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两《唐书》校误二则《旧唐书·韦凑传》云:“景龙二年,转太府少卿,又兼通事合人。”按“景龙”(各本均同)应为“景云”之误,中华书局本校勘记失校。以其前文有“凑,景龙中历迁将作少匠、司农少卿。尝以公事他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睿宗即位,拜鸿护少卿,加银青光...  相似文献   

2.
两《唐书》辨误二则《新唐书》卷112《韩琬传》载景云初年韩琬奏章,云:“贞观、永徽之间,农不劝而耕者众,法施而犯者寡,……”赞美当时社会风气良好。此处“法”与“施”间脱“不”字,否则就与上文意思不相符合。按《全唐文》卷304载其《上睿宗论时政疏》云:...  相似文献   

3.
《汉语大词典》收释了“缝绽”一词,释义为“缝补破绽”。所举例句是清纳兰性德《鹊桥仙·七夕》词:“乞巧楼空,影娥池冷,说着凄凉无算。丁甯休曝旧罗衣,忆素手为余缝绽。”笔者以为不确。我们先看下面例句:《佛本行集经》第59卷:“又于一时,摩尼娄陀数数缝绽诸衣裳等,又时五指总持五针。”此句中的“缝绽”后面带有宾语“诸农裳等”,显然“缝绽”不能以“缝补破绽”来解释。这句话中的“缝绽”为“缝补,缝”义甚明。这从原经下文中亦可看出。《佛本行集经》第59卷:“摩尼娄陀缝此衣时,其针线脱。尔时长老摩尼娄陀独自唱言:‘世间谁乐欲作功…  相似文献   

4.
近人吴廷燮所撰《南宋制抚年表》一书将散见的材料,分别系于任职官的名下,既为研究者提供了不少资料线索,又可省去翻检之劳。但此书也有讹误,正如中华书局版《点校说明》所言:“作者引述史料不够谨严,错讹较多。”近来参考此书时,即发现了两条错误,辨明于下。(1)卷上荆湖北路绍兴十八年载:“曾慥,十二月戊戍,由秘阁修撰知虔州、知荆南。”  相似文献   

5.
王力先生曾说,掌握了古汉语词汇就等于掌握了古代汉语。事实的确如此。大家都知道,在古代汉语的演变与发展过程中,词汇演变与发展不仅最快,而且也最明显。而其语法结构和语音发展变化则相对稳定,又易于理解,跟现代汉语有较多相似的地方。因此说,古代汉语词汇的掌握就显得异常重要。除了古今演变巨大外,它还有零散琐碎,不易记忆掌握等特点。例如“羹”字,在古代汉语中,它一般是释作“带汁的内”,《左传·隐公元年·郑伯克段于鄢》有句话:“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羹”字词义就是上面的含义。对照上文还有“公赐之食。食舍肉”一句,就更能体会到它的本义。又如《史记·项羽本纪》中有“吾翁即若翁,必欲烹尔翁,则幸分我一杯羹”的语句,这是刘邦厚颜无耻的答语,其中“羹”字的含义仍是“带汁的肉”,并非现代汉语“羹汤”的意思。另外,“杯”也不能解释为杯子,应该释为“盘子”的意思,否则,就会显得刘邦不那样狠毒。  相似文献   

6.
古汉语是古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现代汉语是对古汉语的继承与发展。古汉语有两种书面语用形式:文言文和古白话。文言文是在先秦口语基础上形成的书面用语,在发展过程中渐与口语脱离,并且从历代口语中萃取养分,与时俱新。我们研究的主要是从上古以来的先秦时期的古汉语。古汉语在词汇的系统结构、语法的系统结构上都与现在汉语有重大差异。本文主要对古汉语词汇的性质及其词汇构成系统、词类活用现象和词义的演变做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7.
《古俗字略》的主要工作是认同异体字,指明其间的“古”、“俗”、“通”关系。其中尽管有可取之处,但也存在不少疏漏。第二版《汉语大字典》对这些疏漏往往未加辨析就加以援引,由此造成了部分失误。举例分析并补正这些疑误,使其有益于《汉语大字典》的再次修订。  相似文献   

8.
《续汉口丛谈》是清代学者王葆心所辑录的一部汉口地方史著作。2002年该书出版了点校本,其价值自不待言。但该点校本中有多处人名标点错误。主要是点校者不明了古人姓氏字号,有的将人名中的字号职官部分点断,引起歧义;有的将本属于人名的字号职官部分误标入文献名中;有的当断不断、将本属多人的误为一人;有的把本属人名的误标为文献名等...  相似文献   

9.
两唐书辨误二则一、《新唐书》卷211《李宝臣传》载诸镇一同进攻田承嗣,李宝臣于中途突然反叛,使军事行动宣告失败。《传》云:“于是天子遣中人马希倩劳宝臣,宝臣归使者百缣,使者恚,抵诸道,宝臣顾左右愧甚。”于是,王武俊劝其反叛,李宝臣同意。此处马希情乃马...  相似文献   

10.
古汉语词汇教学需要注意两个问题:字词关系的梳理和词汇学理论的应用.具体说就是分清字形义和词义的关系;掌握汉语构词法的发展;正确运用义位义素理论指导古汉语词汇教学.  相似文献   

11.
《江汉学术》2004,23(4)
  相似文献   

12.
1 《旧唐书》卷 1《高祖本纪》载 :武德“七年春正月己酉 ,封高丽王高武为辽东郡王 ,百济王扶余璋为带方郡王 ,新罗王金真为乐浪郡王。”《资治通鉴》卷 190武德七年二月条载 :二月“丁未 ,高丽王建武遣使来请班历。遣使册建武为辽东郡王 ;以百济王扶余璋为带方郡王 ,新罗王金真为乐浪郡王。”查武德七年正月壬申朔 ,故是月无“己酉”。二月丁未即二月七日 ,与《唐会要》卷 95所载略同。故当以《资治通鉴》所载为是。2 《旧唐书》卷 2《太宗本纪》载 :贞观二年“六月庚寅 ,皇子治生 ,宴五品以上 ,赐天下是日生者粟。”《新唐书》卷 2《太宗…  相似文献   

13.
“翱翔”,古籍中多数指人的遨游,并非指今之空中飞翔之意。“昭假”,义为昭格,假与格古籍中并非全为“至”义,多数用为“告”义。古籍中常见的“昭假”应是“昭告”的意思。此二词之原义,后人多不明,以致误解。  相似文献   

14.
《新唐书》纠谬二则《旧唐书》卷190中《富嘉谟传》:"富嘉漠,雍州武功人也。举进士。长安中,累转晋阳尉,与新安吴少微友善,同官。"同书问卷《吴少微传》:"少微亦举进士,累至晋阳尉。......嘉谟与少做在晋阳,魏郡谷倚为太原主簿,皆以文词著名,时人谓...  相似文献   

15.
《资治通鉴》卷200显庆五年四月条载:“丙寅上发并州,癸巳,至东都。”《旧唐书》卷4《高宗本纪》载:“四月戊寅,车驾还东都”,与《资治通鉴》不合。查四月辛未朔,无“丙寅”,而有“戊寅(八日)”,“癸巳(二十三日)”。《册府元龟》卷113《帝王部·巡幸二》亦云:“四月戊寅,发并州;癸巳,至东都。”如此,则《资治通鉴》所载“丙寅”当为“戊寅”之误。《资治通鉴》卷205万岁通天元年三月条载:三月“丁巳(十六日),新明堂成,……号曰通天宫。赦天下,改元万岁通天。”案,《旧唐书》卷6《则天皇后本纪》载:“夏四月,案享明堂…  相似文献   

16.
把训诂知识运用到教学中去,是提高电大古汉语词汇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翻开古藉,我们常常发现许多字形体虽一,但由于属兼类词,词性不同,含义也各异;还有些字,虽不属兼类,但由于词义的引申、假借、通假,加之随时代变迁而出现的词义演变等,从而产生多义现象,为人们阅读古书带来诸多不便,甚至会因为对一个字在句子中的意思把握不准,而影响到对段义,乃至篇义的正确理解。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反复阅读体会原文之外,就要借助于工具书来解惑释疑。由陕西师范大学辞书编纂研究室刘学林和迟铎先生主编,刘天泽先生审校的《大中学生古汉语常用多义字词典》(以下简称《多义字词典》,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正是应这一需要而编的实用而又颇具特色的工具书。  相似文献   

18.
校点本《隋书·琉球传》有一处标点有误:“多斗镂树,似桔而叶密,条纤如发,然下垂。”以“发”字断开,“然下垂”,与上句文意不连。“然”为转折连词。发之下垂,何用转折? 查《隋书》这段文字,移植于《北史》、《通典》、《寰宇记》等书,这句话都做了小小的改动。《北史》换“然”字为“之”字,校点本这句话中间不断开,成为“条纤如发之下垂”使文气贯通。而《通典》和《寰宇记》的处理办法,均是在“然”字前加一“纷”字,成为“条纤如发纷然下垂”,也使文字顺畅了。  相似文献   

19.
20.
文章依钱大昕《疑年录》之体例,对《周书》本纪部分1人、列传部分34人生卒年月之讹误者给予订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