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张耳、陈余是对巨鹿之战有重要影响而被忽略的人物。巨鹿之战前,张耳、陈余立赵歇为赵王于信都;巨鹿之战中张耳、陈余请求楚救赵,陈余还给章邯写了劝降信,二人在巨鹿之战中起了重要作用;张耳、陈余分道扬镳后,人生结局不同,值得深思,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2.
古文今解     
文力 《初中生》2007,(10):1-1,10
【古文】张耳、陈馀,皆魏名士。秦灭魏,悬金购两人。两人变姓名俱之①陈,为里监门以自食。吏尝以过笞陈馀。馀怒欲起,张耳蹑②之,使受笞。吏去,耳乃引馀之桑下,数之日:“始吾与公言何若?今见小辱而欲死一吏乎!”  相似文献   

3.
秦末汉初的动荡时代,张耳亡命外黄,获婚姻资助成为外黄令。巨鹿战后,追随西楚霸王项羽,封常山王;项羽兵败,张耳归汉封赵王,成为适时调整人生方向,不断寻觅和捕捉机遇,获得成功人生的典范。张耳在特定时代的人生选择是促成其社会流动和代际流动实现的主因。  相似文献   

4.
古文今解     
[古文] 张耳、陈馀,皆魏名士.秦灭魏,悬金购两人.两人变姓名俱之①陈,为里监门以自食.吏尝以过笞陈馀.馀怒欲起,张耳蹑②之,使受笞.吏去,耳乃引馀之桑下,数之曰:"始吾与公言何若?今见小辱而欲死一吏乎!③"  相似文献   

5.
“陈王”解     
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于秦二世元年起义于蕲县之大泽乡,起义军行至陈(今河南淮阳县),乃自立为王,号为"张楚",或曰"楚"和"大楚",所以陈胜称为"楚王",这是人所共知的.但当时的反秦力量也尊称陈胜为"陈王",如《汉书·张耳传》:"今陈王为天下首倡".又《史记·项羽本纪》说:"广陵人召平于是为陈王徇广陵,  相似文献   

6.
<正>何谓“底层逻辑”?底层逻辑指从事物产生的根本原因出发,在本质层面去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思维方式。清代郑燮曾云:“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可以说,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和垓下之围是项羽波澜起伏、壮阔悲怆的一生最精彩绝伦的重要事件。如果说巨鹿一役是项羽走向人生巅峰的起点的话,那么鸿门之宴则是项羽人生由盛转衰的拐点,而垓下之战则是项羽悲剧人生的终点。  相似文献   

7.
友谊传呼台     
《下一代》2002,(5)
友谊箴言友谊是人生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没有友谊,如同人生没有爱、没有欢乐、没有亲情一样,生活就会索然无味。(金人) 关于"友谊金卡"中的"人生格言"  相似文献   

8.
巨鹿之战有关记录,多存于《史记·项羽本纪》,若仅以此为据,则似此战之胜全系项羽所部奋击之力;但如结合散见于其他篇章的相关材料,则可知巨鹿一役之能取胜,除项羽所部力战是一决定性因素外,赵国守城军民的长期抵抗、赵国其他地区援军在巨鹿外围的牵制作战,乃至各诸侯援军的存在,也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故巨鹿之战,似可以说是各方合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巨鹿之战有关记录,多存于《史记·项羽本纪》,若仅以此为据,则似此战之胜全系项羽所部奋击之力;但如结合散见于其他篇章的相关材料,则可知巨鹿一役之能取胜,除项羽所部力战是一决定性因素外,赵国守城军民的长期抵抗、赵国其他地区援军在巨鹿外围的牵制作战,乃至各诸侯援军的存在,也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故巨鹿之战,似可以说是各方合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巨鹿人文精神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主要体现在西方人文主义、中国人文精神传统和巨鹿地方历史特色等方面。"包容诚信,执着担当,务实创新"分别可以从实际行动、习惯养成、工作作风等方面展示其现实性。在构建和谐巨鹿社会进程中,巨鹿人文精神对于密切干群关系、打造企业文化、处理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等社会矛盾,均具有指引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宋琬与施闰章均为清初著名诗人,号称“南施北宋”,两人遭际不同,诗作风格也迥异,但两人友谊深笃,一生中虽然相聚时间无多,但两人诗文往复,友情越时日而无衰,两人相知相契,相慰相藉,交游的诗文即丰富了清初诗坛的创作,也谱写了人间友谊的篇章。  相似文献   

12.
金晓邨(金景芳)和金静庵(金毓黻)是我国著名的东北籍历史学家和文献学家,在20世纪30年代由于工作关系相识、相知,进而结成"甘苦与共,学兼师友"之谊。文中根据二人关于彼此交往之记述,对两位史学名家之间之交谊作了简要叙述。  相似文献   

13.
李大钊和章士钊交谊深厚,他们不但经历了在日本的相识、相知,而且经历了在北京的互助合作。尽管后来因为政见分歧二人分道扬镳,但他们的私人挚情仍然俨如清塘,清澈可鉴。这段交谊既是美好人性的展现,也彰显了二人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4.
张謇、梁启超近三十年的交往大体分三个阶段:维新变法时期,二人由相识而开始了初步的交往,"是群非党"真实写照了他们之间的关系;民国初期,政见的一致和共同的理想,他们在政治上步入了紧密合作的时期,相诚以待使他们渐成莫逆之交;五四运动及之后,为国家主权独立、经济发展、文化进步,他们以在野身份展开了从政治到经济、再到文化的全面合作,进入了交往合作的密切期。张、梁的交往,可以说是一种政治自觉高度上的大义之交,折射出过渡期近代士大夫的爱国情怀、宪政理想、民生意识和文化夙愿。  相似文献   

15.
定陶在秦代属于东郡,是济水以南的重要城邑。公元前208年7月,秦将章邯统帅的秦军主力与楚将项梁在定陶及附近地区展开激烈征战,最终章邯击杀项梁,歼灭楚地义军主力。定陶之战楚军的战败,直接改变了当时反秦起义的格局,项梁的战死,导致了项氏家族起兵的核心力量,以江东八千子弟为主的江东势力受到重创,并对楚国的政局变化与随后发生的巨鹿之战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seeks to examine a relationship ignored by most communication researchers: the long‐distance friendship. In this study, geographically close friends reported more maintenance behaviors than long‐distance friends. However,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concerning how satisfied or close they perceive their friendship to be or whether they expected their friendship to continue. Differences in the maintenance behaviors reported for each type of friend suggest that some maintenance behaviors may be more important than others for maintaining a close, satisfactory friendship. Implications for current conceptualizations of relational maintenanc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陈衍与何振岱相见恨晚、相邻往还、偕游山水、结社吟咏、里居修志,两人志同道合,结下友谊;后失和断交,其原因颇为复杂,或将成历史谜团.  相似文献   

18.
欧阳修与梅尧臣是北宋文坛名冠天下的领袖,也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在长达三十年的交往中,互帮互助,不离不弃,聚则乐而游,别则思而梦,其情可歌可泣。他们之间的诗文酬赠,正是他们交游情况的记录。  相似文献   

19.
柳宗元与刘禹锡同为公元793年的进士,仕宦经历大体相似,政治观点,哲学观点相通,在长期的交往中结下了患难与共的生死友谊,这睦都反映在他们的诗酬唱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