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论有效课堂交往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有效课堂交往是指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师生透过语言和非语言信息工具相互交流信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实现预期交往任务,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有效课堂交往,从本质上讲,是师生、生生之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互为主体性、能动性、多媒体、多元性和反馈性是有效课堂交往五个主要特点。有效课堂交往能够促进学生主体性、社会性及合理自我认识与自我评价机制的生成。  相似文献   

2.
师生互动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互动,指在师生之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师生之间的交往,主要又存在于正式的教学过程之中,因此,研究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对于研究师生交往具有重要的价值。课堂师生互动,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情境中进行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教学交往是指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以符号(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为媒介的进行信息传递、思想交流、感情沟通的过程。教学交往包含着两个关系的活动主体即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主体通过符号发生关系,并产生教育效果。语言交往是课堂教学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常用的教学交往手段。  相似文献   

4.
所谓课堂交往,是指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对话",师生透过语言和非语言信息工具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实现预期交往任务和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课堂就像一个交际的场所,交流的话题就是学生的学习任务。每一个参与"课堂交际"的人,都应该具备一定的"课堂交往技能"——表达、质疑、合作、探究、整合、思考……所以,我们要注重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对学生进行课堂交往技能的训练,以形成合作性、支持性、探究性的课堂气氛为基本手段,促进课堂交往的双方相互认知、相互沟通、相互影响,帮助和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探究,为其生存、发展与成功奠定基石。  相似文献   

5.
教学交往是指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以符号(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为媒介的进行信息传递、思想交流、感情沟通的过程。教学交往包含着两个关系的活动主体即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主体通过符号发  相似文献   

6.
一、营造自主和谐的人际关系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主要表现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良好的课堂交往能发扬教学民主,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关系,创造出一种自由轻松、生动愉快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课堂表现处于最佳状态。课堂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交往理论主要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和交往活动,凸显了交往在人和社会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交往是社会发展观的基本范畴.马克思在广泛意义上使用了“交往”一词,把交往看做是人与人或人与人群共同体之间因为一定的目的,通过中介物进行的相互往来和交换、相互作用和制约、相互影响和渗透的各种活动及其所结成的广泛的社会联系.在马克思看来,交往既是一种交往关系又是一种交往活动.而马克思交往理论在当代大学生日常管理中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大学生日常管理主要涉及到的是教师和学生就学生的日常管理进行交流活动,这种交流活动是基于师生交往基础上的交往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班级,教师和学生个体、教师和学生非正式群体、教师和学生干部、学生干部和学生、学生干部和学生非正式群体之间的交往,是马克思交往理论在大学生日常管理中的实践运用,是社会性和实践性的结合.因此,要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交往理论于大学生日常管理当中,提升教师和学生交往的主体意识,以观念促行动;提高教师和学生之间交往的质量,进行有效交往;构建教师和学生之间交往的方式和方法体系,促进交往的信息化、现代化;创造教师与学生交往的生态环境,提倡和谐生态化交往.  相似文献   

8.
王策三教授指出:“主体性,这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特征。”学生的主体性发展诉求必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交往是以全体学生主体性发展为旨归。是师生交往与生生交往多种交往形式的统一。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与他人的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相互影响中体验主体存在和主体创造,进而提升生命质量。在交往活动中,课堂主体相互“以不同的活动方式,创造着新的关系,也创造着意义和价值,又相互交换着意义和价值:他们在活动中不断肯定自己,  相似文献   

9.
在课堂中发展学生的交往能力是现代社会的要建立“全员交往”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落实素质教育、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渠道。一、“全员交往”教学模式的内涵“全员交往”是指学生与教师之间全体参与的交它既有个体的交往,也有群体间的交往,而且它更学生群体间的交往,  相似文献   

10.
论有效课堂交往的策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课堂交往需要的满足策略、课堂交往环境的优化策略和课堂交往行为的合作策略是课堂教学中有效交往的三条基本策略。这三条基本策略的贯彻落实 ,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交往 ,使学生在有效课堂交往中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中的社会互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课堂教学是一种社会活动体系,作为活动主体的教师与学生必然要进行各种各样的相互交往和相互作用,我们将这些相互交往和相互作用称为课堂教学中的社会互动。 课堂教学中的社会互动,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例如,师生之间的互动方式对于课堂气氛、课堂中反馈以及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等,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课堂教学中的社会  相似文献   

12.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强调学习和行为中人的因素。他们认为,情绪、情感、志向、态度、价值观和人际之间的关系在学习和人格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学习是师生之间和班集体成员之间一种人际的相互影响,在这种相互影响中,全部参与者均持有各自的经验、智力、情感、价值观、志向和技能,对情境产生影响,如果教师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他便能引导学生发挥潜能,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很好地遵循了人本主义的原则和思想: (一)开放式教育。开放教育虽然有时候也应用于大一些的儿童,但主要指的是为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组织课堂教学的非正式的途径。其典型的做法是在开放课堂里设置各种各样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小组,儿童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事情进行活动,活动的时间不受、限制。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帮助儿童完成他们自己选  相似文献   

13.
一、营造自主和谐的人际关系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主要表现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良好的课堂交往能发扬教  相似文献   

14.
一、个体学习与教师教学相结合——计算机网络系统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新问题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随着科技的发展,人机对话已成为现实,教学机器却没有如人们预料那样取代学校和老师,课堂仍然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虽然学生活动的空间更大,活动的内容更丰富,活动的方式更多)。这是因为在教育中,人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因素,是不可替代的,教育归根结底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不仅是师生之间的,还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以及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学校为中心构成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思想,是培养人的最佳途径;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合乎规律的教育。从根本意义上讲,是要优化教育过程,我认为优化课堂教学是优化教育过程的主阵地。因此我们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大胆的改革,确立适合素质教育的课堂结构模式,充分发掘课堂潜力,加强课堂教学的主要功能,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相似文献   

16.
一、物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理解现行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就是指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发生的一切交流与相互影响,它既指师生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方式和过程,也指师生间通过信息交换和行为交换所导致的相互间心理上、行为上的  相似文献   

17.
正体育教学活动是在体育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往与互动作用的过程中展开的。而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主要是通过师生间的直接或间接的信息传递与交流来实现的。所以,体育教学中的交往与互动是师生间利用一定的语言和非语言手段,将体育教学内容、师生双方的情感、意见等信息相互传递的过程。互动式教学理念是一种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绝对权威的主导地位,创造出师生平等、合作、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师生在知  相似文献   

18.
师生互动是指在教育教学中,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沟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过程。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在教学中各自发挥着自己的作用,扮演自己的角色。通过在农村小学课堂开展实地调查分析,发现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改进措施,希望对改善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变“以教论教”为“以学论教”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以教师为中心,“以教论教”。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要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状态为参照,构建“以学论教”的评价参照体系。这意味着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关注。一是学生的参与状态。课堂教学的立足点应是人而不是物化的知识,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并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二是学生的交往状态。学生的交往状态是指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与互动的程度。交流、合作与互动,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自己的见解,拓宽思路,激发思维的火…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和客体都具有不同的思想、观点、作风和生活情趣,他们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直接或间接的交往,便形成人际关系。所谓人际关系是指在群体中发生直接交往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主要表现在政工干部和青年学生之间。这种广泛的人和人之间的心理相互关系是受相互影响的四个成份即行为、情感、认知和人格因素调节和制约,这种调节和制约便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人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