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纸办周刊有过两个高潮,一个是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的周末版、星期刊热,一个是近几年兴起的各种各样的周刊热。那么,如何办好周刊?结合在湖州晚报《生命周刊》的工作实践来看,笔者认为,注重时效、加强策划、找准定位,是办好周刊的三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我国报纸近年来在经历了“周末版热”之后,又掀起了一股“周刊热”。社会类的、法律类的、经济类的、生活类的、休闲类的等各种周刊,应有尽有,甚至有的报纸办的周刊多达七八个。在众多的周刊中,真正在读者中产生影响的、达到提高报纸吸引力目的的并不多,有些周刊创刊不久就被迫停刊,有的周刊虽然坚持长期出刊,但却没有多少生气。究其原因,就在于许多周刊质量上有问题。增强报纸周刊的生命力、吸引力和生气,关键是要提高报纸周刊的质量,要努力在求新、求实、求深、求精、求丰、求趣、求异、求变上做文章。 报纸周刊的求新,就是要…  相似文献   

3.
扩版应该扩些什么?顾冰清现在不少报纸都实现了扩版,无论是日报还是晚报,也无论是党报还是专业报,从对开4版扩至对开8版、12版、16版,甚至更多。有的即便没有扩版,但也憎出了诸如周末版、星期刊和其它周刊、专刊等等,有的还办有报中报。报纸的扩版增期,标志...  相似文献   

4.
近两年,随着我国报纸周末版、星期刊热的降温,又悄然兴起了一股“系列周刊”热。这种系列周刊,除有单独的刊名外,在内容上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因而一经问世,便受到读者的青睐。曾在国内率先创办星期刊的中国青年报,去年以来在淡化星期刊的基础上,又增办了《青春热线》、《经济蓝讯》、《社会周刊》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提升报纸的质量,增加报纸的可读性,浙江日报从2009年底开始,增出了国际周刊、乡村周刊、经济周刊、政治周刊、文化周刊等周刊。经过两年的发展,这些周刊办得相当出色,其中“观天下”(国际周刊)也办出了自己的特色,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一、坚持新闻立刊原则,主题紧扣时政 1.角度新颖贴近读者现在很多报纸都在办国际周刊,但大部分的报纸办的周刊不是新闻类周刊。而是副刊类的周刊,这类周刊尽管可读性较好,但新闻性比较欠缺。浙江日报的“观天下”周刊每期四个版,每周一出版,采取的是新闻立刊的原则,稿件的主题都是由部门新闻例会议定,报分管领导审定,再由编辑整合。纵览“观天下”两年多来的版面,很多好的题材和角度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6.
1995年很多报纸在扩版与改版的过程中,都办起了大周刊,每周出一次,有的作为报社一天的报纸编发,有的附在报纸正刊的后面在同一天发行。新闻界人士称之为“大周刊”。1995年2月22日《新闻出版报》上一篇文章预测“估计今后两年,这种大专刊还将继续风行报业”。经笔者粗略统计,不计周末版周末刊,全国已有十多家报纸办起了这种大周刊,报界兴起一种“大周刊热”。  相似文献   

7.
版面是报纸传播新闻的载体,版面是综合反映报纸内容的形式,版面影响着报纸的宣传效果,版面决定着报纸的面容和“形象”。 一张报纸无论是周刊还是日刊,也无论它有多少个版块,但只能有一个头版,或叫一版、要闻版,因而,组织和编排好头版显得尤为重要、关键。 头版的版面编排与其它版次比较,又有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8.
从80年代初起,在各类新闻媒介的剧烈竞争中,报纸周刊异军突起,在许多报纸发行量下降的情况下,其周刊的发行量却直线上升,为新闻界所瞩目。报纸周刊,一般在周末或星期日出版,大多称“星期刊”“周末版”。它以时代气息浓郁,贴近生活,内容丰富、文风活泼、版面美观等特色,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9.
在旧中国,有一些知识分子,热衷于办书店办杂志。十年前我写过一篇文章“办杂志起家”,介绍这方面的情况。韬奋一生办杂志,从民国十五年(1926年)接手办《生活》周刊开始。1933年《生活》周刊被迫停刊。其后生活书店继续出版《新生》周刊、《大众生活》周刊、《永生》周刊、《国民》周刊、《生活星期刊》。改  相似文献   

10.
为了把报纸办得丰富多采、生动活泼,不少报纸开办了周末版(有的叫星期刊、月末版等)。这些周末版大部分思想内容健康、符合报道宗旨,因而给读者一个愉快的“周末”。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一些不良倾向。一是形式上过多过滥,二是内容上粗制滥造。现在,报纸中的周末版有越来越热的势头。不仅机关报、专业报、行业报办周末版,一些文化类、生活类报纸也要办周末版;不仅对开大报要办,一些版  相似文献   

11.
申健 《传媒观察》2007,(2):62-62
报业竞争日益加剧,尤其在都市类报纸的强力冲击下,地市级党报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为了争夺更多的读者群,争夺更多的广告资源,地市级党报纷纷设置了《财富》、《文化》、《教育》、《房产》等多种多样的周刊。与80年代末兴起的周末版、星期刊热相比,现在的地市级党报周刊品种更多,分类更细,并逐渐向行业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或许有人看了文章的题目会感到奇怪:报纸当然是编辑办的了,记者写稿,编辑编稿,然后印出来,就是报纸。怎么可能是报纸来“办”编辑呢? 话是一点也不错的。从报纸的“生产流程”来说,报纸是“我”生产的。但是,无论是7年多的记者生涯,还是7年多副总编辑的工作中,却常常有一种被新闻赶着走、被报纸赶着走的感觉。比如说,当记者时,确实常常在改革开放的第一线发现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事物、有感人  相似文献   

13.
在都市类报纸崛起的当今,党报的周刊如何办?我们办周日刊《城市杂志》做法是:避免同质化,坚持走特色之路,锻造品牌影响力。大连日报社委会针对报业市场竞争形势,于2004年9月1日开始了旨在“办读者喜爱的党报”的新一轮报纸改革。其中,就双休日党报版面少,可读性差问题,决定创办周六的《家庭杂志》和周日的《城市杂志》(均为对开四版)明确两个周刊一是抓话题:“一家一世界”,引导读者正确认识家庭中的新观念,新问题,主打“服务”品牌;一是抓主题:“诠释城市精彩”,主打“领你认知城市”品牌。品牌的基础是特色,而特色的基础是差异伴随着报业…  相似文献   

14.
王荣泮 《新闻窗》2010,(5):83-84
近年来,地方报纸为了把报业做大做强,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不断探索办报路子,办周刊已成了一种选择。那么怎样办好周刊?笔者就毕节目报的一些做法与大家探讨。2010年下半年以来,毕节日报先后推出了“教育周刊”、“经济周刊”、“社会周刊”和“房产周刊”。  相似文献   

15.
报纸专刊,是我国报纸发展出现的一种值得重视的现象。以《经济日报》为例,过去只有“理论周刊”、“今日视点”、“汽车天地周刊”、“信息时空周刊”、“证券周刊”、“财金报道”等,持之以恒的也不过10种左右。2002年一下推出“中国人居”、“中华儒商”、“品质平台周刊”、“环球财富”、“县域经济周刊”、“开发导报”、“城市纵横”、“企业发展专刊”等,超过了以往所开办的总量,使报纸显得更有特色。专刊现象,可以说源于周末版,发展于报纸的扩版,是适应形势发展的必然。报纸专刊———适应形势发展的必然回顾一下过去…  相似文献   

16.
报纸的专刊现象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纸专刊,是我国报纸发展出现的一种值得重视的现象。以《经济日报》为例,过去只有“理论周刊”、“今日视点”、“汽车天地周刊”、“信息时空周刊”、“证券周刊”、“财经报道”等,持之以恒的也不过10种左右。2002年一下推出“中国人居”、“中华儒商”、“品质平台周刊”、“环球崇富”、“县域经济周刊”、“开发导报”、“城市纵横”、  相似文献   

17.
朱珠 《视听纵横》2001,(3):24-25
最近,各类新闻媒体纷纷看上了一个时髦的新名词——“资讯”。无论是报纸、广播电视,还是互联网,都掀起了一股“新闻资讯热”。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各家媒体争相打出了“资讯”牌。“资讯热”事实上是服务性新闻报道巨大潜力的外在表现,意味着服务性新闻报道的异军突起。  相似文献   

18.
办报纸、办刊物,要办出自己的特点,办出自己的优势,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要有个性。不然,大家都是一个面孔,都是一个腔调,就没有味道了。 在全国的刊物中,《半月谈》发行量多年来“雄居”第一。我曾说过,《半月谈》是“中华第一刊”。要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19.
1991年,报纸创办周末版,星期刊、半月版、月末版、扩大版等渐成热点,到10月份,省以上报纸增版增刊的约有40家,其中首都报纸有22家,如《北京日报》的“京华周末”,《金融时报,的“周末版”,《中国商报》的“星期刊”,《中国旅游报》的“月末版”等。新闻出版署报纸管理司司长梁衡同志在回答人民日报记者访问时说道:办周末版属于微调范围,是报界同志们为争取社会主义报业繁荣,在报纸宏观数量和品种结构不变的情况下所作的一种改进报纸质量的尝试。已出的周末版,主要是给读者提供轻松一点、  相似文献   

20.
“晚报热”、“周末版热”、“星期刊热”和“扩版热”促成了报纸专刊的异军突起。报纸专刊,要讲求知识性、服务性和实用性,但同时还应加强它的新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