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 :这节课我们重点讨论《项链》这篇小说精巧的构思。玛蒂尔德终于有了这么一次机会 ,她花去丈夫的四万法郎积蓄 ,做了一套漂亮的衣服 ,又借了一串华丽的钻石项链 ,晚会上她又出尽了风头 ,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如果故事到此 ,并没有丢项链 ,玛蒂尔德又回到原来的生活 ,终其一生 ,同学们认为如何 ?(讨论 ,情形热烈 )生甲 :那就只是一个平常的故事 ,情节无波折 ,读来平淡无味。生乙 :如此 ,玛蒂尔德爱慕虚荣的性格特征就不能充分表现出来。生丙 :那样 ,主题不深入 ,讽刺性不强。师小结 :所以丢项链是情节发展之必然 ,又是人物性格使然 ,此为作…  相似文献   

2.
善与恶     
上《识字六》前,同事告诉我她的上法和体会,听后也想尝试一下。初读了课文,出示第一部分“美对丑,爱对恨……”“看到这些词语,老师想到一个故事。”“什么故事?”学生马上问。“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这个故事音乐老师在课上也讲过,“你觉得黑板上的哪些词语可以送给白雪公主?为什么?”孩子们想了想:“真诚,因为白雪公主是真心对小矮人们好的。”“助人为乐,她帮小矮人扫地,很勤劳。”“美,她长得很美。”“爱,她还很爱自己的爸爸妈妈。”……“故事中的小矮人、王后、王子呢?你想把哪些词语送给他们?和同桌说一说。”孩子们在下面说得…  相似文献   

3.
在法国文学大师莫泊桑的《项链》中,玛蒂尔德是当然的主角,而且作者对她的心理活动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刻画,描述了她在整个故事中的心理轨迹。如果把“项链”的故事看作是一条路,那么可以分为这样几段:夜会前——夜会中——丢项链——还项链——明真相。而对玛蒂尔德的心理变化来说,有两处可以称为“拐点”,它们一明一暗,是人物思想性格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表达作者对其人物情感态度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4.
最贵的项链     
店主站在柜台后,百无聊赖地望着窗外。一个女孩走过来,整张脸都贴在了橱窗上,出神地盯着那条蓝宝石项链看。她说:“我想给我姐姐买这条项链。您能包装得漂亮一点吗?”店主怀疑地打量着小女孩,说:“你有多少钱?”小女孩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手帕小心翼翼地解开所有的结,然后摊在柜台上,兴奋地说:“这些可以吗?”她拿出来的不过是几枚硬币而已。她说:“今天是姐姐的生日,我想把它当做礼物送给她。自从妈妈去世以后,她就像妈妈一样照顾我们,我相信她一定会喜欢这条项链的,因为项链的颜色就像她的眼睛一样。”店主拿出了那条项链,装在一个小盒子里,…  相似文献   

5.
克服虚荣心     
【我看我读】法国著名文学家莫泊桑的小说《项链》中描写到:路瓦栽夫人虚荣心十足,为了在一次宴会上出风头,特意从女友那里借来一条项链。当她戴着项链在宴会上出现的时候,引起了全场人的赞叹与奉承,她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不幸的是,在回家的路上,这条项链丢失了。为了赔偿这价值36000法郎的项链,她负了重债。之后,她整整十年节衣缩食才还清了债务。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时对方告诉她丢失的项链是假的。路瓦栽夫人通过“打肿脸充胖子”的方式来显示自我,面子观念的驱动,使她吃尽了苦头。这是由虚荣心招来的灾祸。有…  相似文献   

6.
圣诞礼物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外国小女孩,她美丽的妈妈病倒了,病得头发都快掉光了。圣诞节来临前,小女孩到药店去给妈妈买药,路过一家商店时,她看到橱窗里摆着一款漂亮的黄色假发,她就想:“这假发真像妈妈的头发呀,如果我把它作为圣诞礼物送给妈妈,那该有多好啊!”于是,小女孩溜进商店,找到那个大胡子老板说:“叔叔,我用我这条项链换这套假发可以吗?”大胡子老板看了看她的项链说:“孩子,你这条项链最多值两块钱,而这假发是要15块钱的。”小女孩红着脸窘住了,她恳求老板千万留着假发,她一定会再找些东西来换的。接下来的几天小女孩想尽了一切办法去赚…  相似文献   

7.
无价的项链     
店主站在柜台后面,百无聊赖地望着窗外。一个小女孩走过来,整张脸都贴在了橱窗上,出神地盯着那条蓝宝石项链看。她说:“我想买给我姐姐。您能包装得漂亮一点吗?”店主狐疑地打量着小女孩,说:“你有多少钱?”小女孩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手帕,小心翼翼地解开所有的结,然后摊在柜台上,兴奋地说:“这些可以吗?”她拿出来的不过是几枚硬币而已。她说:“今天是姐姐的生日,我想把它当作礼物送给她。自从妈妈去世以后,她就像妈妈一样照顾我们,我相信她一定会喜欢这条项链的,因为项链的颜色就像她的眼睛一样。”店主拿出了那条项链,装在一个小盒子里,用一…  相似文献   

8.
我喜欢读书,活到70多岁当然读了不少书,但并不是“读书”都有故事可讲。像现在,每天晚上睡觉之前,我总是要找本书随便翻翻,这大概没有什么故事可讲了。但有时读一本书会影响你一生,会是一个美丽的故事。这个故事会让你常常记起,甚至你会一次又一次地向别人讲述。1950年我还是北大哲学系三年级的学生,现在是我妻子的乐黛云,她是北大中文系二年级的学生,我们一起在北大青年团工作。有一天乐黛云拿了伏契克的《绞索套在脖子上的报告》给我看,她说:“这本书表现的对人类的爱深深地打动了我,我想你会喜欢它。这本书是捷克共产党员伏契克在1943年…  相似文献   

9.
大梨和小梨     
我的女儿已两岁半了。为了启迪孩子智慧,培养好的品德,我便时常给女儿讲些童话,生活故事等,她常常听得入神。一则故事多讲几遍,她便能断断续续地复述。一次,我给她讲《孔融让梨》的故事,讲完后,我问她:“孔融为什么拿小梨,而不拿大梨?”她稚气地回答:“因为小梨削好了皮,大梨没有削好皮。”我听了又好气又好笑,真想批评她,但转念一想,她毕竟还只有两岁半,能这样回答也是动了脑筋的。于是我在以后几次复述这则故事时,就着重强调了孔融因为人小吃小梨,而把大梨让  相似文献   

10.
一次女儿又缠着我跟她讲故事。我们拉勾协定,一人讲一个,“铜锤、剪、布”,谁输谁先讲。 我讲的故事是《龟兔赛跑》。我刚讲完,女儿便大声宣布:“我讲的故事是《第二次龟兔赛跑》。”当时我感到很惊讶,不知道小家伙用的什么心计,我静静地听着。 “兔子第一次比赛输给了乌龟以后,心里很难过,伤心地哭了。兔子回去后,爸爸批评了它,妈妈告诉了它失败的原因。过了几天,兔子和乌龟约好进  相似文献   

11.
在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翻译作品中,《项链》可谓一篇精心打造之作。在综合几种译本之长后,它的魅力已不限于对曲折故事的忠实转述,对优美语言的流畅传达,而且也体现于对作品神韵的微妙展示。这在作品利用副词蓄势以强化和导引情节,造成山重水复、峰回路转的叙事效果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使作品的语言陡生出耐人揣摩的深长意味。一,副词放大了主人公欲望与处境的反差,为女主人公借项链蓄积了足够的助力。作品一开篇,即为我们呈献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也”:“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既然如此,她当然获得了过上华贵生活的“出身”———“…  相似文献   

12.
刘洁 《学前教育》2022,(8):26-27
<正>周五,晴天从幼儿园回到家,姥姥发现她没有往日的欢愉,小表情中透出一丝的郁闷。姥姥关切地问:“晴天,幼儿园有什么新鲜的事跟姥姥说说。”晴天闷闷地说:“没什么新鲜的事,都很平常。”见她不想说,姥姥也没有再追问,跟二宝晴朗玩去了。过了一会儿,晴天凑过来说:“我们幼儿园要进行故事比赛,评选故事大王了。”姥姥饶有兴趣地说:“太有意思了!你想讲什么故事?”晴天丧气地说:“一点也没有意思,我不会讲故事。”姥姥反驳说:“谁说你不会讲故事的?你讲的《西游记》每次都逗得姥姥哈哈笑!你讲的《三国演义》,好多故事我都不知道。”  相似文献   

13.
“什么?!”玛蒂尔德顿时大惊失色。佛来思节夫人充满同情地望着这个苦命人,无奈地点点头:“要不这样,亲爱的,我把项链还给你,或者把差价补给你……”她没再说下去,因为玛蒂尔德不在听。她只是茫然地望着她,怔怔地不出一语。……路瓦栽兴高采烈地回来了:“嗨,这可真好,债都还清了。这是件值得庆贺的事儿。”玛蒂尔德神思恍惚地坐着。路瓦栽坐在她的脚旁:“发生了什么事,亲爱的?”“假的,假的,那是假的……”路瓦栽大惑不解,摇着她的肩:“什么?什么是假的?”“项链!”玛蒂尔德终于迸出了哭声,“项链!十年,十年的辛苦全部白费了!哦,上帝啊,十年…  相似文献   

14.
写作理论     
女儿不足四岁,小甲班。要考试,复述学过的故事,家长记录下来,上交老师,让她讲。讲了一个《小兔乖乖》,很好。还有《拔萝卜》“有个老爷爷种了一个萝卜,他对萝卜说……”卡壳了。要她好好想,她凝神了一会,忽然对我说:“爸爸,我脑袋里面在说话,很轻很轻。”我有点惊讶:“对了对了,那里你在想,是你自己在说话。”大学里上写作课,我在讲台上对学生讲,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化,要不  相似文献   

15.
爱美无罪     
在讲解《项链》这篇课文时,语文老师问我们:“路瓦栽夫人参加舞会前找别人借项链说明了什么?”正当我们百思不得其解时,老师失望地抛出“标准答案”:“这充分说明了她爱慕虚荣的性格。”异哉!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女人为尤甚,何故独不容路瓦栽夫人耶?爱美之于女人是无罪的,就像花之于春天是没有错的我想这大概也是“妩媚”、“婀娜”之类的词都以“女”字作偏旁的原因吧。语文老师也是女性,真不知她颈上那金灿灿的项链,是否也说明她爱慕虚荣呢?爱美无罪@陈岱$湖北大冶市第一中学!学生  相似文献   

16.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美女蛇到底是一个什么形象?目前大家的说法不一。有的认为美女蛇是个反面形象,是“现代评论”派的象征,鲁迅是想借这个故事捎带刺一下时刻想吃他肉的“现代评论”派(这是一种传统看法)。有的认为“这是个迷信故事,吓唬孩子的,也可以说鲁迅在批判这个迷信故事。”(李何林:《十五篇鲁迅作品问题解答》)“作者对这个故事显然是采取批判的否定的态度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当时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迷信思想。”(徐州师院中文系:《散文选讲》)另外有人更进一步批判和否定了这个形象,认为美女蛇不仅象征现代评论派,而且是阴险、狡猾的阶级敌人的化身。如一九七九年九月江苏人民出版社的《鲁迅散文选讲》说:“这个故事长期流传在民间,影响比较大。它有一定的封建迷信色彩……这对少  相似文献   

17.
淘淘的故事     
不知道咬不咬人淘淘去找自己的同学,在同学家的门口看见一只大狗。同学在门内嚷着:“你怎么还不进来?”淘淘:“这只狗咬不咬人?”同学:“我们也很想知道,因为它是今天才来的!”脱口而出淘淘正和山山一起看《一千零一夜》。淘淘:“《一千零一夜》的别名叫什么?”山山:“《一千零一夜》哪有什么别名?真是天方夜谭!”肚脐淘淘对肚脐很好奇,就问爸爸。爸爸把脐带连着胎儿与母体的道理简单地讲了一下,说:“婴儿离开母体之后,医生把脐带剪断,并打了一个结,后来就成了肚脐。”淘淘说:“那医生为什么不打个蝴蝶结?”31淘淘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个温馨感人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外国小女孩,她美丽的妈妈病倒了,病得头发都掉光了。圣诞节来临前,小女孩到药店给妈妈买药,路过一家商店时,她看见橱窗里摆着一款漂亮的黄颜色假发,她就想:这假发真像妈妈的头发啊。如果我把它作为圣诞礼物送给妈妈,那该有多好啊。于是,这个小女孩进了商店,找到那个大胡子老板说:“叔叔,我用这条项链换这顶假发可以吗?”大胡子老板看了看她的项链:“孩子,你这项链最多值两块钱,而这假发是要十五块钱的。”小女孩红着脸窘住了,她恳求老板千万别卖掉假发,她一定会再找些东西来换…  相似文献   

19.
莫泊桑是十九世纪法国的著名小说家,曾被同时代人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他的短篇小说,描绘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但刻划得最为鲜明深刻的是一系列小市民形象。《项链》是脍灸人口的名篇,女主角路瓦栽夫人是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她只因为“没有陪嫁的资产”,没有“体面人”“认识”她,嫁给了一个小职员。但她却很不甘心贫困,一心向往豪华的社交生活。为了出席一次教育部长邀请的舞会,她不惜花去丈夫的全部积蓄买了一件衣服,又从朋友佛来思节夫人那儿借来了首饰——一串项链。结果,她在晚会上“比所有的女宾都漂亮、高雅、迷人”。她光采照人,出尽了风头,欢乐之余发现丢掉了  相似文献   

20.
《项链》是莫泊桑短篇小说的公认精品。特别是“连上帝也没法料到的”巧妙结尾,更让人惊叹不已。对《项链》情节结构构思的评价许多人认为已有定评,不存异议,至少笔者从未设想要运用“逆向思维”来一番质疑。不料最近偶然翻书见到一种新调:高中语文第三册《项链》课文前面编者有一大段“预习提示”,编者说:“有人认为:作者在结尾才说出项链的是假的是耍了一个花招,欺骗读者,想表现其构思巧妙”。就是说莫泊桑有点卖弄技巧。其实意义不大。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