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 上一次跟你讨论了推敲字句的问题,今天,还想就送个问题谈几点。文章的字句跟它所表达的意思之间的关系,上次说过,应当是一致的,也必须是一致的。此如,我们在课本里读到这样一个句子:“董存瑞是杰出的战斗英雄。”这些字学生是认识的,而学生如果知道一些董存瑞的英雄事迹,不管是从小人书里知道的,还是在电影里看到的,当他读到这句话的时候,一些过去已有的印象就会立即涌上心头;他把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等种种具体英雄事例跟这句话联系起来,就懂得了这句话的意思。因为这句话跟那些事实是一致的。有的句子学生不懂它的意思,常常是由于他们没有某种具体的知识。比如,在课文中读到这样一句话:“大雪山上的空气非常稀薄。”这句话里的词一个个拆开来,比上一句容易懂得多;可是连成一句就不好懂。稀薄的空气是怎么一回  相似文献   

2.
宋代大文学家王安石,为表达他对钟山的怀念之情,停船瓜州时写了一首《泊船瓜州》。瓜州和长江南岸的京口(现称镇江)隔水相望。诗是这样写的:“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  相似文献   

3.
古人为文是煞费苦心的,往往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斟字酌句,细心玩索,真正把字当作杯中之物,把酒慢品;将句当作手中之宝,握玉静赏。如此谨严推敲词句.不仅让诗文大放异彩.同时也留下了许多千古佳话。  相似文献   

4.
字 词 句     
匠字是由“匚”和“斤”组成的。“匚”是一种可以用来装木工用具的敞口木箱,“斤”是木工用的斧头,所以匠字的原意指的是木工,又称“木  相似文献   

5.
6.
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理解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要想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必须具备较强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初中语文教材中所收集的文章都是国内外最优秀的文章,学生如果能够将这些文章中的字词句拿过来仔细推敲,挖掘他们使用这些字词句的精髓,并尝试学以致用,其语文阅读能力定能有很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唐诗中用字的"推敲"问题,文学大家涉足者比比皆是。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必须向学生渗透修改文章的方法。因为好的作文是改出来的,即使是文学大师也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8.
9.
学会咀嚼和推敲□于漪吃饭吃菜咀嚼以后才能消化吸收,滋养身体;阅读文章也一样,不是用牙齿,而是用脑子认真咀嚼,才能从中获得养料,增进知识,培养能力。阅读课文最忌浮光掠影,大而化之。看看似乎都懂,若问几个为什么,就会瞠目结舌。学课文,最为重要的任务是学习...  相似文献   

10.
新版高中语义第二册所选的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中有这样一段文字: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为“敲”字。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古今人也都赞赏“鼓”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须自  相似文献   

11.
张士亮 《山东教育》2004,(21):103-103
新版高中语义第二册所选的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相似文献   

12.
《苕溪渔隐丛话》记载:“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遂并辔而归。留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 这就是广为流传的“推敲”的典故。贾岛一字不肯放过的“推敲”精神也历来为人们传为佳话。但它很容易让人理解成,只要在文字上反复斟酌,认真推敲就能写出好诗。其实,这实在是一种误解。所谓炼  相似文献   

13.
以前,多次听《推敲》一课,教师的教法都如出一辙:一般都是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明确用“敲”的三点好处;然后通过介绍“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等故事,启发学生在今后的语言实践中要养成推敲的习惯。而最近听一位教师教学这课时,却一改这种方法。他在学生明确了用“敲”的三点好处后,“节外生枝”地安排了如下这个让人耳目一新的环节——  相似文献   

14.
一、引论宋人王子韶创“右文说”,认为“古之字、,皆从右文。凡字其类在左,其义在右”。此后,王观国、戴侗、黄生等人都支持这一说法。至清代小学大倡,认声音通训诂,右文说又得到进一发展,但颇有过激偏颇之词。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提出“凡从某之字多有某某义”,“凡从某之字皆有某某义”。前一说近乎事实,后一说则过于武断。黄承吉在《字义起于右旁之声说》中则说:“谐声之字其右旁之声必兼有义,而义皆起于声。凡字之以某为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推敲”一典源于“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苦吟诗人贾岛,而经韩愈拍板的“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千百年来更是深入人心。但是,当我们学习了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一文后,顿时有了一种登高望远的胸襟与气度。朱先生不迷信、不盲从、求真求实的精神以及他那博大深厚的学问造诣令我们感佩不已。在朱先生的精神感召下,笔者斗胆谈一点自己对朱先生所谈“推敲”的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6.
大家都学过古典文学,应该知道“推敲”这两个字的来历。相传唐代诗人贾岛,骑驴赋诗,吟得“鸟宿池中树、僧敲月下门”之句。初拟用推字,又思改为敲字,在驴上作推敲之势,不觉冲撞京尹韩愈。愈询其故,岛具言所以。韩立马良久思之,  相似文献   

17.
推敲     
贾岛年轻的时候家境不富裕,出家当了和尚。一 天,他去拜访友人李凝,到李家时,天已很晚了。 你把诗给 我念一遍。一 /还是“敲”字好。 月夜访友,即使人家 门未关,也应该敲门 而入符合常理。, 后来,韩愈和贾 岛成了亲密的诗友, 贾岛在韩愈的劝说下 还了俗,不再当和尚 还考中了进士呢!推敲@昆明 @胡军  相似文献   

18.
句子是人们进行思维和交流思想的基本语言单位。学生掌握句子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状况。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句子的教学。句子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使学生通过对句子的阅读、分析,去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同时使学生把句子写得完整,通顺,生动,具体。句子是由词和词组构成的,它能够表达完整的意思,让听的人明白;能独立存在,有一定的语调表示一定的语气。一般说来,它常常明显地包含着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是所要说的人或事物,后一  相似文献   

19.
推敲     
有门,就会有人进,于是有了推敲。推与敲,目的相同:都想进门,只不过推是迫切一些,往往等不及门内人同意。敲,则是一种询问,让不让进去由屋里人决定。推,除了少数愣头愣脑不太懂礼节的人,大多数的推者,倒是有点勇气与自信心的。有知己知彼的胆略。推,没有瞻前顾后、患得患失的心态,早已成竹在胸。所以,推的成功率远大于敲。  相似文献   

20.
推敲     
丁丁:淘淘,作业做完了吗?我们出去玩吧。 淘淘:还有一点儿,我正在想呢。 丁丁:有什么问题难住你了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