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 学习困难学生(简称"学困生")教育,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中的一个大问题,而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简称"数困生")又是学困生中的一个大群体,有关资料显示:在中职学校中,数困生所占比例已超过40%.200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表明:全国中职在校学生数(包括普通中专、职业高中、中等技校和成人中专)为1256.73万人,按比例计算,数困生接近530万,涉及500多万个家庭!今后几年,随着我国中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中职数困生的数量将不断增加.因此,重视中职数困生教育,研究总结数困生转化方法,努力避免他们以低文化、低素质的状态流入社会,这对于提高中职教育质量,对于家庭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数学学习困难学生(以下简称数困生),指的就是智力正常,且处于正常的教学环境,在同类群体中数学水平较低、学习效果差、达不到国家规定的相应数学教学要求的学生.数困生的形成是学习数学过程中的一种现象,也是教学过程的必然结果.从积极因素讲,每名学生都想学好,每位教师也都想教好,因此既不能责  相似文献   

3.
学习困难学生(简称“学困生”)教育,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中的一个大问题,而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简称“数困生”)又是学困生中的一个大群体,有关资料显示:在中职学校中,数困生所占比例已超过40%。200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表明:全国中职在校学生数(包括普通中专、职业高中、中等技校和成人中专)为1256.73万人,按比例计算,数困生接近530万,涉及500多万个家庭!今后几年,随着我国中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中职数困生的数量将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4.
数学学习困难学生(以下简称数困生),指的就是智力正常,且处于正常的教学环境,在同类群体中数学水平较低、学习效果差、达不到国家规定的相应数学教学要求的学生.数困生的形成是学习数学过程中的一种现象,弄清数困生形成的原因,其目的是提高教师帮助数困生的意识与能力,以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分析数困生个体的内部原因,我们认为应该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有些学生在学习初中数学时会觉得困难,学习压力大,从而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甚至厌恶数学,沦为数学学困生.有效转化数学学困生,对促进班级学生的共同进步,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积极探讨转化数学学困生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数学上都有所发展。然而,在小学数学教学实际中还存在不少的数学学习困难学生(以下称小学数困生),了解他们的元认知表征,提出相应的转化策略,真正实现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金忠 《生活教育》2011,(2):32-33
数学学习困难生(以下简称数学学困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在数学学习上明显困难、数学成绩暂时难以达到新课标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学生。这些学生与同龄的其他学生相比,在听说读写算以及逻辑  相似文献   

8.
张超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9(5):106-107,114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情感教育也越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一项关于数学学习困难学生对于数学情感的调查却表明:56%的数困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目前高中生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对数学无兴趣,另有调查表明: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情绪障碍强弱与数学学习成绩呈负相关。因此,从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结合认知心理学理论和教育教学实际,探讨数学教师在数学学习困难学生情感培养中的支持策略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所谓数困生(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简称),指的是智力正常,且处于正常的教学环境,在同班群体中,数学学习水平较低,达不到国家规定的相应数学教学大纲要求的学生.数困生问题,是各国在基础教育普及中普遍遇到的问题.解决好数困生问题,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而且学生数学成绩落后,不仅表现在数学学习上没兴趣,由此还会引起诸多教育及社会问题.我们通过对某技校刚入学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写数学学习体会及个别谈话发现,80%以上的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或兴趣一般.  相似文献   

10.
学习困难是中学生较为普遍的现象。它阻碍了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困扰着各国教育,影响着教育效益。数学学困生问题作为学困生问题的子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和数学智力发展水平,受兴趣、情感、意志、态度、动机等因素的影响,良好的因素可起到激发、维持、加强智力因素的作用,促进学业成长,不良的因素则阻碍学业成长。然而来自学生自身的心理特征、数学学科特征和其他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育强调教学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但学校教育毕竟是群体教育,学生的数学表现存在差异也是数学教育中的普遍现象,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一部分“数优生”和“数困生”。所渭的“数困生”是指相对于有较强能力和中等能力的学生学习数学显得困难重重。理解教师的讲解有困难或题目超出他们所掌握的标准形式的范围就不会解。我们把他们称为“数困生”。“数困生”的主要表现及对策:  相似文献   

12.
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很多,有家庭、学生本身、教师和学校等因素.在数学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造成学习困难的学生,即数学学困生.如何转化数学学困生,是摆在数学教师面前一项艰巨的挑战,也是当今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刘丹华 《教师》2008,(24):37-38
学习情感对数学学习困难生(以下简称“数困生”)来说有直接的影响,起着动力的作用;认真的学习态度可促进“数困生”学业的长进,但对“数困生”而言是一项艰苦复杂的脑力劳动。会遇到许多困难,还需要他们以坚强的意志去战胜困难。因此培养数学学习困难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和坚强的意志显得十分重要,积极的情感可使他们学习数学不再是一种负担,能达到越学越爱学的心理状态;而坚强的学习意志,能使“数困生”能动地调节自己的学习行动,努力克服困难,去实现确定的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14.
人人都获得必须的数学知识是《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随着义务教育的实施,尤其在生源短缺的农村中学,却有相当多学生达不到这一要求.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简称数困生),即数学基础薄弱﹑基本能力差﹑成绩落后的学生.近年来农村有潜能的学生大量涌入县城,导致农村中学生源趋紧,数困生的比例呈直线上升,其出现和存在严重制约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使数学教学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而作为现代教育者,再也不能只把教育好少数学生作为自己的任务,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应该在数学教学中,积极帮助数困生找出成因,对症下药,使之脱困,让数困生真正看到曙光和希望.因此,转化数困生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初中数学学困生是班级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我一分为二地对这些学生进行分析,在了解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和学习困难学生的类型后,在实践中,采取了以下行之有效的转化策略:  相似文献   

16.
数学学习困难是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数学是基础性学科,数学成绩差严重影响了其它学科的学习,致使他们感到升学无望。但他们因在学校中得不到应有的关爱和及时的帮助,变成了问题学生。数困生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帮助数困生也是基础教育研究必须要面对的现实问题。我们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结合高中数学的学科特点和高中生的心理特点,探索出一条转化数困生数学观,挖掘数困生的数学潜能,使其数学成绩大幅提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陈胜钦 《教师》2013,(25):26-27
数学学困生是指智力属于正常范围,由于学生学习的心理障碍、学习习惯不好、记忆力差或厌学等导致学习成绩差,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学习水平较正常学生低下,在学习数学上有困难,难以达到义务教育数学指导纲要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与实际教学要求有一定差距的学生。本文对学习数学困难生的认知特点、成因及转化作了深入的探讨。一、数学学困生的认知特点⒈数学学困生的类型⑴暂时性困难学生。这类学生能力  相似文献   

18.
学困生,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难较大的学生。随着"学业情绪"这一概念的提出,初中教育教学也纷纷对其引起了重视,在心理学理论中对学习、情绪二者相关性的研究也获得了较多成果。探究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学业情绪,对于找出学习困难的原因,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成绩有着重大意义。本文从学业情绪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出发,提出了调节语文学困生学业情绪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最大限度地让不同学业发展水平的学生包括学习困难的学生获得学力发展.提高高中阶段数学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水平,提高他们的基本数学素养,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在实施新课标的今天,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科成长,注重公民“数学意识”的养成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自觉的行为,慢慢浸润到日常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20.
财经类高职院校学生数学基础薄弱、水平差异大,数学学习现状令人担忧。帮助数困生转化,摆脱其学习现状已经成为财经类高职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财经类教师要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兴趣以及学习归因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行有针对性教学,提升数困生的学习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