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一、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金属+酸→盐 + 氢气 (H前) (稀HCl和稀H2SO4) 2.金属 + 盐→新金属+新盐 (前换后)(可溶性盐) 二、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两种化合物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生成物中如果有沉淀析出、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 那么复分解反应就可以发生,否则就不能发生. 1.酸和碱:酸跟碱在溶液中反应,必须其  相似文献   

2.
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其实质是酸电离出来的H十与碱电离出来的OH一之间发生反应,即H++OH-=H2O.但由于酿和破的物质的量的相对不同,酸和减反应后往往可以得到正盐、酸式盐或几种产物共存的结果,但到底是什么结果,以往的解法多是讨论求解.现在,我们只要抓住反应的实质H OH-=H2O,可以得到如下快捷的有关计算公式:设有amol多元酸HyAOz(如是无氧酸可设为HyA)与bmol碱B(()H)x反应,这里对酸与破的中和反应仅只考虑H”+OH-=HZO,当两者反应后,设溶液中剩余H十的物质的量为11,则11=ay-bX,则…  相似文献   

3.
1 相关概念1)物质的两性指物质既能跟酸反应,又能跟碱反应(不一定生成盐和水)的性质. 2)两性物质既能跟酸反应,又能跟碱反应,且都只生成盐和水的物质(即自身既能电离出H ,又能电离出OH-的物质). 3)元素的两性指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相似文献   

4.
一、复习要求1了解 浓硫酸和硝酸的重要性质;常见酸碱盐的物理性质、用途及其保存;化学肥料的种类和对农作物的作用.2掌握 常见酸、碱、盐的化学性质;酸、碱的通性.二、知识结构1碱常见的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碱的电离:M(OH)n=Mn++nOH-碱的通性(1)与指示剂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 色(2)碱+酸性氧化物→盐+水(3)碱+酸→盐+水(4)碱+盐→新碱+新盐2酸常见的酸:盐酸、硫酸、硝酸酸的电离:HnR=nH++Rn-酸的通性(1)与指示剂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色使无色酚酞试液  色(2)酸+活泼金属→盐+H2(3)酸+碱性氧…  相似文献   

5.
1.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但是,不能反过来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因为非金属氧化物与碱作用也能生成盐和水(如二氧化碳与澄清的石灰水的反应),可它就不是中和反应;还有酸与金属氧化物作用也能生成盐和水(如用稀盐酸出铁锈的反应),可它也不是中和反应. 2.中和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但是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只有酸和碱之间的反应才是中和反应.  相似文献   

6.
判断一个中和反应是生成正盐还是生成酸式盐,一般是根据酸和碱的用量,即酸过量生成酸式盐,而碱过量生成正盐。 例如:把4.25克的硫化氢气体溶于5M的NaOH溶液50毫升中,此时生成的盐  相似文献   

7.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有水生成、有气体生成或有沉淀生成.酸和碱的反应、酸和盐的反应、碱和盐的反应及盐和盐的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  相似文献   

8.
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包括酸与碱性氧化物、酸与碱、酸与盐、碱与盐、盐与盐反应等五种情况。现将复分解反应的规律与条件归纳总结如下,以期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研益。规律-酸十碱性氧化物一盆十水反应条件酸可溶于水。例子ZHNO3+C。0—C。(N03)2+H刀3HZSO4+n刃3一n2(S乙)3+3H对规律二酸十碱~盐十水反应条件酸或碱之一可溶于水。例子出so。+CU(OH)。二cU50‘+ZH刃N80H+HCI=NSCI+H20规律三酸十盐~新酸十新盐反应条件反应物中的酸可溶,生成物中有气体或…  相似文献   

9.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常常碰到酸式盐的生成和与酸、碱、盐反应的问题,由于统编化学教材没有系统的讨论,学生学习时常常对在什么情况下形成酸式盐以及怎样判断酸式盐与酸、碱、盐反应的产物,有困难,因此,写出的化学方程式往往是错误的。本文拟就教学实践中常见的这方面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在怎样的情况下形成酸式盐: 1.过量的酸性氧化物或酸和碱反应时。这  相似文献   

10.
中和反应是一类特殊的复分解反应,其特点是反应物必须是酸和碱,产物是盐和水.它是中考化学的热点和重点之一,为帮助学生了解该类考题,现从四个方面将该类考题详细解读如下: 1考查对概念的理解 准确理解中和反应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认识该反应的实质为:H OH-=H2O (2)酸和碱之间的反应通常为中和反应,如:NaOH HCl=NaCl H2O (3)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相似文献   

11.
一、酸碱质子理论要点(1)凡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都是酸;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都是碱.(2)酸(?)质子+碱.酸容易放出质子,就是说酸根接受质子能力较弱反之亦然.酸的酸性越强,其共轭碱越弱;碱的碱性越强,其共轭酸越弱.(3)反应方向是由较强的酸将质子转移给较强的碱,生成较弱的共轭酸和共轭碱.二、为什么生成弱酸、弱碱的盐才能水解H_2O既能接受一个质子形成H_3O~+,又能放出一个质子变成OH~-,据理论要点(1),H_2O既是碱又是酸,但H_2O对放出质子的能力很弱,而H_3O~+又很容易放出质子,依据理论要点(2)H_2O是一个很弱的酸;又是一个很弱的碱.盐溶于水后,溶液中存在着水合的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它们可以分别和水作用,使水分解.  相似文献   

12.
一、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的特例,特指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同时放出热量.其实反应生成盐和水的除此之外,还有某些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某些非金属氧化物与碱反应均生成盐和水,这些都不属于中和反应.  相似文献   

13.
<正>一、"中和""中性"和"电中性""中和":本质是H++OH-=H2O,酸电离的氢离子与碱电离的氢氧根作用生成盐和水。"中性":溶液中的c(H+)=c(OH-)。"电中性":溶液中阳离子带有的正电荷电量之和等于阴离子带有的负电荷电量之和。1.强酸与强碱反应时,恰好"中和"所得溶液就显"中性",生成强酸强碱盐不水解,溶液中的c(H+)=c(OH-),溶液显中性。2.强酸与弱碱反应,恰好"中和"时,溶液显酸性。因为生成的强酸弱碱盐电离出的弱碱阳离子发生水解,使溶液中c(H+)>c(OH-),  相似文献   

14.
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 分解反应。其中酸、碱、盐以及酸与碱性氧化物之间的反应,属于 复分解反应。但是,复分解反应要想发生,除了生成物中有沉淀析出,有气体 放出,或有水生成外,反应物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酸与碱性氧化物、酸与碱、酸与盐之间的反应,反应物只要有一种  相似文献   

15.
一、异同分析 pH和体积相同的盐酸与醋酸,其相同点有:pH即c(H )相同,与金属反应的起始速率相同.不同点有:①溶液浓度不同,c(CH3COOH)>c(HCl);②稀释情况不同,稀释相同的倍数后,醋酸的pH比盐酸小,若稀释至相同的pH,则醋酸中加水量比盐酸多;③中和能力不同,当酸完全反应时,醋酸所能中和的碱比盐酸多;④反应耗量不同,当酸与镁或锌等金属、Na2CO3或CaCO3等盐反应时,若金属或盐不足,则消耗的酸和产生的气体一样多;若酸完全反应,则消耗的金属或盐,产生的气体的物质的量均是醋酸比盐酸多;还可能出现盐酸中金属过量,醋酸中酸过量这一情况;⑤过程速率不同,在反应过程中,醋酸中的反应速率始终比盐酸中的快.  相似文献   

16.
拆比法巧定多元酸和碱反应的产物河南省宁乡县一中张矫睦H3PO4与碱反应可得三种盐。生成三种盐,其反应物物质的量之比如下:生成的盐的种类与H3PO4和OH-的物质的量之比有关。达上述三种比例之一时只有一种产物,据此我们可定上述三比为基本比。当H3PO4...  相似文献   

17.
<正>一、盐类水解原理1.定义: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阴离子或阳离子与水所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这种作用叫做盐类的水解。2.盐类水解的实质:使水的电离平衡发生移动。3.盐类水解的结果:盐的溶液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酸碱性。4.盐类水解的条件:(1)盐必须能溶于水中;(2)生成盐的酸或碱是弱酸或弱碱(有弱  相似文献   

18.
学生对与用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感到困难,其实是难在对与用量有关的离子反应实质的分析.这类题目的特点是反应的产物因反应物的用量不同而不同,所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也就不同.在高三复习中对这类题型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正确性.现举例如下:一、多元酸与碱中和反应时的离子方程式酸与碱完全中和生成正盐,但控制酸或碱的用量可以得到酸式盐或减式盐.例1:1L0.2mol/L的H_3PO_4溶液吸收标准状况下8.96L氨气,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相似文献   

19.
初中化学课本第194页这样阐述酸式盐的概念:“酸式盐是酸中的氢离子部分被中和的产物”.我认为这段话有些不妥,有两点理由,①从酸式盐的生成看,可由多元酸跟金属起置换反应,或者跟碱、跟盐起复分解反应制得。例如: Z_n H_3PO_4=Z_nHPO_4 H_2↑  相似文献   

20.
做酸(HmR)和碱[M(0H)n]的中和滴定实验,恰好反应时,有: nHmR+mM(OH)n=MmRn+m·nH2O 设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酸,滴定时,读取的体积为V酸,碱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碱,读取的体积为V碱,则有: mC酸·V酸=nC碱·V碱. 如用已知浓度的酸滴定未知浓度的碱,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