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小学儿童社会创造性倾向与人格倾向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机选取410名3-6年级小学儿童,以<小学生社会创造性倾向问卷>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幼年版),考察了儿童社会创造性倾向与一般人格倾向的关系.结果表明:1.社会创造性倾向与神经质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外向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外向水平可正向预测、精神质可负向预测儿童的社会创造性倾向;2.低社会创造性的儿童精神质倾向较高,更内向,高社会创造性儿童相反.培养儿童的社会创造性,需要降低其精神质倾向,提高外向性.  相似文献   

2.
创造性人才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环境。创造性社会环境由民主自由的社会政治环境、崇尚科学、鼓励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尊重创造成果的法律环境和科学合理的科技政策环境组成。  相似文献   

3.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量表(EMBU)、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同伴提名和半结构的故事情境访谈,考察了189名3-6年级小学儿童的父母养育方式、人格对其社会创造性和社会喜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父亲的过度保护和母亲的拒绝否认可通过精神质和神经质、母亲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可通过内外向,影响儿童的社会创造性,进而影响儿童的社会喜好;(2)父亲的过度保护与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可以与儿童的内外向、神经质一起通过社会创造性影响儿童的社会喜好.通过改善父母的养育方式,提高儿童的外向水平和解决问题的兴奋性,可以改善儿童的社会创造性和同伴地位.  相似文献   

4.
教师“专业文化水平提高的命题”随着教育的回归和发展,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尤其是得到教师群体自身的高度认同。因为,21世纪的社会发展要求教师必须从半专业、准专业状态中摆脱出来,遵循教育规律,以自身的高素质给孩子们以真实的启迪和创造性的帮助和指导,使他们获得生命发展所需要的营养和技能,同时使人类因孩子们的健康发展而获得社会进步的燃料,使学校因此而获得发展壮大的动  相似文献   

5.
论教师的自主成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教师被看作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和工具.教师为了获得社会的认同,往往只是被动地实现外界所订立的标准,执行外界所规定的要求.教师主体性的缺失,导致了教师知识片面化,通识基础薄弱,创造性不足,成就动机不高等弊端,严重阻碍了教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教师被看作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和工具.教师为了获得社会的认同,往往只是被动地实现外界所订立的标准,执行外界所规定的要求.教师主体性的缺失,导致了教师知识片面化,通识基础薄弱,创造性不足,成就动机不高等弊端,严重阻碍了教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现代心理学关于社会支持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心理学关于社会支持的研究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宏观层次主要运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微观层次则多使用定量研究的方法。今后关于社会支持的研究将出现方法上的新进展;研究对象将更加广泛;研究结果将更多地运用于应用领域,指导人们获得和提供适宜的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8.
<正> 一社会美是社会生活中诸事物的美,它是人类创造性实践的产物。人类的三大实践活动,充分地体现了自由对必然的斗争,从根本上构成了社会生活的无比丰富内容,人类的创造性也必然以此为基础,创造出“名重而质峻”的社会美。  相似文献   

9.
幼儿社会技能——进入儿童群体的重要社会标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标签是社会、他人或社会组织给有关人员加上的一个身份证明,在儿童群体中以人缘的好坏来衡量。社会技能是个体经过学习获得的,从“同伴接纳”的角度分析,主要用于评定同伴接纳或者人际关系(如同伴社会测量地位)。幼儿社会技能是进入儿童群体的重要社会标签,社会技能的获得将促使幼儿良好的心理行为的发生。根据社会技能干预的理论,本文提出社会技能干预训练的方法,以帮助幼儿成功获得进入儿童群体的社会标签。  相似文献   

10.
以网络中有关大学生的负面新闻报道为研究材料,考察了面对群体负面信息,群体认同与社会评价对群体情绪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社会评价只影响低群体认同个体的群体内疚强度。具体而言,正性能力评价和负性道德评价对低群体认同个体的群体内疚具有促进作用;高群体认同个体的群体愤怒始终高于低群体认同个体。结果表明,高群体认同个体的群体内疚不易受社会评价的影响;而低群体认同个体在受到负性道德评价和正性能力评价时,群体内疚体验更强烈;群体愤怒只受群体认同强度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创造性人才的成长规律和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由自我探索期、集中训练期、才华展露与领域定向期、创造期、创造后期五个阶段构成;早期促进经验、研究指引和支持、关键发展阶段是指引这五个阶段的三种主要影响因素;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和创造性社会背景是三种重要的创造性素质;营造创造性环境、实施创造性教育、培养创造性能力、塑造创造性人格是创造性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活动课程培养模式、课堂教学创新模式、高校与中学联合培养模式是三种有效的创造性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社会身份突显性是指那些特定的社会身份在社会情境中启动的可能性。研究表明,通过启动的方法证明了人的多重身份能够促进或者阻碍人们的认知表现。关于自我的研究从自我参照效应扩展到了群体参照效应,社会身份对群体参照效应的影响也表现得尤为明显。本文分别对自我参照效应和群体参照效应的含义、实验范式、心理机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对照分析,特别是对社会身份对群体参照效应具有的特殊影响进行了阐述。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从实验材料、实验范式、因变量指标、被试选取及解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内容上改进,以期丰富和发展这一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13.
批判的质性研究方法论作为当代西方质性研究方法论中的一支,结合了一般质性研究方法论与批判理论的特点,既关注社会中作为行动者的个人及其解放,同时又为以此为对象的研究者提供一套可操作的研究方法理论。批判的质性研究方法理论认为,人在受到压抑或被异化后,总有寻求突破与解放的要求,而现实的行动条件却制约着这种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行动者完全没有获得解放的可能。除了对个人难以控制的行动条件进行大规模的社会变革外,每一位行动者还可以通过反思自身的行动取向,突破经由文化施加的限制获得一定意义上的解放。文化结构与行动意义正是该研究方法论为研究行动取向而建构的两个重要概念。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尝试修订西方的社会支配取向量表。359名大学本科生参与了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支配取向量表修订后包含14个项目,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重测信度和一定的预测效度;中国被试社会支配取向得分普遍比西方的高;中文修订量表不同于西方的单因素或者双因素结构,它包括4个因素,即“反对群体平等”、“赞同优势群体的支配性”、“赞同劣势群体的较低地位”、“赞同维持等级差异”。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有需要才能生存、发挥职能与谋求生存有着质的区别、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的全部职能等三个方面阐述了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的"生存之本";讨论了加强对高职院校内部社会服务的研究、突出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特色、注重社会服务的全方位性和直接参与性等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研究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家庭关系对留守青少年社会创造性的影响,研究选取663名初中生作为被试,匿名填写人口学问卷、亲子亲合问卷、关系质量问卷、自尊量表和社会创造性倾向问卷,考察在不同留守状况下,家庭关系对青少年社会创造性的直接与间接效应以及自尊在其中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不同留守状况的青少年的祖孙关系存在差异,但是在亲子关系、自尊和社会创造性上差异均不显著;(2)亲子关系、祖孙关系既直接影响社会创造性,也通过自尊对社会创造性产生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17.
老年群体蕴含着经济发展的人才资源,是社会的宝贵财富,老年人具有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会产生新的价值。挖掘和充分利用老年人的智能是建设美好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以艺术教育为载体的地方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能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的和谐发展,能使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更有效地服务于城市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新农村文化建设.在实践中,他表现出地域性、开放性、愉悦性和创造性等特点.依托艺术教育构建地方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模式,要实现活动管理制度化、艺术实践经常化、社团活动群体化、师资队伍专业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采用Maslach职业倦怠通用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来研究监狱警察。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监狱警察和其他警察相比,在情绪耗竭、成就感降低和总倦怠维度,都是监狱警察倦怠程度要高;从总体上来说,监狱警察的职业倦怠状况并不是太严重,但在情绪耗竭上表现得特别严重;监狱警察群体中,在情绪耗竭维度、人格解体维度和成就感降低维度高度倦怠检出率分别为28.4%、13.5%和19.6%;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呈显著的负相关;职业倦怠与神经质、精神质呈显著的正相关,与内外向性呈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以艺术教育为载体的地方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能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的和谐发展,能使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更有效地服务于城市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新农村文化建设。在实践中,他表现出地域性、开放性、愉悦性和创造性等特点。依托艺术教育构建地方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模式,要实现活动管理制度化、艺术实践经常化、社团活动群体化、师资队伍专业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