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尺牍就是书信,因为古人的书信写在一尺长的帛、竹片或薄木板上,所以叫尺素、尺牍或书简。它本来是一种应用文,是人们用来交流思想的工具,后来由于文人的重视,把它当做文学作品来创作,逐渐发展成为独具规模的文学样式。尺牍产生于春秋战国,发展于两汉,成熟于魏晋南北朝,到唐宋时期已成为别具一格的散文作品。唐宋八大家的尺牍,就是最能体现他们在散文方面成就的作品,也是最能反映各自写作风格的作品。尤其是苏轼的尺牍,人们交口称誉,一向把它看做尺牍散文中的精品。从那以后,人们不再认为尺牍是一种无足轻重的体裁了。到明代,特别是晚明,政治上  相似文献   

2.
在苏轼的书法作品中,尺牍书法以短小、富有韵味而受历代书法爱好者的喜爱,他的尺牍书法重在写"意",寄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作品所呈现的特点是平淡质朴、天真烂漫、萧散简远而富于个性。本文试以他的尺牍书法为线,研究其尺牍书法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3.
尺牍文学创作发展到中晚明呈现出一个高峰,而以袁宏道为代表的性灵派尺牍的出现,使这种文体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貌。袁宏道在仕与隐的道路上徘徊不定,归根到底是由他本体生命中“骨刚”和“情腻”两种矛盾情态所决定的。反映在他的尺牍创作中就是大量感叹为官之苦的作品的存在。通过分析这一类作品而对袁宏道仕与隐的矛盾心态作一个全面而客观的透析,从而理解其尺牍创作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4.
汤显祖的尺牍,明人沈际飞认为可以压倒流辈。但因“临川四梦”取得的巨大成就,对于其尺牍很少有读者问津。汤显祖的尺牍中很少问讯寒暄、达情修好的篇章,更多的作品表现了他以天下为己任、不念个人得失的精神境界,关心民瘼、为民请命的仁爱思想;刚正严明、不畏强暴的浩然正气,这些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士大夫阶层所具有的值得称道的儒家风范。  相似文献   

5.
古代尺牍的巅峰出现在宋代,其特点是应用功能弱化,文学功能得到全面发挥。思想内容上向正统文学靠拢,言之有物,承担社会教化责任;艺术上全面自觉,出现了大批形神兼佳的艺术短简,充分发挥了尺牍的文学功能。尺牍开始单行出版、录入文集,正式进入文学传播领域。宋人使古老的尺牍焕发了新的生机,有了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6.
姚鼐作为一个既有文学创作经验,又有文学理论修养的文学教育家,在尺牍中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学生的作品,所总结出的学习文学创作的门径、方法、技巧等经验,不仅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学习文学创作的各个环节,而且指导十分具体,很有针对性。研究姚鼐尺牍中的文学教育思想,对于完整地把握他的文学理论,探讨文学教育的方法技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箧中帖》,是北宋书法家米芾流传后世的一件尺牍。清吴其贞《书画记》称其作《天机妙帖》,《宋米芾墨迹故宫法书第十一辑》则称为《致景文隰公阁下尺牍》。根据曹宝麟的考证,这件作品是北宋元六年(1091年)米芾写给隰州太守刘季孙(字景文)的一通尺牍。全文10行8 5字。米芾晚岁喜好收藏书画,经常收购或用自己所藏珍品与他人交换。《箧中帖》的书写内容,便是米芾意欲以自己的一  相似文献   

8.
《全元戏曲》中计有80种左右的杂剧都运用了“尺牍”这一道具,约占现存善本元杂剧数量的四分之三。笔者筛选元杂剧中涉及的尺牍并进行分类,其中的尺牍可分为公文和私信两类。在“故事”层面,元杂剧中的尺牍不仅对于剧中人有充当说理依据、情感媒介作用,还能让读者从中窥见元代特有的民俗。在“话语”即表达形式方面,尺牍有作为功能性物象、起程式化地推动情节的作用;也有因其代言与叙事融合的特征,区别于其他道具的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9.
尺牍文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尺牍文的渊源和流变,对尺牍文的文体定位和体制演化进行了辨证和评述,并对编选《历代尺牍精华》的方法和原则作出说明  相似文献   

10.
宋懋澄是晚明尺牍巨子。他对晚明尺牍小品的兴起与发展均有开山之功。从内容方面看,其尺牍小品明显体现于三个方面:宗教哲理的思辨和调适、摆脱羁绁的努力与挣扎、狂夫之狂的追摹与自恋。宋懋澄的尺牍小品,表现出独特的价值取向和审美特征,是深具“晚明习气”的文学典范。  相似文献   

11.
从试学童制看汉代的“尺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事实上汉代的试学童制与当时通行的“尺牍”的撰制是存在着某种联系的 ,本文通过对汉代考试制度要求的分析 ,探讨汉代“尺牍” ,指出在汉代“尺牍”是一种文体 ,有较为固定的格式 ;并从文辞和书法两方面 ,由汉代的试学童制入手进行阐释 ,进而论述试学童制和“尺牍”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2.
书信的别称     
1.简:古代书信曾写在一尺一寸长的竹片上,后引申为书信。柳宗元《答贡士元公瑾论仕进书》:"辱致简来,受赐无量。" 2.牍:古代书写用的长而厚的木片,有的长约一尺,因而亦称尺牍,引申为书信。古诗文中常见的有尺牍、华牍。 3.札:原指古代写字用的薄薄的小木  相似文献   

13.
张潮,清初著名的文学家、编刻家,一生致力于著述、编刻书籍,在当时及后世享有很高声誉。同时擅长交际,交友甚广,与各方人士往来了大量书信,这些信件大多被保存在《尺牍友声》和《尺牍偶存》两部书信集中。通过阅读这些尺牍,可以研究和总结他在编刻丛书过程中坚持的理念。  相似文献   

14.
苏轼的尺牍促进了尺牍向文学化、审美化和自主性的方向发展,独具特色:行文圆美流畅,平淡自然;表情幽默谐谑,真诚坦率;用语绝少藻饰,简洁生动;移情于物,意境空灵。  相似文献   

15.
漫谈书信     
书信又名书牍、书简、书札、尺牍等。它是人们之间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人与人之间普遍运用的交际手段。书信是一种社会现象。书信的产生和发展,是与时代、社会生活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书信也和一般的散文一样,是当时社会生  相似文献   

16.
《柳如是尺牍》为明末小品一绝。透过柳如是的《尺牍》,我们可以看到她真实的性灵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7.
《惜抱轩诗文集》是目前所见收录姚鼐作品最为完备的集子。历年来,姚鼐佚文受到学者的重视,多有辑佚之作。笔者近日翻检家集、史料、谱志及相关拍卖图录、明清文人手札等文献,偶觅得姚鼐佚文六篇、诗三首。经查检,实为是集未收,其中序两篇、跋一篇、尺牍三篇、题画诗三首,可补姚鼐作品的缺失,对于考索他的交游与治学特点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柳如是尺牍》为明末小品一绝。透过柳如是的《尺牍》,我们可以看到处真实的性灵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9.
柳宗元书启见于《仝唐文》,共五十六篇。其中书三十五篇,启二十一篇。鲁迅说:“从作家的日记或尺牍上,往往能看到比他的作品更其明晰的意见,也就是他自己的简洁注释。”子厚书启更是如此。本文试从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两方面谈谈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正《蒙惠帖》《蒙惠帖》为蔡襄所书行楷作品,取法《兰亭序》而又参以颜真卿敦厚沉稳的特点,继而宏大了宋代行书尺牍书法的艺术内涵,使书法艺术发展到一个新时期。释文:蒙惠水林檎花,多感。天气暄和,体履佳安。襄上,公谨太尉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