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是中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小学教材中存在着大量的互逆关系,如:互逆定理、互逆公式、互逆运算、互逆变换、互逆对应等等。教材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知识进行正向思维,而且要求学生能准确运用知识进行逆向思维,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和训练学生从正向思维到逆向思维的转换能力。  相似文献   

2.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个思维过程都有一个与之相反的思维过程,在这个互逆过程中,存在着正、逆思维的联结。所谓逆向思维,是指和正向思维方向相反而又相互联系的思维过程.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倒着想或反过来想一想。逆向思维属于发散性思维的范畴,是一种创造性的求异思维。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化学教学中往往对正向思维关注较多。长期的正向思维定势会影响逆向思维的建立,而正向思维向逆向思维转移时,需要重新调整心理过程,重新建立心理过程的方向,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联结的难度。由于这个原  相似文献   

3.
逆向思维是在研究问题时,去做与习惯性的思维方向完全相反的探索,顺推不行时考虑间接解决,探讨可能性发生困难时考虑探讨不可能性.当我们反复思考某个问题陷入困境时,逆向思维常能使人顿开茅塞、出奇制胜。数学教学中若在正向理解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的基础上,能进一步因势利导,培养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贯通这两个互逆的思维过程,则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及掌握辩证方法都是十分有用的。本文将对逆向思维的几种基本形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个思维过程都有一个与之相反的思维过程,在这个互逆过程中存在着正逆向思维的联结。所谓逆向思维,是指和正向思维方向相反而又相互联系的思维过程,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倒着想”或“反过来想”。逆向思维属于发散性思维的范畴,是一种创造型的求异思维。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使之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地理教学往往对正向思维关注较多,长期正向思维形成的思维定势会影响逆向思维的建立;  相似文献   

5.
双向思维即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正向思维是指思维活动按照事物发展的方向进行,而逆向思维是指思维活动从一个方向转向相反方向.在数学教学中,双向思维比比皆是,运算与逆运算,定理与逆定理,分析与综合,以及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等.教学中不但要求学生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正向思维,而且还能运用逆向思维解决相应的问题,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形成互逆联想,并不断提出“相反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双向思维即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正向思维是指思维活动按照事物发展的方向进行,而逆向思维是指思维活动从一个方向转向相反方向.在数学教学中,双向思维比比皆是,运算与逆运算,定理与逆定理,分析与综合,以及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等.教学中不但要求学生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正向思维,而且还能运用逆向思维解决相应的问题,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形成互逆联想,并不断提出"相反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我们知道,每一个思维过程都有一个与它相反的思维过程。在互逆过程中,存在着正、逆向思维联想。但在由正向思维到逆向思维方向的转变过程中,逆向思维并不是准确地以相反程序重复正向思维的途径。从一种正向思路转向逆向思路是思维灵活的一种表现,这种可逆联想思维往往可能导致科学创造。因此,可逆性联想能力的建立和培养,对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的影响。根据学生的实际信况,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可重点加强如下几方面的训练。一、利用正道向问回的泥出.建立双向联@所谓逆问题指的是:保留正问题的主要内容,变原来的未知部分…  相似文献   

8.
双向思维即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正向思维是指导思维活动按照事物发展的方向进行,而逆向思维是指思维活动从一个方向转向相反方向,在数学教学中双向思维比比皆是,运算与逆运算,定理与逆定理,分析与综合,以及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等,数学中不但要求学生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正向思维,而且还能运用逆向思维解决相应的问题,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形成互逆联想,并不断提出“相反的思路”,重视双向思维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可以克服由单向定势造成的解题方法的呆板,僵化,以及不善于在新的条件下独立发现新方法,新思路等弊端。如能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双向思维,特别是进行逆向思维,往往会跨入一个新的知识领域,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双向思维呢?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中指出:每个思维都有一个与它相反的思维过程,在每个互逆过程中存在着正,逆向思维联结(联想)。数学中的双向思维比比皆是。教学中若从正向理解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学生逆向思考,往往会跨进一个新的知识领域。当人们习惯于正向思维,尤其处于“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境时,逆向思维往往会产生新的境界,因此结合教学挖掘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势在必行。本文  相似文献   

10.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个思维过程都有一个与之相反的思维过程,在这个互逆的过程中存在着双向思维的联结。正向思维是指思维活动按照事物发展的方向进行,而逆向思维是指思维活动从一个方向转向相反方向。初中数学总复习是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它既不是对以往学习内容的简单再现,也不是初中数学教学的新内容,它应以帮助学生掌握好“双基”并在此基础上强化双向思维能力为重点,梳理3年所有的教学内容,整体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由于中学生双向思维能力弱,特别是逆向思维能力较弱,而数学教学往往对正向思维关注较多,长期正向思维形式的思维定势会严重影响逆向思维的建立,加上经正向思维转向逆向思维需要重新调整心理过程,重建心理过程的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正逆向思维联结的难度。因此,如何强化学生的双向思维能力是总复习阶段的难点。  相似文献   

11.
逆向思维是创造性人才必备的思维品质,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必备的一种思维品质。加强从正向思维转向逆向思维的培养,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增强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帮助学生理顺教材的逻辑顺序,要发挥教材中互逆因素的作用,还要采用直观教学,为学生提供逆向思维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个思维过程都有一个与之相反的思维过程,在这个互逆过程中存在着正向与逆向思维的联结。所谓逆向思维,是指和正向思维方向相反而又相互联系的思维过程,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倒着想”或“反过来想”。  相似文献   

13.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个思维过程都有一个与之相反的思维过程,在这个互逆过程中存在着正逆向思维的联结。所谓逆向思维,是指和正向思维方向相  相似文献   

14.
《新作文》2007,(9)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个思维过程都有一个与之相反的思维过程,在这个互逆过程中存在着正逆向思维的联结。所谓逆向思维,是指和正向思维方向相反而又相互联系的思维过程,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倒着想"或"反过来想一想"。  相似文献   

15.
蓝耿 《课外阅读》2011,(12):296-296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个思维过程都有一个与之相反的思维过程,在这个互逆过程中存在着正逆向思维的联结。所谓逆向思维,是指和正向思维方向相反而又相互联系的思维过程,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倒着想”或“反过来想一想”。  相似文献   

16.
数学中存在着大量的可逆素材:互逆概念,互逆定理,互逆公式,互逆运算,互逆变换,互逆证法等等。几乎每一个数学问题都可提出逆向问题,或从逆向来考虑。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逆反思维,使学生学会逆转问题的条件和结论,逆转推理的顺序,逆转运算方式,逆转公式方向……从而活跃学生思维,开拓学生思路,使他们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智力。  相似文献   

17.
逆向思维作为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 ,历来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 ,在数学教学中 ,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逆向思维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它是当前素质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内容之一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呢 ?一、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 ,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意识和自觉性数学中的许多概念来源于逆向问题或本身存在着的互逆关系 ,例如正负数的概念 ,指数与对数的概念等 ,还有许多的公式、法则、定理等都存在着互逆关系 ,这些都是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好素材。因此 ,在概念、法则、…  相似文献   

18.
逆向思维是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思维训练的载体.加强从正向思维转为逆向思维的培养,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本文以概念、公式逆用、定理等教学及习题中的逆向变式训练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加强学生数学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思维的可逆性,意味着心理过程中思维方向的改变,即从正向(顺向)思维转向逆向(反向)思维.在心理学研究中指出:每一个思维都有一个与它相反的思维过程,在这个互逆过程中存在着正、逆向思维联结(联想).如果我们把A→B的连续思维看作正向联结,并称这个心理过程为正向思维,那末,就把相反的连续思维B→A看作逆向联  相似文献   

20.
数学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而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思维中的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和方式.首先要认识到逆 向思维是正向思维的补充,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教学定义、定理、概念的逆向思考和运用;其次要认识到逆向思维是发散的,在对学生 进行思维能力训练时,要注意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增大思维的发散量,扩大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