴”……而对于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过程中还应该扮演心理保健工作者角色却鲜有人提及。本文拟从幼儿教师的心理保健工作者角色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幼儿教师如何扮演好这一角色以促进幼儿心理更加健康地发展等三个方面,来提出自己的一些拙见。一、幼儿教师心…  相似文献   

3.
提高教师培训实效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作为成人学习者,其知识结构、思维结构已不处于初始状态,而目前教师培训忽视了教师的这一特点。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培训的“统一供给”不符合教师的“差异需求”;“普遍真理”远离教育教学的“具体实践”;培训与育人相隔离,方法不科学,培训效果事倍功半等问题。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应针对教师心理发展特点、工作学习特点以及实际需求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杠杆把地球撬起来."假如我们把这句名言应用到教育,把学生比做需要撬起来的地球,教师的工作比做杠杆,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一个杠杆系统.这个杠杆的支点就是教师了解了学生的心理状态,运用适合学生心理需求的教育方法.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寻求一个又一个的支点,让评价成为有力的杠杆,使每一个学生都形成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从而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莫源秋 《教育导刊》2004,(10):21-24
关于教师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过程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已成为近年来幼儿研究的一个热点。有的研究指出,教师应该是为孩子发展提供指导的“指导”、促进孩子发展的“促进”、教育活动过程中的“组织和管理”、教育活动过程中的“反思和研究”、能和孩子们平等互动的“同伴”……而对于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过程中还应该扮演心理保健工作角色却鲜有人提及。本拟从幼儿教师的心理保健工作角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所谓“心理换位”就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 ,把自己置于对方的心理去认识、体验和思考问题 ,从而选取有针对性的最佳方案来处理问题 ,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达到预期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双重角色 ,一方面教师扮演着“教”的角色 ,成为学生的领路人 ;另一方面 ,教师又以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为前提 ,以学生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学习内容 ,扮演着“学”的角色 ,和学生一起成为知识和技能的探求者。在课堂上 ,教师要将这两种角色集于一身 ,且转换自如 ,即要熟练地“心理换位” ,以求思维上的共鸣 ,使“教”与“学”融为一体 ,和谐…  相似文献   

7.
林惠 《陕西教育》2003,(6):17-17
中学教育面对的是十三四岁的孩子,教师的绝对权威在他们心里已经开始动摇,独立欲望的日益增强使他们极易产生逆反心理,因此,班主任更要注重教育的技巧。而谈话是教育方式中一个重要手段。一、首先要确定好自己的心理角色在学校,教师扮演多种角色。他们是知识的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纪律的执行者、家长的代理者;同时,他们又必须是学生的朋友和知己,是人际关系的艺术家、是心理师。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要善于在谈话中通过言语和非言语信息传递自己的见解、观念和情感。谈话要突出相互间的交流。实践证明,若想达到预期…  相似文献   

8.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实现专业化发展,要积极面对和自主调适心理问题.如角色心理矛盾、工作心理压力、职业心理倦怠、专业心理障碍和发展心理危机。理想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是心理安全、心理平衡、心理自由、心理成熟和心理和谐的教师,应是心态积极、心理健康、精神充实、人格健全和个性张扬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全面加强心理建设,完善自身心理素养,实现专业化发展目标,扮演好“重要他人”、“心理指导者”、“人格示范者”、“精神关怀者”和“自我实现者”等专业角色,成为现代“心理人”。  相似文献   

9.
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双重角色,一方面是“教”,另一方面是教师以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现状和生活实际为前提,以学生的眼光去审视将要学习的知识,扮演着“学的角色”,和学生一道成为新知识、新技能的探索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将这两种角色集于一身,还要能灵活转换,这就是“心理换位”,其目的在于求得与学生思维上的“同频”,从而使学生获取知识,增强能力。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怎样进行“心理换位”呢*一、备课时的“心理换位”现代教育要求“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这就是要求教师要转变备课观念,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如…  相似文献   

10.
所谓“心理换位”就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把自己置于对方的心理位置去认识、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择取有针对性的最佳方案来处理问题,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扮演着双重角色。一方面教师扮演着“教”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领路人;另一方面,教师又以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生活实际为前提,以学生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学习内容,扮演着“学”的角色,和学生一起成为知识和技能的探索者。在课堂上,教师要想将这两种角色置于一身,还能灵活转换,进出自如,需要进行熟练的“心理换位”,以求得思…  相似文献   

11.
教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重要性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他们不仅在理论知识上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在生活中也是孩子遇到困难时最想求助的人,更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渴望得到有相同话题、有共同感受的贴心温暖的朋友式的同路者。作为中专教师,不能把自己的形象定位在一个特定的角色,必须让自己随着时代的变迁,随着学生心理的需求不断调整自己,以适应教育教学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圆满状态”。过去一提到健康,人们往往只注重于身体健康,而忽视了心理健康,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上也往往忽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的教师角色中,教师除了要担当传统的“传道、受(授)业、解惑”的角色外,还应该担当起学生的“心理保健者”的角色,在教育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对那些心理不健康的孩子,要给予更多的呵护,正确地引导他们实现心理健康。在中学生中,最常见的心理不健康的现象有:1.思维异常。这些学生大多有…  相似文献   

13.
王晓慧在《教育科学研究》2011年第3期撰文指出,“家校通”的出现和发展契合了商家的经济利益追求、家长的心理需求满足以及教师的职业诉求这三股力量。但在传递过程中也出现不少问题:教师和家长,各自扮演着“信息传递者”和“被动接收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刘时全 《云南教育》2007,(B09):46-46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关怀和指导他们的学习和全面成长。现代教育心理学对教师角色进行了多种分类的描述:知识的传授者;父母的形象;课堂纪律的管理员;榜样;心理治疗学家;朋友与知己;替罪羊;人际关系的艺术家.教师“兼职”太多,教师“多变”,教师“责任重于泰山”.教师是难解的“多元复合体”。  相似文献   

15.
王海英 《山东教育》2003,(18):16-17
在幼儿园的具体教学中,教师们遇到的最大困惑是如何适时介入幼儿的活动,介入的多寡,怎样介入,以做到“既不要干预太多,又不会错失任何一个具有教育价值的教授时机。”教师们徘徊在“过之”与“不及”之间,苦苦寻求着一个平衡点。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是一个天生的学习者,有着他们特有的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方式。在儿童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充当一个环境的创设者、观察者、引导者及玩耍伙伴这样一些角色。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是无为的、消极的,相反教师只有积极地投入,热情地参与,才能抓准时机,用对策略。一、当孩子离题万里时…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背景 “教学相长”是我国古代教育者从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原则.在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中,教师虽担任传授的角色,学生扮演受教育角色,但教师和学生是可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课堂上我们应该随机应变,教师是指导者.不是主宰者,不要希望学生的一言一行和我们教师设计的一样,如果这样就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影响了他们的个性发展.但在实际教学中。师生间有意或无意之中往往存在着“师道尊严”的“心理结”.只有这个结被彻底解开,才能“拨开云雾见天日”.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卖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  相似文献   

17.
社会人际交往的不足 人际交往是两个人或多个人之间的交互作用。人际互动具有暗示、模仿和感染的社会心理机制,它对教师的个性发挥、角色学习和扮演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美国的一些学者提出的“五者型”的教师角色理论中指出:“21世纪的教师要能够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是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学生配合支持,善于与学生交往的人”。而近年来教师在校内外的人际交往活动的减少与变化,  相似文献   

18.
《中国教师》2005,(12):4
教师承载着太多的责任和期待。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社会要求他们扮演多重角色--教师是关心者、教学组织者、学生引导者、知识传授者、学习参与者、文化传播者、学生评价者、课程创造者、反思实践者等等。作为教师,如何理解和认识自身的专业角色?在教师角色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学校心理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实现专业化发展,要积极面对和自主调适心理问题,如角色心理矛盾、工作心理压力、职业心理倦怠、专业心理障碍和发展心理危机。理想的学校心理教师,应是心理安全、心理平衡、心理自由、心理成熟和心理和谐的教师,应是心态积极、心理健康、精神充实、人格健全和个性张扬的教师。心理教师要全面加强心理建设,完善自身心理素养,实现专业化发展目标,扮演“重要他人”、“心理指导者”、“人格示范者”、“精神关怀者”和“自我实现者”等专业角色,成为现代“心理人”。  相似文献   

20.
孩子们都喜欢音乐,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许多孩子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现象。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我们音乐教师出了问题:教学中我们的教师一味地注重课堂纪律,语言过于严肃;“正统”的教学内容与“流行”的学生心理需求有距离;教师只注重知识的灌输,教学流程过于呆板,换句话说我们在不经意间剥夺孩子们的音乐课堂“主人”地位,使他们成了音乐课堂的“随从”,从而导致他们对音乐课堂不感兴趣。为改变这种现状,让音乐课堂教学能健康发展,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