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家口市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张家口的发展规划中,旅游业是优先发展的产业,而涉外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英语文化建设对旅游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张家口旅游文化中英语文化建设存在着不足,影响其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分析张家口旅游文化中英语文化建设现状,提出加强张家口市旅游英语文化建设的措施,以便更好地促进张家口市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依托张家口丰富而独特的军事旅游资源,发展军事旅游,对于可持续性地解决"三农"问题,繁荣文化事业,扩大对外开放,助推"名城强市"战略,以及推进京津晋蒙区域合作,锻造京西北休闲旅游品牌,体验拓展旅游品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旅游品牌,实现张家口市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3.
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当前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为推动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融合的适应性协同发展,需要基于"三位一体"的视角,从旅游教学、旅游培训、旅游科研三个视角寻求旅游教育变革,以期为旅游产业融合实践提供高质量的人力资本支持。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全域旅游背景下产业与市场发展需求,晋城市旅游职业教育发展急需创新与改革。在优化供给侧结构、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旅游专业人才和跨行业"泛旅游"复合型人才的基础上,还需积极引导居民参与全域旅游建设,提升全民旅游素养。同时,应借力旅游职业教育集团,推动"政、行、企、校"四方联动,共同为晋城市旅游产业带动"全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5.
云南世居少数民族哈尼族拥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祖辈世代聚居地区目前还处于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的初级阶段,实现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成为这一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形态。文章以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共同基石"文化旅游形象"为突破口,对哈尼族地区"文化旅游形象"产生的根基——各种类的旅游文化资源进行初步梳理,提出哈尼族地区"文化旅游形象"概念在对推进哈尼族整体文化旅游品牌的形成,促进哈尼族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中所应具有的关键作用,以期对后续研究起抛砖引玉之用。  相似文献   

6.
"十一五"期间,福建省文化旅游产业持续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对促进福建省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福建省文化旅游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福建各界应采取措施发展福建文化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7.
在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和视域中审视十堰市旅游产业布局,发现"一核三区"与"三线"构成了典型的旅游产业发展城乡二元结构。十堰市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强化统筹城乡发展理念,重视"一核三区三线"旅游产业格局的均衡发展,发挥"一核三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反哺和支援"三线"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8.
当前,旅游业已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正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在"十二五"时期旅游业对十堰市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积极作用日益突显,因此,从十堰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从旅游资源合理利用、政府优惠政策、旅游硬件设施建设、旅游人才引进与培训、旅游业同其他产业之间联系方面进行探索和思考,以期对十堰旅游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9.
在全域旅游发展趋势下,本溪旅游产业催生创新发展新浪潮,发展"大旅游"已成为市委市政府及旅游行业专家学者的共识.这个"大旅游"的战略思想,就是要立足全国、面向世界,体现创新性,做好体现机制体制上的跨界与整合,完善大旅游产业"1+X"的发展定位.本研究通过对本溪传统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提出本溪大旅游产业的总体布局、创新发展战略思路及行动.  相似文献   

10.
《嘉应学院学报》2019,(3):112-116
为积极落实"515"战略部署,探索"旅游+",注重"多业融合、全域联动",各地区近年来积极推动"全域旅游"工作开展,实现了旅游产业加速提升.与此同时,各地积极将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将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融为一体.其依托打造的红色旅游线路,既可以观光赏景,也可以学习了解革命历史,又可以传承革命斗争精神,培育践行新的时代理想,并使之成为一种文化教育的方式.以广东汕尾海陆丰地区的红色教育文化旅游发展为例,探讨如何推进老区红色教育文化旅游建设发展,实施新时代下的新型旅游驱动战略和创造旅游发展新引擎.  相似文献   

11.
2015年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指出,我国正在迎来一个"旅游+"新时代。"旅游+"是指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拉动力、融合能力,及催化、集成作用,为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提供旅游平台,形成新业态,拓展旅游自身发展空间,推进旅游转型升级,提升旅游发展水平和综合价值的产业融合的平台。因此,这为广州生活性服务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提供了契机。本文以"旅游+"时代为背景,构造广州生活性服务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路径模型,并指出两业融合的战略路径、机制路径与管理路径。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6,(78):23-24
作为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城市张家界,张家界市已经将目光瞄向自身的"短板",正在进行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休闲、度假、户外等多种旅游,把客人"留下来",通过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管理服务水平,向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旅游体验,全面实现张家界旅游的"提质升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研究转型时期张家界休闲旅游发展,既是为了追踪发展进程,又是为了能够为张家界休闲旅游转型发展提供可取的思路和建议,为旅游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3.
《河西学院学报》2015,(4):47-50
在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历史机遇下,敦煌作为丝绸之路的"第一枢纽城市"和中国历史遗产最富集的城市,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发展优势明显。敦煌旅游产业发展要紧紧抓住这一战略发展机遇,完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整合区域旅游资源优势,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努力培育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黄金段。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成为国民节假日的享受。其中,"古镇游"和"生态旅游"成为了大众的热门选择,这成为了城乡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机会。本文将从实践的角度提出一些促进城乡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的对策,以期望达到发展城乡文化旅游产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潮州旅游消费产业发展为例,分析潮州旅游消费产业开发的现状和实际操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指出潮州旅游消费产发展的优势,深化潮州旅游综合改革工作,着力打造"古都文化旅游、乡村休闲旅游、山区生态旅游"等旅游形式,把旅游产业打造成推动潮州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之一。从可持续发展出发,建设有潮州特色的旅游发展新模式,从而提高潮州旅游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催生了中国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多年探索式发展,目前我国旅游高等职业教育已形成多层次、多规格的办学格局,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亦得到了巨大提升。但与此同时,国内旅游高等职业教育对旅游产业的贡献率仍旧较低。究其原因,最重要的应为旅游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高度"同质化"。通过分析国内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和办学现状,借鉴国外先进的旅游职业教育经验,对旅游高等职业教育"非同质化"人才培养路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7.
旅游现象中客观存在的"距离衰减率,"使旅游目的地在地域上表现为旅游核心区和旅游辐射区两个不同层面。正是由于不同旅游区域在旅游过程中所发挥的职能不同,便产生了蜂箱式旅游现象。"蜂箱现象"在促进了核心区旅游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周边辐射区旅游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压制。虽然咸阳旅游资源丰富,但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受到了较为明显的"蜂箱现象"的影响,对此,在提出"蜂箱现象"的同时,透析了咸阳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由于旅游与健康有着天然的耦合关系,健康旅游受到相关领域的广泛关注.从旅游人类学、产业经济学视角探讨了健康旅游的概念,根据市场主体细分、对应的核心项目及产品的不同,把健康旅游分为康养旅游、健康医疗旅游和养老旅游3个类型,同时提出了"三依赖、一差异、一综合"的健康旅游产业特征.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健康旅游产业发展的几个关键点:尽快制定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塑造健康旅游品牌、注重健康旅游项目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19.
《柳州师专学报》2019,(1):144-148
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对海南西环高铁的建设和推进海南休闲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以海南高铁环岛通车为背景,对海南休闲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行阐述,提出"一带一路"建设期海南休闲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措施:优化休闲体育旅游产业结构;加快体育、旅游部门体制改革机制;抓好休闲体育产业人才培养工作;加快网络+休闲体育旅游产业信息化建设;加强对发展休闲体育产业工作的指导。  相似文献   

20.
杨春玲 《华章》2007,(12):6-7
本文在研究中,着重于一个"新"字,应用旅游系统工程的相关原理,结合旅游学、旅游经济学、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的部分知识,从新视角对广西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展开了进一步研究.本次研究主要结合广西的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从新的角度探讨了广西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策略、旅游资源开发与地方(城镇)旅游产业发展的同一性与关联性、旅游资源开发与经营的体制创新.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当前广西各级地方政府在开发旅游资源与推动旅游产业的过程中进一步开放思想、转变思路、研究对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