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创设有数学价值的教学情境,激发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认识乘法"案例: 教师制作的"认识乘法"课件插图,画面上白云悠悠,河水潺潺.鸡兔来来往往.教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经过观察后纷纷发言.几分钟过去了,学生几乎把画面上的景物描述了一遍,教师还是在肯定中不断地提问:"你还发现了什么?"于是,学生又不断地有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属于"用数学"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2至5的乘法口诀"以及"乘加、乘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第一次让学生根据乘法的意义和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实际问题。也是后面的"倍的认识"以及"用倍解决问题"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在教人教版小学数学笔算乘法"多位数乘一位数"时,教师复习完表内乘法,紧接着创设生活问题情境,让学生尝试计算34×2=(),并抛出疑问,计算顺序是先用2去乘34的个位还是十位?学生A说,先用2去乘34的个位得8,再用2去乘34的十位得6,积为68;学生B说,也可以用2去乘34的十位得6,再用2去乘34的个位得8,积也是68;学生C自作聪明地说,两种方法都要得.  相似文献   

4.
"乘法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浓墨重彩的篇章,随着课改多年的进程,在《新课程标准》的带领下,让学生怎样来感受乘法的实际意义,值得教师探讨。当前,在新课标的带领下主要是让学生弄明白乘法的产生过程以及乘法的实际意义,通过按群数数的方法研究探讨,感悟乘法的实际意义,并为以后乘法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能把乘法的学习重点和意义完全呈现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再通过解决问题,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硬性要求。  相似文献   

5.
太阳是太阳系的"母星",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它是一颗硕大而炽热的球体,直径为1.39×10~9m,大约是地球直径的109倍;体积为1.42×10~(27)m~3,大约是地球体积的130万倍;质量为1.98×10~(30)kg,大约是地球质量的33万倍;而它的密度却只有1.4×10~3kg/m~3,大约是地球密度的1/4.一、太阳能起源简析太阳表面的温度约为6×10~3K,中心温度约为2×10~7K,压强高达3×10~(16)Pa.在这样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太阳物质的原子早已离子化了,形成了"等离子体",并且发生剧烈的热核反应,这就是太阳能的起源.关于在太阳内部所发生的热核反应,目前有两种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0页第10~11题及补充练习。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已有乘法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读写乘法算式,加深对乘法意义的认识,熟记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2.通过自主探究熟练地用加法算出乘积及解决一些相关的数学实际问题。3.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相互展示、  相似文献   

7.
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总是这样对老师说:"数学学习是课上懂,课后不懂."这让不少课任教师伤心、茫然,甚至抱怨.使师生关系产生隔阂,影响着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那么存在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有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呢?撇开学生的自身原因不谈,仅从教师方面来分析,教师是否在数学课堂上存在着教学认识上的错觉?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1.利用除法与乘法互为逆运算的关系引入 (1)让学生回忆同底数幂乘法法则及其推导方法。 (2)请每位学生分别计算: ①2~2×2~3;②3~2×3~2;③a~3·a~4。 (3)再让学生根据除法与乘法互为逆运算的关系,分别说出2~s÷2~2,3~4÷3~2,a~7÷a~4的结果。 (4)总结(3)中三人除法的运算规律,并让学生计算a~m÷a~n(m>n)的结果。 (5)用语言、文字归纳同底数幂除法法则。 2.利用类比方法引入 (1)让学生回忆同底数幂乘法法则及其推导方法。 (2)类比同底数幂乘法法则的推导, 计算2~5÷2~2,3~4÷3~2,a~7÷a~4:2~5 ÷2~2=2×2×2×2×2/2×2=2~3。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三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2.认识乘号,学会乘法算式的读写法。3.通过学习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观察、操作、比较、合作、交流等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重、难点体会乘法的意义。教具学具游乐场情景放大图或课件、乘法算式卡片、若干小棒。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引入新知1.算式:2+4+5+8和2+2+2+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找出这两个算式不同的地方在哪里?教师说明:后一道算式的加数是相同的,其中的2就是这个算式中的“相同加数”…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生活的中一些搭配问题,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2.让学生在观察、猜想、思考、合作、讨论中逐步培养自主探究、自主发现的意识,提高学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让学生关注生活,在探究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能够有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学重点:掌握用枚举法有序地解决搭配问题的方法。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探索生活中的搭配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概括出运用乘法原理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掌握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62~63页例5、"练一练",练习十第6、7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用自己理解的方法表示出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观察、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过程中发展推理...  相似文献   

12.
体验—感悟—提高解题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真正让数学与现实联系,让学生学习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维、数学的方法去认识世界、去主动解决所碰到的现实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应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在低年级解决问题的教学中适时适当地运用体验的方法,可以帮  相似文献   

13.
建模点1:用两步解决问题模型。教学内容:教材第2~9页的内容,包括例1、例2、例3。教材简析: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游乐园场景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经历从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建构用两步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结构模型。并让学生学会从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理解运用。""乘法分配律"本身就是一个数学模型。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激发学生主动建构,提供具有共性特点的生活或情境原型,充分开放时空,引导学生主动建构,为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及进一步深入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细节描述] 在执教"有理数的乘法"一课时,一位教师是利用数轴通过蜗牛在直线上运动的实例,对有理数乘法运算加以说明的.在讲完有理数乘法法则后,他开始让学生做练习,有一道题是计算(-2)×(-3)等于多少.当一个学生回答等于4时,全班学生哄堂大笑.然而,教师并没有斥责这位学生,而是追问:"你是如何得出(-2)×(-3)=4这个结果的?请大胆地说出你的算法依据."这个学生红着脸答道:"老师,(-2)×(-3)表示蜗牛呆在数轴-2这个点上,沿着数轴向相反方向--正方向移动3次,每次移动2个单位,蜗牛最终不是来到数轴上4这个点的位置吗?"  相似文献   

16.
<正>问题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积极地思考,让学生可以通过对于问题的探究来实现能力的提高,从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对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产生疑问,自己提出问题,进而促进学生更深入地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学习,促进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基础之上.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解决问题"来提高学生的能力,让问题成为学生的"助跑器".  相似文献   

17.
在经过五组式题[如123×4 123×6与123×(4 6)等]的计算后,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算式比较它们的异同,然后揭示出“乘法分配律”。接着安排两个教学环节:一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分配律;二是教师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但是,在教学时,由于教师的失误而引发了学生的争论  相似文献   

18.
数学源于生活,现实生活中充满了丰富的数学问题。教师要能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数学。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呢?实践使我体会到,要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让学生认真观察,冷静思考遇到问题时认真观察,冷静思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观察是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大量的感性认识都是通过观察获得的。因此,应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观察机会,使学生看到各种结论的来龙去脉。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首先要教会学生观察图形,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让学生准确地得…  相似文献   

19.
幂的运算是进行整式运算(特别是整式乘除)的基础.初学幂的运算时,很容易把幂的运算性质张冠李戴,错用或乱用.如太阳光照射到地球表面所需的时间大约是5×102s,光的速度约为3×108m/s,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这个问题的解决就要用到幂的运算.幂的运算性质有: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和同底数幂的除法,还有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相似文献   

20.
教师的教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教师的教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学会自学.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由于他们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不能顺利解答,那么我们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何通过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现在我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