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91年的夏季,“抗洪救灾”是中国新闻机构的第一大报道热点。在众多新闻机构的大量报道中,8月1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的专版——《中国洪灾:历史和现实的备忘录》,也许会留给你刻骨铭心的印象。这块专版没有对突如其来的洪灾发生过程作绘声绘色的描写,也没有对社会主义中国抗御特大自然灾害的能力作详细具体的叙述,而是正如该版《苍生知古今》一文所说的那样,“仅仅是想通过一些目击者提供的事实和有关的数字、图表、资料等,揭示新旧两个社会中国民众在洪水灾害中的不同境遇,希  相似文献   

2.
在<人民日报>创刊60周年之际,<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钱江著<晋冀鲁豫人民日报纪实>和<战火中诞生的人民日报>出版,两部分别为27万字和33万字的著作,共附有约200张珍贵历史照片和图版,描述了今日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的战争史.  相似文献   

3.
《党史故事画卷》(1—4卷),近日由晨光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选编了1919年到1949年间党的创立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120多个党史故事,并配有500余幅真实的历史图片。这些故事和图片,真实、生动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 这是一套为少年儿童选编的、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书。通过生动、感人而又真实的历史故事和图片对孩子们进行教育,让孩子们在阅读过程中认识和了解过去的历史,感悟今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认识…  相似文献   

4.
艺术家的劳动是创造,编辑的劳动同样也是一种创造。人民日报海外版自1985年创刊到今年7月正好两周年。其中以美术为主的画刊已出了60期。它无论在选题、选材,还是在编排方面,都显示了引人入胜的创造性,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全国众多兄弟报纸的画刊中堪称佼佼者。它象一扇传播美、普及美的窗口,又象一座沟通艺术家和海外广大读者心灵交  相似文献   

5.
艺术家的劳动是创造,编辑的劳动同样也是一种创造。人民日报海外版自1985年创刊到今年7月正好两周年。其中以美术为主的画刊已出了60期。它无论在选题、选材,还是在编排方面,都显示了引人入胜的创造性,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全国众多兄弟报纸的画刊中堪称佼佼者。它象一扇传播美、普及美  相似文献   

6.
《中曾根一锤定音,自民党又生嫌隙》是一篇引入胜的好文章(以下简称“一锤定音”)。“一锤定音”全篇1100多字,写人物,有形象的刻画;写事实,有内幕的披露;写前景,有未来的展望。篇幅不长,容量甚丰。构篇布局,衔接紧凑;层次分明,匀称得当。通篇写中曾根首相以裁定方式确定“三雄”之一出任总裁宝座的复杂经过,以及对今后日本政局带来的影响。这一主线似红绳串珠一穿到底.段段相扣,层层深入,毫无松散、拖沓之弊。作者围绕主题,突出关键,要害之部,浓墨泼洒.着意剖析中曾根怎样施展“政治手腕”“一步步把形势导向自己设定的轨道”。这里涉及到争雄问鼎的三个人物:宫泽喜一、安倍晋太郎和竹下登。如何写得清晰不乱,而又各有特色,作者穿插有序,颇具匠心,采用了“一树三枝,逐枝写来”之法,而且都与中曾根的“政治手腕”和“妙计”紧密对应、相连。请看第四段的描述:“中曾根派不断传出的对宫泽的  相似文献   

7.
标题是报纸的眉目.做标题是报纸编者必须具备的本领.好的标题能够使新闻的内容中心突出,政策思想鲜明,鼓动力量大,指导性强.我们所以反对那些类似机关公文"摘由"的所谓"老爷题",就是因为它没有生命力,不可能起真正的新闻标题的作用.这些道理,我在今年一月以来人民日报的许多标题上得到了更深切的认识.打开今年的人民日报,那些文字洗炼、政策鲜明、指导性强、鼓动力大的新闻标题,经常跃于纸上.现在摘录人民日报今年一月份的一些标题来说明我在读报中的点滴感受.  相似文献   

8.
我们历来提倡新闻通讯应具备生动、真切、感人几个要素,尤其是写人物和写事件性的报道,更要让读者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这才能取得应有的宣传效果。我认为,三月三十一日新华社播发记者李尚志采写的《“问乡亲们好”》这篇通讯(见附稿),就达到了这个境界。全篇通讯没有空话,没有说教,都是现场情景如实的  相似文献   

9.
《既折“莲蓬”又挖“藕”》是一篇值得一读的针砭时弊的新闻小言论,发表于1987年8月28日江苏《新华日报》的“细流集”小言论专栏上。文章的立论涉及整顿市场秩序的迫切性社会问题,率先提出了一个既要打击“倒爷”,更要挖出并严惩其后台的精警重要而又切中要害的论点。全文立论犀利清新,说理机智形象,既富有战斗力,又具有吸引力。请先读全文:  相似文献   

10.
文学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是一般新闻报道所不能相比拟的.在保证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下,向文学作品学习,注意借鉴和运用点文学笔法,是改进新闻写作,将新闻写得生动感人,引人入胜,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和感染力的有效途径.文学的笔法是多种多样的.在新闻写作中,可以借鉴和运用的有哪些呢?纵观一些新闻名篇和全国好新闻获奖作品,笔者认为,新闻写作中可以借鉴和运用的文学笔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11.
《河北日报》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二十日的一篇报道《古稀老人批评县委忘了百姓,县委书记转变作风登门道歉》,是一篇短而活的好新闻。写作上很有特色。首先是这篇报道有很强的思想性,主题鲜明。在配合整党、端正党风的今天,很有针对性。在那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亲密无间,骨肉情深。党领导了人民的革命事业,人民的乳汁养育了党的儿女。然而到了和平岁月,党的某些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就不那么融洽了。某些人把党和人民给予自己的权力当作谋求私利的资本,高高在上。不甘作人民公仆,而要当人民的“老爷”,正是这种人丑化了党的伟大形象,使党在人民群众中一度产生了信任危机,多么令人痛心! 临西县委书记滑福恒同志虚心接受群众批评,针对某些党员干部中存在的严重官僚主义作风亲自登门向古稀老人道歉,并在县常委会和三干会上作了深刻检查,还通过有线广播传到全县。这种做法是整党工作中党风有了根本好转的一个标志。临西县委书记带了一个好头。  相似文献   

12.
刘靖 《视听》2016,(11):65-66
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以二十四节气为时序展现杓峪村"乡景"的变化,采用三线平行交叉叙事塑造了朴实、生动、真实的人物形象,影片折射出的农村社会公共议题具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如何使新闻言论和地市报联系得更紧密,发挥“旗帜”的作用?我在处理稿件的过程中,注意为一些稿件配“编评”,感到是一种新的尝试。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稿子:它所反映的新闻事实是正面的,说的是好事,但还存在着欠缺,或者有片面性,这样的稿子,过去我一般是不予采用。后来,我觉得,这样做未免太可惜。于是我采取了新的办法,给稿子加“编评”,即“编辑评语”,指出问题的关键,弥补稿子的欠缺,这样处理以后,收到了好的宣传效果。去年3月29日,经济部组到二版一篇稿子(30日  相似文献   

14.
我们的民族是崇尚英模的民族,我们的时代是英模辈出的时代。宣传讴歌英模人物,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高扬时代主旋律的需要。然而,过去媒体在宣传英模人物时.有时不免失之偏颇,即人为地、有意识地将英模其人其事加以拔高,仿佛不如此,不足以展现英模人物的高大形象。作家映泉先生在长篇报告文学《于无声处响惊雷——王涛事迹纵模谈》(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中对劳模王涛的宣传,却没有这种偏颇。  相似文献   

15.
提起大庆的“三老四严”,不仅记忆犹新,而且也有深刻的体会。在大油田创业之初,我曾有幸去参观学习过。对他们当时提出的“三老四严”、“四个一样”,敬佩不已。他们为选好一口井位,硬是要拿到成千上万个数据,所以都能“一箭中的”。那种实事求是、按科学态度办事的精  相似文献   

16.
在图书市场微露转机的情况下,“‘子不语’文化丛书”首批5种就赢得平均每种2.76万册的印数,并同台湾出版界达成合作出版的协议,修订重版工作正在落实中。这种好兆头出现在通俗社科读物当中,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格外关注。孔子都不屑意谈论的“怪力乱神”之类,成为这套从书的话题,选题本身就带有一定趣味性。通观全书,发现问题的关键还不在这里,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才是它的成功之处。作者把诡论、绰号、忌讳、谎言、圈套这一类看来怪异、令人生厌的问题,恰当地摆到人类文化学的层次上,给以全面的科学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进入2009年,北京的中央新闻媒体似乎不约而同地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革.很明显,2008年发生在中国的一系列重大新闻事件给中国的新闻媒体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或者间接导致了中央新闻媒体的变革.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中央媒体近些年比较大的新闻变革几乎都和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有关.  相似文献   

18.
以4月1日头版头条评论员文章《肃清“左”的流毒和纠正软弱涣散状态》打头,到4月底,人民日报在头版发表了二十二篇社论和评论员文章,平均每篇八百多字,除几篇千字以上外,一般只有五六百、六七百字。4月1日那篇就是七百来字。人民日报头版评论这么明显地一短,使人们看到了报纸评论短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谢军和齐布尔达尼泽争夺女子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世纪之战”,举世瞩目。新民晚报特派记者蒋是枢从马尼拉发来的“战报”,也因其报道抓准了新闻核,角度新颖、文笔流畅而引人注目。新民晚报新闻研究室为探讨他这次报道的特色,特举行了“蒋是枢谢齐世纪之战’报道研讨会”。蒋是枢“谢齐世纪之战”报道的特色在哪里? 这先要回顾一下本报经历中的一个光点:毛泽东同志曾在1961年评论说:“《新民晚报》办得好,别具一格,读者喜欢看。”据此赵超构社长认为要把晚报办好,就得在“别具一格”上下工夫。蒋是枢这次报道的特色和成功,也就是在“别具一格”上下了工夫。蒋是枢这次别具一格的报道,首先“别”在“出  相似文献   

20.
生活是奇妙的。奇妙到你只能领会、体味它,却不能左右、更改它。它的逻辑总是那么平淡无奇、顺乎自然,却又常常出人意表、奇峰突起。 40多年前,老舍先生凭着深厚的生活功底和敏锐的世情洞察力,写下了传世之作《茶馆》。先生高明,却也恐怕没有料到后人会借着《茶馆》创下“老舍茶馆”的字号,而且赋予全新内涵,独步京师。不服可不行!这就是生活的逻辑。有“老舍茶馆”,便会有人光顾、欣赏、品味,“说三道四”者不乏其人。《“老舍茶馆”与老舍的<茶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