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2页。 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活动,使学生自行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使学生初步感受有余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51页、52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认识"余数";掌握有余数除法横式的书写格式;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相似文献   

3.
一、课前交流1.观察座位,复习旧知师:老师刚才一走进教室,就看到了同学们可爱的笑脸、今天你们表现得特别棒。我想你们一定很喜欢这样的上课方式。你们发现现在的座位与往常有什么不一样?  相似文献   

4.
生成与预设两者应该是互相联系,互为作用、缺一不可,也只有让两者相辆相成、相得益彰,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51~53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余数的意义,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二年级上册第55-56页《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有余数除法算式中余数的名称.  相似文献   

7.
《有余数的除法》是人教版课标教材《数学》三年级上册中的教学内容。在区里一次有关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活动中,我听了一位教师执教这一课,这位教师借助了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方法来学习,让人顿觉眼睛一亮,但该教师试图将所有内容整合在一节课中,导致没有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打了折扣。坐在下面听课的我在思考:第一.能否从系统的角度出发.  相似文献   

8.
9.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而且还要达到领悟数学思想,掌握数学方法,提高数学素养的目的.创设真实、有趣味的情境,感受数学学习的必要性;重视体验,帮助学生在过程中感悟数学思想与方法,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有余数除法>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对教学内容中的隐性德育资源进行了适度的挖掘,对学生进行了思想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1.
上学期为了探究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模式,提高复习课的课堂有效性,我对《有余数除法》的复习课进行了教学尝试。首先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将有余数除法的计算和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其次对教学目标作了调整,在熟练计算灵活运用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拓展,增加了有关周期计算的知识,以发展学生的思维,拓宽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4页。【教学目标】1.借助"分不完有剩余"的经验,了解余数的含义,初步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并知道除数和余数的大小关系。2.通过搭一搭、猜一猜、画一画、算一算的方法,在操作、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探究除数和余数大小关系。3.积累操作和寻找规律的活动经验,激发学习的热情,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是对表内除法的拓展与延伸。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情境,以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掌握带余除法。  相似文献   

14.
正德国数学家康托尔曾指出,"数学的本质在于思考的充分自由"。《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数学课堂,是学生个性彰显、思维生长的场所,也应是师生生命相遇、心灵敞开的地方。宋菊萍老师设计的《有余数的除法》一课,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具有亲切感的活动场  相似文献   

15.
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那么,怎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呢?  相似文献   

16.
林菊  吴元贤 《海南教育》2013,(10):37-38,21
<正>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三年级(上)有余数的除法例1.例2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在具体的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中,感知余数的产生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除法的竖式计算,初步掌握试商。2.能力目标: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自主探究与自学能力。3.情感目标: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使学生经历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3页,例1、例2和"想想做做"第1~4题。【教学目标】1.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及余数的含义,感受除法意义的发展和延伸;能根据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写出相应的算式,能正确读、写有余数除法的算式。2.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进一步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发现并理解"余数应比除数小"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19.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51~53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余数的意义,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相似文献   

20.
马丽华 《考试周刊》2009,(5):165-165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兴趣对人的活动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他们就会产生聚精会神的注意力、愉快紧张的情绪及坚强的意志等,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如何在体育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我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