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黄英 《成人教育》2012,32(2):119-120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科学和教育科学交叉的产物,文章概要地阐述了教育心理学中有关学习理论和学习心理方面的几个重要观点,尝试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时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对高职英语教学的作用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从心理学理论到理论心理学:心理学发展的理论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心理学理论到理论心理学的转变,既是心理科学的发展历程,也是学科不断完善的标志。理论心理学的兴起不仅表明了心理学理论更迭时代的结束,更预示着学科统一的到来。要想科学地建构理论心理学体系,务必做到:(1)实体理论与元的有机结合;(2)培养高素质的理论心理学家;(3)整合“后现代”思潮。我们所倡导的理论心理学是元理论指导下的心理学体系。  相似文献   

3.
教育心理学最鲜明的学科特征是交叉性,主要表现为:心理科学与教育科学的交叉;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的交叉;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交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可分为学科理论体系、方法论体系和内容体系,探索和弄清学科体系是学科科学学的重要理论任务。  相似文献   

4.
刘绍禹,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刘绍禹的贡献主要是传播现代心理科学的知识和成就,倡导用客观、科学的方法研究心理学,培养心理科学教学人员和研究人员。刘绍禹的著述留存不多,可大致分为心理学、儿童学和大学教育三方面。刘绍禹的治学与研究,切实而精要,体现出重视实验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5.
考查当代大学生心理科学素养状况,为大学公共心理学教学和心理学专业教学改革提出建设性意见。采用《心理科学素养问卷》对心理学专业与非心理学专业的63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专业大学生心理科学素养整体水平高于非专业大学生;非专业大学生心理科学素养状况有一定差异性;在一些心理学观点的理解上,专业与非专业大学生存在错误认识。提出今后公共心理学教学应加强心理科学观教育、扩大大学生应用心理学技术的范围、增加大学生获取心理学知识的渠道、提高大学生学习动机等四项措施。  相似文献   

6.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它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发展,将教育心理学与教学管理紧密结合,进而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效率。本文简述了教育心理学在学校教学管理中的作用,并对其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从而使教育目标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7.
教育心理学属于心理学分支,是一种介于心理科学和教育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教育、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特点。在大学法语教学中运用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点,实现教学质量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8.
在心理科学与教育实践的相互关系中,基于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我们的基本观点是:教育实践是作为心理发展的客观重要条件而存在的,它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事实情境和制约因素;同时,教育实践是一种必须包含心理学认识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是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应用领域之一.本文分析了心理科学与教育实践产生脱节的三方面原因,并探讨性地提出了解决心理科学与教育实践关系问题的三条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早期阅读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阅读过程实际上是复杂的心理过程,各种学科相互交叉日益密切的今天,教育科学与心理科学更是密不可分,心理学原理运用于幼儿阅读教学是幼儿阅读教学研究向深层次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有效途径。本文拟从心理学角度对幼儿阅读环境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0.
王建平教授的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一书,从教育理论角度出发,结合心理学、社会学,并运用心理科学、社会科学以及教育科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以新的理论视角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学校教育活动中的心理实践问题进行了诠释与解读,充分阐述了心理健康在青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了在素质教育环境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所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学科立场与知识本身的客观差异和聚类性存在有关,与从事某一领域知识研究的人及其知识信仰有关,更与研究者的思维方式有关。复杂思维视野下的教育心理学学科立场是:教育学是教育心理学的母系学科之一;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互为彼此的发展基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多元综合的,方法与研究对象具有恰切性;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相互吸取养料,共枝繁,同叶茂;双方对此都要有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教育美学是运用美学及心理学理论研究教育实践中美的现象及发展规律的新兴科学,创设与拓展新型教育美学势在必行,拓展与深化教育美学的内涵,加强教育美学的理论建设乃当务之急,充分挖掘教育美学的巨大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美学的社会功用是教育领域的一项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3.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前身---国立安徽大学教育系是省内心理学教育的源头。建国后,国立安徽大学教育系大力推广心理学教育,既离不开师生的继承创新,也离不开领导的支持。通过机构设立、心理学实验室筹备、人才网罗和教学创新,国立安徽大学的心理学教育日趋完善,并成为当时安徽省心理学教育的领头雁。  相似文献   

14.
积极心理学的渊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最早在西方兴起的一股重要的心理学力量,它主张心理学应对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条件下更好地发展、生活.具有天赋的人如何使其才能得到更充分发挥等方面进行大量的研究。然而.积极心理学并不是全新的内容,它继承了古近代西方哲学中的积极人性论思想,在研究对象和心理治疗等方面继承和发展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念。本文试图从上述两个角度对积极心理学的渊源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教育学与心理学都滋生于哲学的土壤,同样经历了"伪科学"的命运.选今为止,教育学与心理学工作者为使教育学、心理学成为一门科学进行着不懈地努力.关于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学科性质问题,教育学主要存在着自然科学化和社会科学化的两种趋向;心理学主要存有自然科学化、社会科学化和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化三种倾向.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结合的产物,可据皈依的对象不同分为"姓教"的教育心理学与"姓心"的教育心理学,前者强调将心理学的原理应用于教育,实为"心理教育学"后者强调研究学校教育情景中的心理现象,是名副其实的"教育心理学".  相似文献   

16.
Dual coding theory and education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Dual coding theory (DCT) explains human behavior and experience in terms of dynamic associative processes that operate on a rich network of modality-specific verbal and nonverbal (or imagery) representations. We first describe the underlying premises of the theory and then show how the basic DCT mechanisms can be used to model diverse educational phenomena. The research demonstrates that concreteness, imagery, and verbal associative processes play major roles in various educational domains: the representation and comprehension of knowledge, learning and memory of school material, effective instruction,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nd test anxiety, and the learning of motor skills. DCT also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science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 specifically,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teacher education. We show not only that DCT provides a unified explanation for diverse topics in education, but also that its mechanistic framework accommodates theories cast in terms of strategies and other high-level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Although much additional research needs to be done, the concrete models that DCT offers for the behavior and experience of students, teachers, and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s further our understanding of educational phenomena and strengthen related pedagogical practices.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观问题是理论心理学元理论的基本范畴,也是心理学发展、建设及未来走向的指南和航标。它构成了心理学家的视野,导致了他们能看到什么和看不到什么,以及容纳什么和排斥什么。心理学发展史上,有自然科学观、人文科学观、超科学观等观点或理念。文化心理学现在对上述心理学“现”批判性继承基础上,主张将心理学置于文化框架中,深入探讨文化心理观下的心理学研究对象、研究方式、研究者生存方式应有的内涵,扩展实证科学观的边界,从而为心理学带来更宽泛和更具深度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8.
进化心理学是用进化的观点来研究人类心理机制的一种新思潮,是生物科学和认知科学的交叉学科。其从认知心理学吸取了知识加工的心理机制学说,用自然选择的原则来解释人类信息加工心理机制形成及其发展过程,将系统整体论的思想贯穿于心理学研究,建构了不同于传统心理学的理论范式,为心理科学提供了新的世界观图景和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9.
论“教育病理”危机的突破——临床教育心理学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教育心理学是国际新出现的教育学先进理论,它是一门由教育学、临床心理学及其他相关学问统合构成的系统性复合结构的专业,目标是预防和矫治“教育病理”。其解决途径是将教育病理还原为心理问题加以解决。中国面对日益复杂严重的教育病理危机,应该建立以人为本的、以教育操作技能为重的、以公共服务意识为主的本土化临床教育心理学。  相似文献   

20.
The relevance of psychological knowledge to education and learning has been recognized for long time. Educational psychology was thus, one of the first subdisciplines of applied psychology to emerge on the academic scene, and most scholars in the area — internationally as well as in the Nordic countries — have had a firm grounding in psychology. For a couple of decades or more during the second half of this centu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held a central position within education in most of the Nordic countries. Research within this field has been varied and vigorous. However, although psychological theories should be seen as important intellectual resources, it must be recognized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 general discipline such as psychology and a particular area such as education is complex. Important problematics inherent in this relationship are illuminated and discussed in the contribution by Säljö on Sweden. It is argued, that recent attempts to develop a cultural psychology, explicitly recognizing the socio‐cultural nature of learning and ot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promise to pave the way for conceptions of human activities that are relevant to human concerns in general. The second article in this section, on Finland, contrasts with the first by focusing on educational research performed during the last few decade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rends in the content and methodologies of this research. The developmental orientation has been very strong in Finnish educational psychology during the whole of the post‐war period. Early research was highly influenced by a differential‐psychology approach, whereas later research has adopted social, motivational and cognitive frameworks. This article discuss the influential theoretical trends and develop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