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朱自清散文在质朴平淡的文风背后蕴藏着一种精美的艺术力量,即所谓的"于平淡中见神奇",这是作者在艺术上一种真正的大巧若拙的体现,大朴正是大巧的表现,作品在平实中蕴藏着极为精巧的构思。《背影》中四写背影、四次话别、四次"看"父、四次落泪即体现了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2.
毕淑敏是当代比较具备"人气"的作家,文学、医学、心理学三种职业视角构筑起了她的文学世界。她的散文贴近生活,朴素自然,有一种直达人心的力量。哲理、心理、情感是毕淑敏散文的三个重要特点。一是哲理类散文。毕淑敏是位勤于思索、善于发现的作家,一段对话、一个场景,在她的笔下,都可能或浓或淡地蕴涵着哲理和智慧。因此,这些散文总能给人一些新鲜、独特的东西。代表作品如《保持惊奇》《我很重要》《风不能把阳光打败》等。二是心理类散文。这些散文着重从心灵的视角对当下社会生活进行叙述和解剖,其内容多是为面临着情感、婚姻、爱情、压力等心理问题的现代女性传道和解惑,有着极强的现代意识和专业眼光。代表作品有《流露你的真表情》《爱最怕什么》《致不美丽的女孩子》等。三是情感类散文。这类散文展示的是当代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更是她丰饶内心世界的自然流露。这些散文既有对生命热爱而又敬畏的艺术表达,对生活独到理解后的深情显示,又有对爱情、亲情、友情一往情深的倾诉。代表作品有《孩子,我为什么打你》《爱的回音壁》《附耳细说》等。从艺术特色上看,毕淑敏的散文大都短小精致,娓娓而谈,但平淡中寓存着绚烂之性灵,谐和中充盈着蓬勃之美蕴。这种朴实无华的文风,形成一种独特的散文意象,很有一点宋人所推崇的"平淡而山高水深"的境界。毕淑敏的散文被广泛转载,拥有庞大的读者群。她的作品为我们所熟悉的有《提醒幸福》《素面朝天》《今世的五百次回眸》《我的五样》等。本期我们选载了她的《我注视我自己的头颅》,这篇作品表达了作者对未知世界的揣测和畅想,她对生命的深刻解读和体认,令我们怦然心动。  相似文献   

3.
朱自清散文在质朴平淡的文风背后蕴藏着一种精美的艺术力量,即所谓的“于平淡中见神奇”,这是作者在艺术上一种真正的大巧若拙的体现,大朴正是大巧的表现,作品在平实中蕴藏着极为精巧的构思。《背影》中四写背影、四次话别、四次“看”父、四次落泪即体现了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4.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说过:“我觉得感伤主义是散文的大敌。挺大的人,说些姑娘似的话……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因此,品读汪曾祺的散文就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却饶有趣味。他的《端午的鸭蛋》就是最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5.
上海基础教育30年成绩斐然。在这一历史的长剧中涌现了一批建功立业的重要人物,也正是依靠着这一批蜚声全国的教改探索者与耕耘者,上海的教育才有声有色。"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同时选择了高尚""当教师的不要放弃每一个孩子"与"让学校接受20年后社会的检验",等等,他们说的一句句看似平淡的台词,却震撼着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心灵,改变着上海以及中国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大纲在阅读上要求: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散文教材集“美”与“情”于一身,更能体现语文教学的精神。散文教材常常用看似简单的文字、平淡的语气甚至抽象的理论,传达的却是极为丰富的情感意蕴。情感的渗透甚至心灵的震撼无疑是散文教学的极致,我认为在教材的处理与使用上不能变成简单的文意剖析,而应该是唤醒学生的审美体验,激发对自然美、人性美、生命美的共鸣;调动学生的丰富情感,与作者亲切交流,与文本深入对话。…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的《边城》是一首田园牧歌,它以恬静平淡的风格、小品散文的笔调、诗词的意境,构建了一个唯美的“湘西世界”,反映了优美、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是人性至善至美的体现。然而优美的故事背后蕴涵着无尽的凄凉,朴实的文字背后隐伏着深沉的孤独,至美的人性背后潜藏着生命的悲怆。笔者认为《边城》悲剧性具体表现在:真诚背后的隔膜;善良背后的冷漠;淳朴背后的愚昧;祥和背后的凄凉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文化大散文被视为新时期散文创作中最大气的写作,但文化大散文体现着求理求深的男性叙述特点,叶梦的《遍地巫风》以女性视角解读湘楚文化,带有浓郁的心灵化、生活化、形象化色彩,提供了另一种文化散文的写作范式。  相似文献   

9.
[小引]在现实生活中,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我们的心灵也在时时刻刻被撞击着、触动着。或许我们的心灵受到污染,或许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或许我们的心灵不断躁动,或许我们的心灵得以平静;或许我们的心灵常常空虚,或许我们的心灵得以丰富。总之,心灵的震撼时时围绕着我们,伴随着我们。因此大有必要关注心灵话题,直面心灵的震撼。  相似文献   

10.
散文不是一种轻描淡写的制作,它是文人学琴三年、精神寂寞的产物.在琴声刹那间呼之欲出却曳然而止的大音稀声,这是散文的境界与韵味所在.散文应是不少人初恋的偶像、心灵的寻觅、思想的载体和精神的天地.……  相似文献   

11.
鲍尔吉·原野的《月光手帕》是一篇短小精美的散文。文章述说了一个极为平淡的“病房故事”,可以说不是故事而是一个小小场面:在月光如水的宁静的夜晚,“我”看到一个少女弯腰去台阶上拣一方“手帕”,这虽是一个错误——月光制造的错误,但它却是一个“美丽的错误”,因为它源于一个纯洁美好的心灵。作者没有嘲笑她,反而从这个举动中感到心灵的震撼,引发了一番灵魂的自责,为自己“成熟”而失去了发  相似文献   

12.
美的双翼     
生活中,充满着艺术,就像自然中充满着阳光、雨露。生活,需要艺术的点缀,就像自然中的万物需要阳光的温暖,雨露的滋润。艺术是多种多样的。美术是视觉的艺术,她通过你的眼睛输送着一种美: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她通过你的耳朵传播着一种美;而文学是心灵的艺术,她用一种美直接震撼你的心灵——尽管她只是通过几个简单的文字。文学这门艺术有着她神奇的力量。有时她让人喜笑颜开,有时又催人泪下;有时她像无尽的黑夜,伴随着  相似文献   

13.
多媒体为语文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使一篇篇具有情感震撼,飞扬着灵性的小说、散文等.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深化了学生的心灵.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促进语文教学的进一步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咸秀斌,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质朴"是他的性格,"平凡"是他的生活。当我们走进他心灵时却感到一种启迪和震撼,因为他用"质朴和平凡"谱写着一曲曲爱的颂歌。  相似文献   

15.
朱自清先生的<春>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简直就是一首散文诗.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言,"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的确,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蕴涵着丰富的诗意,尤其以<春>为代表,它不仅洋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而且还具有一种自然朴素的和谐美."朱先生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地抒写出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林非<现代三十家散文札记>)笔者认为,朱先生散文之美,除了对自然有精确独到的观察之外,更在于他对古典诗歌的融会贯通,将诗的意境融于散文之中,将自然之景与内心的独特感受和谐统一,在诗的田园里进行了一番漫游,而成其一家之言.所以读<春>,我们很容易联想到古典文学中那些优美的诗词名句.例如:  相似文献   

16.
从散文《乌篷船》可以看出水的气质深深根植于周作人的性格并影响到他的为文。如水的倾诉,是作者寂寞心灵的独白,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他充满"趣味"、"简单味"、"苦涩味"的,"平淡自然"的生活艺术。  相似文献   

17.
正散文作为一种极有魅力的文学体裁,一直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优美的散文作品大多蕴藏着奥妙无穷的大千世界,闪现着微妙莫测的心灵火花。阅读这样的散文能令我们沉醉其中,或悲或喜,或叹息或沉思……因此,散文中存在着丰富的"美"的因子,但如何让学生体会并吸收这些"美",却成了散文教学的一个必须的、长期而艰巨的历程。笔者以为,对于课本中的优美散文作品,教师可以从情境设置、诵读感悟、音画再现、品味语言等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8.
秦牧的散文,无论是叙事议论还是写景抒情,都能体现出文章深刻的哲理,给人以心灵的震撼。有人说秦牧的散文是一串串珍珠,那么他的散文语言就是穿起颗颗珍珠的线。秦牧的散文特色是能将知识、情趣、思想三者巧妙地融为一体,进而达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9.
苏轼的寓惠散文创作,不但保持着宋一代散文成熟而稳定的平易自然、流畅婉转的时代印记和主体风调,而且还鲜明反映了他自己信手拈来而生发自如,如话家常而启迪灵智,姿态横生而妙合入化,绚烂之极而归于平淡的特色。其具体反映在“表现放达恬淡的心灵和显豁乐观的胸襟”、“发抒对社会人生的敏锐明睿的识见和启人心脾的哲理”、“轻灵闲适,自然天成而又奇纵练达的艺术风格”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王国维云,散文“易写难工”。这就是说,散文这种文学体裁乍看好象容易驾驭,实则极难精美。看似平淡,骨子里却怪崛;貌呈瘠瘦,内却丰腴。一篇精粹的散文耐得咀嚼回味,时咏时新。朱自清说:“什么是散文?很难说得恰到好处,因为实在太复杂,任你怎么说,总难免顾此失彼,不实不尽。”作为“五四”以来的著名散文家,他对创作散文的个中三昧,甘苦辛涩,自然领略最深,体会发自肺腑。屠格涅夫说:“散文这是不可思议的,令人怨艾诅讥的文学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