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社会生态学研究》结论是: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生态环境,特别是家庭中的关系环境和托幼机构中的人文环境关系密切。研究者不仅揭示了社会生态环境和幼儿身心发展之间的关系,而且找出了部分隐含在社会生态环境中的负面因素,提出了优化幼儿社会生态环境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2.
作者在全面调查承德市生态环境状况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承德市生态环境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并针对承德市生态环境中的关键性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设性建议,旨在有利于协调好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促进承德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陈贵春 《考试周刊》2010,(16):143-144
体育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生态环境和规范生态环境,体育生态环境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和制约的互动性,本文对体育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进一步提出了促进少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针对本溪市现有生态环境状况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探索性地提出了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原则以及本溪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旅游产业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关系密切,既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通过构建广西旅游产业—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计算方法对广西旅游产业—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状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旅游产业、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的评价指数总体上均呈现出增长态势,其中旅游产业的评价指数增长速度明显高于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评价指数,旅游产业、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的综合发展评价指数的演变趋势与旅游产业、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的评价指数变化趋势保持一致。(2)旅游产业、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总体上都表现为持续增长的发展势头,2005年后的耦合状况良好并具有很强的关联程度,耦合协调类型在2000—2012年间经历了"轻度失调—勉强协调—中级协调—良好协调—优质协调"的转变。(3)广西14个地级城市的旅游产业、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上变化特征比较稳定,南宁、桂林的耦合协调度较高,属于良好协调型,柳州属于初级协调型,其余11个城市耦合协调度较低,或处于失调边缘或处于失调状态,其耦合协调发展的类型可以细分为生态环境滞后型的南宁,社会经济滞后型的桂林、河池、崇左,旅游产业滞后型的柳州、梧州、北海、防城港、钦州、贵港、玉林、百色、贺州、来宾。  相似文献   

6.
发挥高等教育作用促进生态环境道德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道德崇尚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荣,协调发展.高等教育具有人才培养和文化创新的社会功能,在生态环境道德建设方面具有基础作用.全面提高社会生态环境道德水平需要高等教育加强专业人才的生态环境道德培养,弘扬生态环境文化.为此,高等教育要将生态环境道德价值观纳入教育价值观体系,提高生态环境道德教育能力,扩大生态环境道德教育范围,并通过创造生态环境文化引导大学生将生态环境观念内化为生态环境道德.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职业教育的发展置身于信息化生态环境的发展.文章阐述了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内涵与特点,剖析了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现状,论述了在信息化的生态环境中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也是人类发展的源泉。我国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 ,生态环境却在不断恶性化。目前 ,我国生态环境存在着七大问题。今后我国在社会发展中必须遵循生态环境发展的规律 ,制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生态环境系统主要包括社会生态环境系统、家庭生态环境系统、高校生态环境系统、大众传播媒介环境系统和虚拟社会生态环境系统等五个子系统。这五个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相互影响,共同对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产生影响。加强对这五个系统及其相互作用的调节与控制,实现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良性互动,是提高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实效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针对湘西自治州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并提出了以利于湘西自治州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平衡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1.
论生态社会主义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社会主义思潮是随着世界生态问题日趋严重 ,在批判资本主义基础上 ,通过对社会主义的反思而逐步深入、逐步成熟而形成的。在生态社会主义的视野里 ,社会主义经济是顾及环境成本、保持理性增长、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经济 ;社会主义政治是以反资本主义社会力量为主导的 ,追求生态平衡、社会正义和基层民主的政治 ;社会主义对外政策是反对发达国家掠夺落后国家资源、污染落后国家环境的生态殖民主义 ,铲除国际关系上的不平等 ;社会主义目标是建设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这些思想启示我们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经济发展上既要注重经济效益 ,更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政治建设上要充分发扬人民民主 ,突出知识分子在现代社会中的主导地位和主体作用 ;对外政策上要从全人类共同利益出发 ,寻求建立一种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发展目标上要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一个经济繁荣、政治昌明、环境优美、各方面协调发展的社会。  相似文献   

12.
以生态学和政治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来探讨生态政治建设,特别是从公民政治参与性上来分析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与政治参与的相互关系,强调公民权、强调公民对公共利益所持的公共精神与参与能力。公民政治参与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国民主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有序的政治参与不仅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还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云贵高原位处祖国的西南部,清代以前森林茂密,草原肥美。但至清代,鉴于这一地区战略地位特殊,中央政府加强了此地的开发。然因开发手段与生态环境不相兼容,加之社会动荡,管理无序,导致生物资源急剧减少,植被破坏严重,诱发了一系列生态灾变,对当地生态安全构成了很大危害。面对这些副面影响,引起了统治者、有识之士以及民间社会的高度关注,留下了一大批生态史料。梳理、研究这些史料,吸取其间经验教训,对于云贵高原的生态建设、经济建设、社会稳定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别从三方面来分析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即从联系发展的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实践来论述人与自然的关系、以马恩的生态思想为理论指导中原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对中原地区目前的生态环境问题现状的论述,提出中原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科学合理的对策,保证经济与生态环境平衡协调的发展的前提下,尽快实现中原经济区总体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5.
肖燕 《甘肃高师学报》2013,18(4):126-129
草原地区经济建设是草原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环节,是加强民族团结、巩固边疆稳定的可靠保证和促进草原地区社会整体发展的基础条件。但是一直以来在短期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进行的粗放、落后、掠夺式开发利用草原资源致使草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经济发展陷入恶性循环,社会发展停滞不前。当前,加快草原地区经济建设必须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走上既满足当前利益又为后代的发展留有余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阿昌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村规寨规等,有利于调整阿昌族地区的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为一个居住在半山区和坝区的民族,在长期与自然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形成了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浸润在神话传说、宗教信仰、乡规民约、生产生活、习俗禁忌中,多维度牵引着阿昌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以社会生态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生态学,将环境资源、人口问题、城市生态、生态文化、社会生态系统等作为研究内容,以实现社会生态平衡与优化,促进社会生态经济协调统一与可持续发展为其研究的任务与目的。社会生态学丰富与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运动与发展的物质基本原理,并促成了两个世界、两类科学和两种文化的交叉整合,具有重要的科学理论与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生态和谐是和谐福建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是和谐福建及其构建的生态基础,是实现福建社会发展和社会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和前提。和谐福建就是要在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构建和谐福建还需有一个坚实的基础保障层,那就是必须有一个稳定和平衡的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生态基础和根本保障。和谐福建必须在一个适宜的生态环境中才能保持发展,因此只有建设好生态和谐,才能构建真正的和谐福建。  相似文献   

19.
西部民族地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克服自身的弱势,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坚定地走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旅游特色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道路。同时,加大社会事业的投入,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医疗等事业,切实维护好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努力构建西部民族地区和谐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0.
部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关系到新常态经济社会发展的兴衰成败,西部新农村建设面临生态坏境污染和破坏的种种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并且对西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要坚持预防为主,多管齐下,让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