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在新旧媒体并存发展的全媒体时代,各种媒体之间的竞争空前激烈,新闻策划作为一种有效的应对措施,已经被国内媒体普遍运用。但地市级电视台对新闻策划却没有足够重视。笔者从当前地市级电视台新闻策划的现状出发,提出地市级电视台加强新闻策划的必要性和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浅谈地市级报纸的民生新闻策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菊 《新闻世界》2010,(5):18-19
社会信息爆炸的时代,地市级报纸要想展现自己的优势,树立自己的媒体形象还在于是否有成功的新闻策划。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地市级报纸如何因地制宜地做好新闻策划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首脑、政要人物当然属于超级的新闻人物。他们本身就是一个新闻的富矿,是媒体最大的“卖点”。这种新闻价值是由这些人物身份的极特殊性所决定的。 对于地市级的媒体来说,当地的党政主要领导同样也是这一方的特殊人物,是这个地市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人物。他们的思维、工作方式和态度,甚至于他们的性格对这个地方的作用和影响都是非常大的。他们同样也是地市级媒体所应挖掘的“新闻富矿”。但是当他们出现在地方媒  相似文献   

4.
<正>在多元化媒体并重的今天,受众习惯于各类娱乐、新闻、时事等形式。甚至一些受众热衷于"八卦",并形成趋势。如当前流行的一句话"且行且珍惜",或某一线影歌星结婚、离婚,在微信上点击率超高,也就有一些媒体迎合而上。但笔者做了二十多年的地市级党报记者,却略有不同的感觉。笔者认为,受众希望主流媒体能对某些报道做深层次的分析,以帮助他们对事物获得深层次的理性分析,而不是一味地叙述表象。无论是对国际、国内  相似文献   

5.
会议新闻,是各媒体的必有新闻。但如何报道好会议新闻,又是各媒体深感棘手的难题。在新闻改革中,改革会议新闻似乎成了常有话题。会议里有新闻吗?当然有,而且有含金量很高的新闻。在我国,党代会、人代会等重要会议就是世界各媒体关注的焦点,境内外记者往往为多争一张入场券而费尽心机。媒体受众爱看会议新闻吗?我曾为此作过调查,答案是肯定的。市县、乡镇的干部是经常要看会议新闻的,他们需从中了解上级工作的部署、指导思想及实施意见。那么,普通百姓呢?他们虽不像干部们那样经常看,但对重要会议同样十分关注。党的十五大、去年“七一”江泽民总书记作重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民主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新闻媒体作为舆论监督的重要力量也越来越多地介入社会生活,并在舆论监督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地市级新闻媒体若想有效实施舆论监督,就得面临着比中央媒体及省级媒体更多的因难与问题。究竟难题从何而来?地市级新闻媒体又该怎样立足自身优势,破解重重难题,更好地履行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职能?在本文中,笔者将试图结合新闻实践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如今,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正处于一个如火如荼的进程中。拥有一支热爱新闻事业、懂得新兴媒体传播规律和具有全媒体技能的人才队伍,是建成新型主流媒体、实现深度融合发展的关键。但从目前来看,缺乏媒体融合发展所需的技术人才,几乎是所有传统主流媒体的短板,是限制媒体深度融合的瓶颈。因此,在技术具备、改革观念已经形成的背景下,如何在媒体融合中抓好人才培养这个关键,尽快形成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是媒体融合进程中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多年以来,笔者所在的地市级媒体赣南日报社加快了对人才培养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本文以此为例,总结该报人才队伍建设的经验,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坚持新闻本地化 时政类新闻在及时报道本地政治经济资讯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省级以上媒体虽然比地市级媒体实力雄厚,但报道本地的新闻太少,本地媒体虽然相对单薄,但讲的大多为本地新闻.本地新闻在当地观众心目中有着特殊的、难以割合的天然情愫.新闻本地化大有可为.因为受众身在当地,自然密切关注身边所发生一切,观看本地媒体报道的本地新闻,所报道的人与事有接近性,所披露的当地政治经济资讯与自己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9.
信息时代的媒体竞争,在很大意义上不仅是新闻题材的竞争,更是新闻解读的竞争。而能够对新闻进行"解读"的利器,莫过于新闻评论了。当前,媒体新闻"同质"现象非常普遍,主要新闻都差不多",你有我有全都有",缺乏个性。在这种情形下,人们需要了解新闻,更需要了解新闻背后的信息,了解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江苏108名高职新闻从业人员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目前媒体的骨干新闻从业人员对工作满意度较高,而且越是对工作满意度高的人工作越投入。对于他们工作投入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他们认为自己的职业对社会很重要。事实上,他们因为想象自己的工作受到社会重视而勤奋工作。我们认为,这种重要性的想象既对新闻从业人员的工作投入度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又会带来不可避免的负面作用。因为过于自信和缺乏自我反思,重要性的想象也可能蒙蔽媒体精英的判断,可以成为阻碍媒体变革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民生新闻,就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能够以真实的平民视点,贴近的报道方式,现场的新闻故事,快速的记者行动,突出新闻的时效性和现场感来反映事实,但也存在新闻事实了解不深入、新闻缺乏深度等问题,因此,地市级新闻媒体要办好办活民生新闻,一定要讲究政治性真实性,要提前策划,注重创新。  相似文献   

12.
周晖 《新闻实践》2001,(4):45-46
作为地市级新闻媒体的记者,由于报道范围的限制,常常会有人抱怨:长年守在一个小圈子里面,不仅容易形成报道的俗套,而且难以抓到像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新华社等大媒体所刊载的具有重大影响的新闻题材,要想写出省级以上的获奖作品也不容易。 的确,地市级媒体无论在人力、物力及技术装备上,或是在报道面及报道深度、力度上,确实与大报大台不能相比,但这是否就意味着地市媒体记者就无法捕捉到在全国叫响的好新闻呢?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在历届中国新闻奖、范长江新闻奖等重要奖项的获奖名单上,我们不难发现,地市级媒体的新闻精品也占据了相当的比例,而这些获奖作品的一个共性就是: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活的地方特色,同时又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反响。笔者以为,这种“人无而我独有”的“土特产新闻”正是地市级媒体应该主攻的“重头戏”,这种新闻也是  相似文献   

13.
目前,央视和省级媒体大多都建立了突发重大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但对地市级媒体来说,还没有提上日程。近年来,随着媒体竞争的加剧,尤其是互联网和手机作为新闻发布载体影响力日益增强,新闻价值和传播价值逐渐成为各种媒体不得不思考和追求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李琳 《新闻实践》2007,(12):56-56
地市级党报的县市新闻占有较大比重。在县市新闻中,工作性报道又尤为突出,但工作性报道往往缺乏可读性,新闻也是大同小异,不是成就报道,就是经验之谈,宣传效果差,推动工作乏力。  相似文献   

15.
散文,作为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文学体裁,可以说是最自由的文体;时政新闻,作为主流媒体不可或缺的一类报道手法,几乎是最刻板的存在。在多年的新闻工作实践中,笔者作为地市级党报记者,长期跟随地方党委主要领导采访,在不断思  相似文献   

16.
张栩 《大观周刊》2012,(35):164-164
本文根据笔者的实际工作情况,对地市级电视台就如何办好时政新闻作出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国外媒体的绩效考核与薪酬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新闻绩效考核制度相对模糊,很多国外媒体人士对十我国新闻绩效考核的做法甚是惊奇。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有一些媒体就采用了这一制度,或相近似的制度和方法。了解媒体如何评价记和编辑的工作、评价结果与薪酬有怎样的联系等问题,有助于我国媒体对照现存制度,反观自身存在的问题,改善内部管理制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时政报道是党报宣传报道的重头戏,是确保党报功能作用有效发挥的基础品牌。当前,随着新闻媒介的多样化发展,群众获取新闻信息越发便捷,渠道也越发广阔,这就给地市级党报的时政报道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作为一名时政新闻记者,通过总结几年来工作在新闻一线吸取的教训和积累的经验,对于如何做好纸质媒体的时政报道工作,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9.
在央视和省台的强势传播和覆盖下,全国地市级电视媒体一直处在夹缝之中,其实力明显处于劣势.行业之外,由干所处地市级媒体的特殊性,受体制、机制的制约,加之来自方方面面干预,人才资源、设备条件也不能适应电视事业发展的需要,真有雪上加霜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地市级电视台新闻节目出路在何方?笔者以为,对地市级电视台而言,提出新闻立台不识为明智的选择.本文就地市级电视台办好新闻节目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带来的自媒体时代,使人人成为媒体人,新闻业又重回咖啡馆时代——网络咖啡馆。拥有一个更具参与性和社会性、新闻来源多样化和传播范围广的新闻环境,确实是件好事,但大量没有受过新闻专业培训的人有了麦克风,他们有着非常朴素的传播理念,缺乏负责任的报道精神,这也造成了网络舆情的复杂性远远大于从前。在这个传播环境中,笔者总结了网络自媒体时代舆情产生的几条"定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