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敦煌变文是唐代民间说唱文学的主要形式,是在汉魏六朝乐府、小说、杂赋等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新兴文体。通过变文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我国说唱文学的兴起、发展和繁荣,还可以回答文学史上曾长期不能解决的宋、元、明、清民间文学的渊源问题。1929年郑振振铎《敦煌俗文学》一文首先采用了“变文”这一名称,他说:“这种俗文可说是佛曲的起源,却并不是佛曲,‘变文’之体,似更近于佛曲,所以我们应该更正确地名之曰‘变文”’后来郑振铎编著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又用相当多的篇幅对“变文”加以…  相似文献   

2.
变文是唐代兴起的以佛经内容为题材的说唱文学,“变”指“经变”,佛教用语。敦煌变文首次揭开神秘的面纱是在1899年,学者在敦煌千佛洞佛经中发现了大量唐代变文钞本。改革开放以来,对于敦煌变文的校勘整理、词语考释和词典编纂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其中,校勘整理为词汇研究的首要工作,而词典的编篡又是以词语考释为基础的。以敦煌变文词汇为研究对象的各种专著和论文成果层出不穷,研究内容不断加深,研究的方法和理论也日益多样化。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学者们去克服,以提升敦煌变文研究的水平和层次。  相似文献   

3.
黄征、张涌泉两先生《敦煌变文校注》(中华书局1997年版)是后学了解敦煌文献的重要资料。笔者在学习之余,发现其中仍有值得商榷之处。其一,卷1《捉季布传文》中之“尽”。原文曰:“尽,原录作‘斩’。原校:‘斩’原作‘阵’,据丁、已、庚、辛四卷改。按:原卷先写‘阵’,旁改为‘  相似文献   

4.
蒋礼鸿先生的《敦煌变文字义通释》是我国敦煌变文词汇研究乃至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里程碑著作,探讨该书的释义贡献不仅可以明确该书的价值所在,对近代汉语词汇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敦煌变文》由于其故事内容的差异分别表现出不同的叙事逻辑,不同的叙事逻辑又可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叙事时空。《敦煌变文》的叙事时空总体来看呈现出强烈的超现实性特征,占多数篇幅的演唱佛经故事的敦煌变文,由于其叙事逻辑受到了佛教轮回思想以及三界空间的影响,其叙事呈现出了超现实的叙事时空特点,即便是演唱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的敦煌变文作品,其叙事时序也往往不按正常时间的顺序,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叙事时空。  相似文献   

6.
《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八四年第三期载刘凯鸣先生《敦煌变文校勘辨补》五十条,其中大多确当可取,对研究变文,颇有裨益;但亦有部分条辨,论据不足,难以置信.不揣谫陋,愿阵就教.一、《佛报恩经讲经文》:“云腾渌沼,听龙子以呻吟;鹤过深于,觉神仙而引笑.”  相似文献   

7.
黄征、张涌泉两位先生之《敦煌变文校注》由中华书局1997年出版。姜亮夫先生在该书序言中赞誉其“胜义纷纶”、“为敦煌变文校理之集成之作”。后辈学而习之,发现其中一些校注,尚有研究之余地,故草成只言片语,作为补注,仅资谈助。其一,卷1《伍子胥变文》中之“欲似”。校注原文曰:“欲以(似):同义连文,‘欲’亦‘似’也。王钅英《诗词曲语辞例释》‘欲[三]’:“按《通释》‘欲似’条云:‘欲似’,就是似,‘欲’字没有意义。’其实,‘欲’、‘似’二字连用也是同义重言,‘欲’即是‘似’的意思。”本文按:“欲似”中“欲”字,加深了“似”的程…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之初,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使为数不少的唐人手抄"变文"展示在众人面前。《伍子胥变文》作为变文的一种,在思想内涵和艺术形式方面有着变文固有的特点,但作为改编于历史题材的变文又有自身独特的艺术特点,尤其是在叙事艺术方面,在叙事形式、叙事视角、叙事顺序等方面都有其与众不同的个性之处。  相似文献   

9.
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敦煌在甘肃,甘肃学术界没有辜负这个地利条件,在敦煌学的许多方面都有可喜的成就。在甘肃敦煌学人中,张鸿勋教授对敦煌讲唱文学积数十年独到的研究,为国内外敦煌学界誉评。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出版的季羡林主编《敦煌学研究丛书》的十二种内,有他的《敦煌俗文学研究》论文集,就是他的代表作结集。在敦煌文学研究中的热门内容有二。一是校勘注释,一是变文的名义及由来。张先生则慧眼洞观敦煌文学大部分作品的通俗性和表演性,从而把它们更准确而具体地概括为讲唱文学,从事独辟蹊径的探讨。全书有从1987年到2000…  相似文献   

10.
1974年发现的应县木塔辽代秘藏,是继1899年敦煌文书发现之后,同类文物的又一次重大发现。其中有许多辽代僧人辑撰的经讲和俗讲,是研究辽代俗文学的珍贵资料。《大乘杂宝藏经劝善文》变文与敦煌莫高窟所出《维摩诘经变文》在形式和内容上既有相似之处,又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11.
本以《敦煌变校注》为范本,参照《英藏敦煌献》、《法藏敦煌西域献》、《俄藏敦煌献》以及《敦煌宝藏》所收敦煌原卷照片,指出《敦煌变校注》录方面的疏误。  相似文献   

12.
中华书局版《中国文学作品选注》是目前高校中国文学史课程教学时采用颇多的教科书,针对此书在题解和训诂方面存在的一些不甚妥帖的例子进行了辨说和商榷。  相似文献   

13.
“敦煌文学”的概念最早是由王利器先生在《敦煌文学中的〈韩朋赋〉)》和周绍良先生在《谈唐代民间文学》”,中正式提出,自此之后,很多学者开始从宏观上研究把握敦煌文学,致力于整理敦煌文学概论性方面的研究成果。其中就有很优秀的论著成果出现,如张锡厚先生的《敦煌文学》、由颜廷亮先生主编的《敦煌文学》和《敦煌文学概论》、以及张鸿勋先生的《敦煌说唱文学概论》等都是学术价值很高的著作,尤其是颜廷亮先生组织全国敦煌文学研究的代表学者撰写的《敦煌文学概论》一书,“进一步驱散人们对敦煌文学概念的狭隘理解,把敦煌遗书内俗文学和雅文学均归入敦煌文学的研究范畴,分别予以全面系统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4.
吴霞 《职大学报》2014,(4):20-23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八)》公布了四篇前所未见的楚辞类文献,学术界已经就这批文献展开了热烈的讨论。2011年10月之前,学者们的讨论主要围绕文字释读展开,且以网络为主要平台。之后的研究平台逐步由网络转移到纸质书刊,同时讨论的重心开始由文字释读向综合研究以及文学史考察转变。就具体方向而言,目前上博简楚辞类文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字释读、文学史研究、语言学研究、与今本《楚辞》的对读等方面。在文学史研究、综合研究等方面,尚有待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15.
王力先生主编《古代汉语》(中华书局出版)一直是全国高校古代汉语课程的首选课本,曾获得多项国家级奖项,经过多次修订再版,日臻完善。但是教材中的注释尚有值得商榷部分。本文将一、二册中的注释有待商榷的部分提出浅见,以求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理解的艺术》一文中“理解”的意味进行辩驳,解析该文的文献依据引证和逻辑推理过程,就该文几个基本认识范畴进行商榷,推演出结论:由《理》文根据一些富有“个性化”的基本概念、文献依据引证在说明一些问题上的乏力及对一些基本认识范畴值得再商榷的看法所推导出的结论,不敢信服。其后,对当前体育起源研究进行反思,归纳了它的共性及呈现出的一些问题,总结出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7.
古代汉语的副词,历来划分较宽,基本上把在句中充当状语的诃视为副词。一些文言虚词著作收集副词达350多个。《孟子》的副词也有90多个。这种作法没有从不同历史时期的整个语法系统来考虑问题,因而混淆了副词和非副词的界限。笔者有见于此,曾写过:《“甚”的词性演变》(载《语文研究》1986.2)和《上古汉语程度副词考辨》(载《纪念王力先生九十诞辰文集》)论证程度副词的划分问题,  相似文献   

18.
《孟子》的副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代汉语的副词,历来划分较宽,基本上把在句中充当状语的诃视为副词。一些文言虚词著作收集副词达350多个。《孟子》的副词也有90多个。这种作法没有从不同历史时期的整个语法系统来考虑问题,因而混淆了副词和非副词的界限。笔者有见于此,曾写过:《“甚”的词性演变》(载《语文研究》1986.2)和《上古汉语程度副词考辨》(载《纪念王力先生九十诞辰文集》)论证程度副词的划分问题,  相似文献   

19.
1981年初,应本院学报编辑部的要求,我对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和有关的一些问题,以《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读者问》为题(以下简称《主要任务》),表述了我的粗浅见解(见《成都体院学报》1981年第1期)。之后,一些同志就这个问题发表了涉及面较为广泛的论述,使我受益不浅。为了回答针对《主要任务》一文提出的商榷意见,进一步表述我的见解,特撰写此文。不妥之处,仍望读者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针灸学》的教材内容也不断的更新,更具有系统性、科学性、规范性、实践性和发展性。但笔者在多年的针灸教学中,发现《针灸学》教学内容在整合、编排、取舍上还存在着有待商榷的问题,现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