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纵观中国历代考试选拔制度,可以说科举制是真正考试制度的开始[1]。科举制始创于隋,确立于唐,明清时期达其鼎盛,光绪三十一年被废除,持续时间长达1300年[2]。作为中国开始最早、持续时间又最长的一种考试制度,对中国后来的考试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高考制度则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应特定历史时期社会需要与考试自身发展规律相结合的产物,时至今日可谓适应中国国情的一种非常完善的考试制度。那么从科举发展到高考的中国考试制度究竟进步了多少?笔者将在文中从考试目的、服务对象、考试内容以及导向上对此进行一个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是高考制度改革的重要年份。这一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出台了四个改革配套方案。2017年,上海、浙江率先实行新高考,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紧随其后。可以断言,高考改革的推进将会引起更大的社会关注、更多学者的争鸣。  相似文献   

3.
从科举到高考—一个发人深思的社会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封建社会推行了近1300年的科举制,至今仍对我国的高考制度产生着深远影响,使当今高考出现了一些和科举考试相似的弊端。要克服这些弊端,应靠正确的舆论宣传,发展高校,扩大招生,改革高考内容,加强管理,依法治考等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普高标准试验教材地理必修1》在讲到地球自转时,引出了时差的概念,并介绍道:“在1884年召开的国际经度会议上,人们决定按统一标准划分全球时区,实行分区计时的办法.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可是,这个地理教材里的知识概念,却闯入2013年北京高考的历史试题中.试题材料简述了格林尼治时间从产生到普及的过程,并让学生在归纳整合材料的基础上,分析世界时形成的历史原因.这样出题,突破了地理学科的单向视野,也使问题更具思辨性.具体而言,为工业革命乃至历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5.
肖川 《中国教师》2005,(5):44-46
从鸦片战争爆发以来,东方古国的雍容华贵,慢慢地零落已尽。中国封建教育的空疏无用、腐朽没落的本质日趋显露,已到了山穷水尽、行将就木的时候。可以说,中国教育近代化这个历史命题,从某种角度上是侵略者的坚船利炮所推出的。清代的教育制度基本上是因袭明代旧制:学校与科举相辅而行,且偏重于科举。科举取士是封建统治阶级以功名利禄笼络知识分子的手段,各级儒学和书院不过是科举乡试的入门阶梯,学校名存实亡。科举知识分子为获取功名利禄以读“四书五经”和参加科举考试为手段。“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功名意识,“代圣人立言”、“经…  相似文献   

6.
刘笑天 《山东教育》2003,(26):49-50
每年的高考试题都是一个评论的沸点。一千个观众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从这个角度说,一千个人的心目中也许会规划出不止两千套理想的高考试题模式。每个人都会站在自己的视角上解读试题,对它评头论足。但是我们应该有一个共同的关注姿态:客观、严肃、审慎和建设性。因为高考命题直接维系着莘莘学子的命运,影响着母语教育的走向。业内人士都清楚,其实高考试题一直处在演变过程中,不过它的变化是“渐变”,是“改革”,是“稳中求变,变中求新”,而不是部分论者期望的“急风骤雨”式的革命。近两年高考试题是十年来变动最大的一次,它产生于新课…  相似文献   

7.
8.
科举法设计了一套考官之间、考生与考官之间相互监督的制度,体现出重视程序建设、相关规定严密而具体,具有可操作性等特点。科举法与考试法在考试精神上、面临的问题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从当前考试法的不足来看,我们也需要借鉴科举法,以不断完善考试法。  相似文献   

9.
夏德琴 《江苏教育》2007,(24):21-21
我们这次三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有这样一道题: 秋天是个多彩的季节,请你照样子来描绘。  相似文献   

10.
<正>一、语言技能与核心素养割裂人们认定,语言是语文的标志,要考查素养就不能不以语言制定考纲和命题制度。这是语文高考的核心问题。大家似乎不明白,语言作为载体,既可沦为简单的技能训练,远离人生,又可内蕴核心素养,就看以什么方式考查。作文该是内含素养的语言能力,可是如果不制定科学的命题和评价标准,也可沦为新八股,就像前些年的高考作文,以优美语言铺陈几个古代事例,内容空虚,半抄袭半宿构的高分典范作文,与人文素养有何关联?什么是疏离素养的语言技能?就是把语言作为单纯工具而训  相似文献   

11.
高考一结束,不少教师和考生惊呼,语文考题离课本越来越远了,甚至还有人怀疑,目前的这套浯文课目还有教与学的必要吗?而语文高考试题仍坚持“考纲不考本”的原则,注重考察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这是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挑战,是对喊了几十年的“教学改革”的本质性有力的触动。今年的考题知识面很广,下面仅就第31题来分析一下中学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课中,学生不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总是默默无语地接受。针对这一现象,我发现把课前活动的内容与每堂课所需的知识相配合的讲解,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它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代  相似文献   

14.
高考是社会的热点,高考作文是热点中的焦点。2015年陕西卷高考作文一反常态,以书信的形式出现,新颖独特,这是命题形式的创新,也是回归传统的体现。笔者从2015年陕西卷高考作文说起,分析2015年高考作文命题的特点,并回顾陕西卷近十年高考语文作文命题,简析命题规律,总结命题特点。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1977年的中国没有冬天.这一年的高考,有了太多的"破例":第一次破例在冬天高考;第一次破例为解决77级的考卷用纸,调用了印刷《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纸张……据统计,中国当年约570多万报考大学,其中有20多万考生荣幸成为"77级",录取比例公为4%左右.  相似文献   

16.
从科举的兴衰看当代高考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人说,1977年的中国没有冬天。这一年的高考,有了太多的“破例”:第一次破例在冬天高考;第一次破例为解决77级的考卷用纸,调用了印刷《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纸张……据统计,中国当年约570多万报考大学,其中有20多万考生荣幸成为“77级”,录取比例仅为4%左右。  相似文献   

17.
试论高考语文命题的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我写过一篇题为《高考语文测试的回顾与趋势》的文章(刊于《高考语文测试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88年版),认为我国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到1988年的十余年间,高考语文命题的发展,可划分为两个阶段:1977年到1985年为第一阶段,基本是按传统模式命题,其特征是,一、考试内容以知识的识记为主;二、作文大多是议论文,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这种命题方式弊端甚多,改革势在必行。1985年到1988年为第二阶段,其标志受国家教委委托,广东省开始推行标  相似文献   

18.
一高考语文试题大约自上世纪90年代初直到今天,在试卷体制构成上,逐渐形成了一种固定的结构模式。这种固定模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考查内容上形成了固定的内容范式,一是在问题设计即提问方式上形成了固定的形式体制。这两者合在一起叙述,即形成了如下七个板  相似文献   

19.
毋庸置疑,中学语文教学和高考语文命题都必须依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这也就是说,高考命题与语文教学实际既是彼此协调又是相互制约的。如果说,高考命题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指挥棒,那么,本着“有利于促进中学教学”的原则,高考命题也应该切合中学教学实际,而决不能背离这一实际。  相似文献   

20.
清末至民国期间,科举不兴,国门打开,一些获得旧学功名的学子转向追求新学.钟观光、钱崇澍、胡先骕、秉志、吴宪等人获得过秀才或举人功名,后出国深造,积极学习西方科学,他们以拳拳爱国之心,投身科学研究,培养生物学人才,获得卓越成就,使我国植物学、动物学、生物化学等学科得以建立,成为我国生物学的开拓者或奠基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