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东慧 《兰台世界》2005,(13):58-59
时值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我们凭吊范筑先这位英雄.追忆起范将军那精忠报国的浩然正气,我们仍激动不已.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日军入侵的紧要关头,他积极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下,范筑先与中共鲁西北地方党组织结成了牢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广泛动员民众,建立抗日政权和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争,共同创建了鲁西北抗日根据地,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谱写了光辉壮丽的一页.  相似文献   

2.
时值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我们凭吊范筑先这位英雄。追忆起范将军那精忠报国的浩然正气,我们仍激动不已。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日军入侵的紧要关头,他积极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下,范筑先与中共鲁西北地方党组织结成了牢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广泛动员民众,建立抗日政权和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争,共同创建了鲁西北抗日根据地,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谱写了光辉壮丽的一页。范筑先1882年生于河北省馆陶县。1904年,22岁的范筑先离乡投军,加入北洋军第四镇,当备补兵、副兵、正目。后调入天津北洋陆军讲武堂炮…  相似文献   

3.
《抗战日报》是抗战时期在鲁西北抗日根据地创办的一份"忠实地负责指导与记录鲁西北的抗日战史"的报纸。毛泽东曾为该报题写报头。为了扩大抗日宣传,1937年12月,中共鲁西北特委创办了《抗战日报》油印版。办报宗旨是"建设抗战文化,肃清汉奸言论"。初创时期,只是一张刻有3000多字内容  相似文献   

4.
青年学子话商恺李旭丰商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山东在平人,生于1922年。抗日战争初期一1938年参加了鲁西北进步新闻组织“冀鲁青年记者团”,并为当时的抗日战报和战地文化杂志采写文稿。解放战争时期进人人民日报社,“文革”期间被赶到江西鄙阳湖畔五七千校放...  相似文献   

5.
1937年的"七七"事变后,党中央决定于9月6日撤销中央工农民主政府西北办事处,在延安成立陕甘边区政府.八路军新四军又在敌后开辟出十八块抗日根据地,统一由延安的党中央领导.这些解放区内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建立了或正在建立民选的共产党人和各抗日党派及无党派的代表人物合作的政府,亦即地方性的联合政府.  相似文献   

6.
《兰台世界》2014,(S6):93-94
<正>1938-1944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鲁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山东抗日根据地六个战略区之一。因为地处平原地带,可以屏障的地形较少,因此面临复杂、险恶的形势;但边区军民表现出了不惧艰难、不怕牺牲、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革命精神,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成为平原地区游击战争的典型之一,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诗篇。一抗日战争时期,德州区域是冀鲁边区、冀南区、冀鲁豫区3个抗日根据地的结合部,也是日伪军在鲁北、鲁西北的统治中心,面临着复杂、险恶的形势。但是区域内各县不畏艰难、浴血奋战,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  相似文献   

7.
东征胜利结束后,为了扩大和巩固西北根据地,扩大红军,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逼蒋抗日",并策应红二、四方面军北上,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以红一方面军主力组成"西方野战军",任命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鹤亭为参谋长,刘晓为政治部主任,向陕甘宁三省交界地区进攻.……  相似文献   

8.
【题记】我馆收藏的《抗战日报》——抗战期间华北敌后第一个铅印日报,(1938年10月份合订本(复印件))(K4-53-1938)是1988年10月李士钊同志赠予的中共鲁西特委机关报。该报纸虽然只是复印件,却是鲁西北抗战历史中一部分真实的记录,对了解当时全国各地抗日形势和鲁西北的斗争情况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抗战日报》的具体介绍《抗战日报》报头是齐燕铭同志写的正楷字,下面  相似文献   

9.
1937年9、10月间,日寇沿津浦、平汉两线继续南犯,山东岌岌可危,大批平津流亡学生和山东部分爱国青年都汇集到济南。中共山东省委动员了几百人考入第三路军政治工作人员训练班。有二百四十多人(其中有不少共产党员和民先队员),经过训练后被分配到聊城工作。中共鲁西北特委把这支力量和当地党的力量组织起来,积极地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0月下旬和11月上旬,国民党的军队和政府官员纷纷南逃,社会动荡不安。面对这种形势,鲁西北特委的同志,劝说山东第六行政区专员范筑先  相似文献   

10.
王艳梭  王飞 《档案天地》2012,(12):13-18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近代史取得全面胜利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时期是我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阶段,抗战中我党始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开辟了广  相似文献   

11.
"西安事变"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由于抗日形势的发展和重要,吸收新生力量,增强抗日队伍是当时刻不容缓的一项政治任务.为争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参加到抗日战场上去,红军在西安七贤庄成立了"红军联络处"进行半公开的活动.  相似文献   

12.
“西安事变”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由于抗日形势的发展和重要,吸收新生力量,增强抗日队伍是当时刻不容缓的一项政治任务。为争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参加到抗日战场上去,红军在西安七贤庄成立了“红军联络处”进行半公开的活动。  相似文献   

13.
三、抗日战争阶段(1937—1945年)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全面侵略后,国民党和共产党开始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出版事业也曲折地向前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革命根据地的出版事业,尽管物质条件十分困难,仍然出版了不少书报杂志,呈现出蓬勃气象。  相似文献   

14.
刘丽  王家平 《兰台世界》2012,(19):50-51
全面抗战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到民主对于抗日的重要性,毛泽东指出:"抗日与民主互为条件……民主是抗日的保证,抗日能给予民主运动发展以有利条件。"[1]274因此,党把抗日和民主结合起来,在抗日根据地领导各阶级、各阶层进行民主政治建设,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一、制定颁布一系列指导根据地民主政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及条例全面抗战开始以后,为了动员一切可以  相似文献   

15.
抗战爆发后,河南各地会门武装乘乱崛起。他们抗日抵匪、保家卫乡,成为了一支重要的武装力量,引起了各方势力关注。中国共产党为团结争取河南会门武装积极抗日,正确运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对各地会门武装进行了积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在从国内革命战争转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过程中,正确处理了民族矛盾和国内阶级矛盾的关系,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这一策略的演变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33,年1月到1935年8月“八一宣言”发表前,是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  相似文献   

17.
蔡青 《黑龙江档案》2013,(5):111-111
"九·一八"事变后,哈尔滨文化界进步人士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积极组织进步团体,利用戏剧等特殊形式,隐蔽曲折地揭露日本侵略者,开展抗日宣传和革命文艺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赵兰 《档案天地》2012,(7):15-19
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特殊情况下,为团结各阶级一致抗日所实行的一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土地政策,晋察冀边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最早在华北敌后创建的一块面积最大的抗日根据地,其范围主要包括山西、河北、察哈尔、热河、辽宁五省各一部。抗日战争时期  相似文献   

19.
鲁棉一号在山东推广后,增产效果显著,1980年种植850万亩,平均每亩增产25%,增产皮棉255万担,收入5.5亿元,这对改变山东棉区特别是鲁西北四区的面貌,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起了重大作用。鲁棉一号的育成和推广,有力地证明,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科技成果一旦运用于生产建设,就能产生  相似文献   

20.
红军西路军左支队能够进驻新疆有着深刻的历史条件。左支队进驻新疆保障了国际交通线的畅通,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同时也为建设抗日大后方及新疆经济文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