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培育时代新人的关键环节。现有的信仰教育方法日益不能满足时代要求,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亟待推进科学化进程。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科学化有助于实现信仰教育的本质要求、破解发展困境、提升其有效性。总结信仰教育方法的历史经验,强化信仰教育方法的人文关怀,推进信仰教育方法的创新升级,有助于实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方法科学化。  相似文献   

2.
信仰作为价值观,存在两对矛盾:终极性(超越性)与现实性,理性与非理性。科学并不消解信仰,相反二者还会交合,产生科学信仰。马克思主义是信仰,是科学信仰,我们应用现实运动与终极理想相统一的思维方式对待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3.
信仰反映的是信仰主体与信仰对象之间的一种价值关系,信仰是人类精神的支撑点;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调解器;信仰能转化为主体行为的内驱力,能激发出主体的本质力量和创造欲望。因此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加强人民大众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任;转变思维方式,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信仰是人的本质需要,而现代社会的发展使人对信仰的追求面临异常复杂的情况。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人类历史上最崇高、最科学的信仰,代表着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只有正确把握科学信仰中理性与非理性的辨证关系,才能在社会实践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使人们确立和坚定马克思主义共同信仰。  相似文献   

5.
信仰反映的是信仰主体与信仰对象之间的一种价值关系,信仰是人类精神的支撑点;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调解器;信仰能转化为主体行为的内驱力,能激发出主体的本质力量和创造欲望.因此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加强人民大众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任;转变思维方式,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信仰对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追求"真善美圣"的价值目标,信仰马克思主义有助于提升生命的意义感;马克思主义主张认识和改造世界,强调主体能动性,信仰马克思主义有助于提升人的自主性;马克思主义强调唯物辩证法,主张发展地看问题,信仰马克思主义能够培养人们积极的思维模式;马克思主义注重改造世界,强调社会实践,信仰马克思主义能够提高人正向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术;马克思主义是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强调从实际出发,信仰马克思主义有助于养成关注当下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能够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有着深刻的思想渊源与现实基础,其思想之基在于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实了的科学真理,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人终极目标的内在一致性,及其作为行动指南在实践中的践行则使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更加牢不可破。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迄今为止人类信仰史上最伟人的信仰 ,是科学的、现实的、健全的、崇高的信仰。现在人们的信仰需求已经觉醒 ,信仰争夺战已经开始。青年是各种信仰争夺的对象。因此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建立马克思主义大信仰教育观 ,是高校青年教育的当代主题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同机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同机制发生了转变。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本质上由同一性认同向统一性认同转换,在形式上由教化性认同、强制性认同向生成性认同转换。这启示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要强调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开放性,加强大学生信仰智慧的培植,强化文化氛围的营造。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之理性关注内容的解读,即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实根基、完整体系与现实生长点,本文进一步剖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个体实践内容分别为理性思维方式之理想变革、行为价值取向之意义转换、安身立命之终极寄托。这不仅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论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论构思,而且为中国人的信仰寻得理想归依。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中国社会的主导信仰.但是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中国正面临比较严重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信仰危机不容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是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拟将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作详细分析并提出重塑信仰的路径选择,以期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共产党员对马克思主义不能仅仅只是信仰,而必须信服。因为信仰容易改变,而信服了的东西才能转化成人的世界观。从理论上看,马克思主义不需要信仰。以前强调信仰马克思主义是因为对马克思主义还没有完全搞清楚。邓小平讲信仰马克思主义都是指在革命时期,而在建设时期则强调必须把它当作科学来学习。要把马克思主义由信仰变为信服,关键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相似文献   

13.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在人类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均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它是个体道德的基石,是社会秩序良性运行的基础,是规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诚信的缺失将是一种社会灾难,切实加强社会诚信建设,是“以德治国”方略的内在要求。进行诚信建设要从多方面着手,最重要的是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查询的公民个体、单位集体和公司法人的信用记录档案,并附之以相应的配套奖励措施,为社会诚信水平的提高提供机制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信念属于意识范畴,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存在形式,除具有意识的一般性质外,尚且具有由其自身本质结构决定的特殊性质,即信念品质。主体由于受政治经济、社会化、历史风俗、生活习惯等的影响,和对客观世界认识维度、广度和深度的不同,因而主体的信念品质也各异,信念品质制约着主体行为,关系着人生和事业的成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信念品质对于主体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区分信念和信仰异同性的基础上,本文着重研究社会主义信念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差异性问题,强调指出新时期社会主义信念建设的重点应该集中到社会主义发展信念的建设上来,并从社会主义发展信念巩固的角度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如何看待和使用信仰概念是当前学术界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认为,信仰是马克思主义学术系统中的重要概念,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不宜放弃这一概念的使用.信仰不只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方面的概念,更是一般哲学层面的概念;它不是一个具有贬义色彩的概念,而是一个中性的学术概念.信仰概念可以用来指称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或共产主义的信奉和追求.信仰、信念、理想、理想信念是同一序列的概念,其中信仰是上位概念,应摆正四者的关系,使之各安其位,相互配合,共同反映人类这一复杂的精神现象.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一直以来是我国高校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章首先阐述了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然后就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点内容进行了论述,主要有: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信念教育,正确处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教育,以及树立理想和实现理想的关系教育。  相似文献   

19.
农村诚信是整个社会诚信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三农"问题的存在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农村诚信的缺失,为了解决好"三农"问题,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就必须以自律、他律、法律为基础建立诚信建设机制,建设农村诚信,促进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农民的增收.  相似文献   

20.
盗赃的善意占有问题是一个现实性很强的问题。它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它与善意取得制度究竟是怎样的关系?这些问题在我国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司法实践中。都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从善意取得制度的功能入手,通过对盗赃善意占有性质分析,通过与国外对同一问题规定的比较,可以揭示我国关于盗赃善意占有制度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