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周作人渊博的学识,熔汇中西的,对道统的恶怪及对非功利写作的执着造他文章的别开生面;同时,他鲜明的性格弱点,也造成了他的悲剧人生。  相似文献   

2.
1939年,作者与周作人的一次通信;1940年作者与张资平的一次通信;1948年作者与萧乾的一段笔墨缘。  相似文献   

3.
“五四”时期胡适、陈独秀的学革命理论是学呼唤自由的一个先声。而周作人提出的“人的学”观点,确定了新学发展的大方向。他认为西方的人道主义是新学的哲学基础,倡导平民学和贵族学的融合,指出以人生始、以艺术终应该是学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4.
人道主义是周作人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和反抗封建专制的有力武器。周作人以中西化冲突为历史背景,站在时代的高度,从学与人的关系入手,提出对于中国学具有原创性的人的学的思想,并以此为基础建构起他的人道主义学思想体系,这就为中国学的现代化打下了第一块坚实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5.
周作人认为文学应该重新发现“人”,倡导“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并主张以“时代”审视古今中外之文学.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文学观的提出其意义重大:一是体现了“五四”时期个性解放的热潮;二是对周作人日后创作有着指导意义,并推进了新文学的发展进程;三是促进中西文化交汇与撞击.同时,随着对“人的文学”观的日益重视,人们开始反思“为人生”与“为艺术”、借鉴与自我殖民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止庵 《中学教育》2007,(2):32-33
《鲁迅研究月刊》近来正重新登载1925年《京报副刊》之“青年必读书”。这件事情迄今仍被提及,多半因为鲁迅有名的回答:“从来没有留心过,所以现在说不出。”多年后,周作人说:“‘必读书’的鲁迅答案,实乃他的‘高调’——不必读书之一,说得不好听一点,他好立异鸣高,故意的与别人拗一调。他另外有给朋友的儿子开的书目,却是十分简要的。”(1966年2月19日致鲍耀明)鲁迅的举动,在我看来更接近于目下所谓“消解”,针对的是“青年必  相似文献   

7.
鲁迅终生处于被利用的境况,他不断为此而困惑,而苦恼,然而却始终陷于此而不能自拔。这一方面表现了人性的窳劣,一方面也表现了鲁迅心地的单纯与致诚。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平行比较的方法,比较论证了胡适、周作人早期的文学革命观、文学理论渊源、文学研究方法论。文章认为,在文学革命观上,胡适侧重于从文学自身谈文学革命,周作人则侧重于从社会、政治方面谈文学革命;胡适文学理论源自进化论、周作人源自人道主义理论;在文学研究上,胡适提倡“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周作人主张“宽容”,否认研究的原则、标准。  相似文献   

9.
周作人"人的文学"无论作为一个命题还是作为一种观念因为包含着一种新的人文精神,具有全新的意义和价值,对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灵肉一元论"的思想背后隐含着科学、和谐与人类大同的人文理想。但透析其思想实质,"人"的发现是其思想结构中具有进步性的因素,而"灵"所象征的"人类性"则具有主观和幻想的色彩,是个人主义的理想外衣。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文学的启蒙传统可分为“启蒙的文学”和“文学的启蒙”两种。“文学的启蒙”也即通常所说的审美性文学并非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不讲功利,反对直接的现实功用,主张从“人”的角度实现文学内在的独特价值。其中20世纪20年代的周作人首树“人的文学”的大旗,30年代的沈从文4、0年代的徐讦分别从两个方面实践和丰富了这一主张。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文学作品中的“多余人”形象带着俄国社会19世纪的时代烙印而产生。赫尔岑对多余人形象特征的概括已经被诸多研究者认可并接受。之前的许多研究关注的“多余人”是从奥涅金这一成熟的典型开始的。试图从文本分析的角度,对普希金之前的两部长诗《高加索的俘虏》和《茨冈》进行研读,探寻多余人形象的萌生与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柳宗元由于本身“明道”思想的困惑,晚期文学思想的发展主要一方面以鲜明的情感为本位的理论特色,营构了晚期颇具特色的“快意累累”的抒情理论,另一方面由于儒学情怀的惯常作用,文学创作的内敛的气质也颇浓,这是柳宗元晚期诗与文的风格大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情感强度具有强烈的倾向性、膨胀的自我性、主观的绝对化的逻辑特点;情感深度具有一定的理性、一定的超我性、一定的境界阻的逻辑特点。情感强度与情感深度是一对永恒的矛盾,其发展是不均衡的。注重探讨情感规律有利于塑造学人物的丰富情感。  相似文献   

14.
从情感的倾向性、情感的深刻性、情感的坚定性以及情感的效果性这四个方面阐述了图书馆馆员职业情感培养的历程,论述了在图书馆行业中培养图书馆馆员的职业情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教师积极情感与育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情感是人心理变化的主要诱因之一,对人的行为起着近乎决定性的作用。教师积极情感是教师的人格特点之一,教师积极情感在育人过程中举足轻重。借助人体语言构建师生情感互动空间,适时给学生送去期待,能够使学生拥有健康人格并逐渐社会化。  相似文献   

16.
消极情绪是反应个体主观紧张体验与不愉快投入的情绪维度,其作为情绪的一个重要部分,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儿童时期又是个体获得并发展消极情绪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时期,因此国内外学者十分关注对儿童的消极情绪进行研究。文章从国内外对消极情绪的研究中来了解儿童消极情绪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学业情绪是在教学或学习过程中,与学生学业相关的各种情绪体验。控制价值理论认为不同的评估事件决定了预想结果情绪、回顾结果情绪和活动情绪。学业情绪具有领域特殊性,与学习动机、元认知、认知资源等有密切关系。今后应重视其领域特殊性、诱发性维度、网络学业情绪的相关研究,以及学业情绪与自我调节和外部调节学习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学校的英语教育应适应新时代的变化与要求。英语教学应本着培养学生的素质与语言技能同等必要的基本点,培养语言学习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9.
写意是中国传统绘画最主要的特征。儒、释、道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对中国画文化品格及写意精神的生成、培养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意”是作者发挥性灵感想,于画外寄托的高情雅致。是画家参与造化之机,脱却胸中尘俗的、极纯粹的心境。以书入画——书写性是写意画的不二门法。  相似文献   

20.
自我的隐喻重建——关于班韦尔的《海》中的嗅觉描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爱尔兰作家约翰.班韦尔的《海》是一部沉浸在忧郁与彷徨气氛中的怀旧小说。小说主人公有着敏锐的嗅觉,这一特征不仅成为联系主人公感情经历的纽带,也是主人公证明并力图重建自我的一个隐喻意象,从而在叙述和隐喻两个层面上将过去与现在、记忆与当下自然地连接起来。作品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力图重建完整自我却又不能如愿的现代人,同时也反映了作家本人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双重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