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包公传说的"神判"情节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公传说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是民间断案传说的代表,其中许多经典情节耐人寻味.本文通过对传说中的"神判"情节的进行分类梳理,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该情节在传说流传中的重要作用,由此展现了促使情节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2.
"情节"这个论题一直受到西方文论家们的广泛关注,它是戏剧和叙事类文学的一个基本构成要素.随着时代的变化和文学自身的发展,"情节"的内涵及其在文学中的地位也发生了改变.本文将在西方文学发展历程的回顾中,分析"情节"的发展演变及其演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杨晶晶 《考试周刊》2011,(18):117-118
一、研究目的 1.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是否有助于分析英语戏剧的情节及角色的性格特征?笔者想通过此项研究证明语料库是否有助于分析戏剧的剧情和情节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叙述情节和描写环境,形象而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载。人物、环境和故事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我进行小说阅读教学具体步骤一般都是抓住“三要素”这样设计的:一、了解分析情节结构;二、鉴赏人物形象;三、分析环境。一、分析情节结构情节是作品中所描写的事件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它由一系列具有矛盾冲突的具体事件组成,矛盾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就构成了情节。小说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分析故事情节,指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一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理清结构,小说的情节大体由开端、发展、高潮…  相似文献   

5.
在所有叙事类艺术作品中,悬念的运用都是不可或缺的.在电视连续剧中,悬念在推动情节发展上更有其独特的作用.所谓的悬念就是对情节的一种搁置.在一部电视连续剧中,不仅要设置一个整体的悬念,还要在每集当中设置各自的悬念,由此将整部作品连接起来.悬念实现的方式有对事物发展中潜在危险或喜悦的搁置;有由于情节突转造成的搁置;有对激化的冲突进行的搁置.  相似文献   

6.
赵晓杨 《华章》2007,(11):213-214
本文采用结构主义批评方法,选取唐传奇中五个著名的豪侠类故事进行结构主义分析,认为:这类豪侠故事存在着模型化的发展情节及和与此对应的行动元,并执行着相应的功能;其结构模式存在着对立而又相辅相成的二元组合,如男尊-女卑、正义-非正义、无能-超能、束缚-自由等;作品情节的偶然性与结局的必然性印证了普罗普关于民间童话故事的神话原型的回归情节.  相似文献   

7.
情节的问题是一个老问题.高尔基说,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说得实在一些,情节也就是一组以上能显示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或事件.不过,情节在每个具体的作家手里,又会呈现出多姿多态的风貌.有的喜欢用第一人称来牵动情节,有的则喜欢用第三人称驱使情节;有的善欢以人物经历为线索来结构故事,有的则喜欢以中心事件为主干来安排故事;有的喜欢用单线直进的形式,有的则喜欢用双管直下或多线交叉的方法;有的喜欢截取生活的横面,象截取大树的一  相似文献   

8.
新编古装剧<李香君>是一部思想性、艺术性都比较强的本子,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李香君>的成功之处主要表现在:主题鲜明,情节感人;继承发展,兼收并蓄;重笔浓彩,刻画人物.而剧情冲突不够、情节设计有待商榷等,则是本剧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9.
李庆陆 《初中生》2014,(Z3):39-42
正考点透视1.梳理情节。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用填空(或表格)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分析某一情节的作用。2.赏析人物。指出人物描写的方法,并说明好处或作用;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3.分析环境。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语句分析其作用。4.领悟主旨。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阐释小说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体育电影是体育产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产体育电影发展现状并不太理想.本文以体育电影《光辉岁月》为参考,分析其成功原因:情节动人、情感真实;人物形象刻画生动;发扬体育精神,关注社会现实;对电影有敬业精神和匠心精神等,探究国产体育电影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中的诗词与书中情节的发展、人物的性格、命运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林黛玉作为书中最重要人物之一,其名下所作诗歌更是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本文试图联系书中人物性格刻画、情节发展等方面对她名下所作的一些代表作品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2.
阳崇娟 《现代语文》2010,(8):101-102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的情节结构,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结合文章,理解情节运行的基本模式及摇摆的相关知识; 3.初步了解情节运行的动力“危机爆发”; 4.理解文章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两汉乐府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叙事诗的成熟.乐府诗成熟精湛的叙事艺术主要体现在:选材具有典型性、戏剧性和新奇性;叙事情节完整,波澜起伏,引人入胜;详略得当,注重细节描写,并且善用对话方式推动情节发展;人物形象鲜明生动,通过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展现人物个性化的性格.  相似文献   

14.
舒伯特的《魔王》是戏剧性艺术歌曲的典范.本文主要从戏剧欣赏的角度解读《魔王》艺术歌曲的戏剧性,认为《魔王》创作了有思想、性格与情感的戏剧人物形象;用"紧张气氛、情节结构、朗诵调、对话"推动戏剧情节的发展;凸显了高度集中的戏剧冲突;具有强烈的戏剧性.  相似文献   

15.
小说教学、鉴赏和创作中应特别注意处理人物与情节之间的联系。情节的设置要与人物的性格相吻合;要围绕人物形象的刻画,恰当设置情节发展阶段;要特别注重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形象;要根据刻画任务形象的需要,布置情节的详略;要注意通过调节情节的紧张与舒缓的节奏,突出人的形象。  相似文献   

16.
燕卜荪在《牧歌的几种变体》中所提出的"双重情节分析法"是从情节入手对作品进行细读的方法.燕卜荪认为,一切文学作品都存在着"史诗-牧歌"的双重结构,这种双重结构的特点在于并列性、一致性和内在联系.因此,从双重情节入手,是分析一切文学作品的最佳途径.双重情节分析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但它在文学作品、特别是叙事性作品的分析方面,确实具有启发意义.正是由于燕卜荪不懈地探索,才使得批评方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从而避免了大而无当的理论研究,使文学研究逐步走上从作品实际出发的健康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编稿采撷录     
分析小说应该从分析情节入手作家杜鹏程在《关于情节——塑造人物中的一个问题》一文中曾说:“人物性格的形成是和选择情节联系在一起的,一块进行的。或者说,情节是随着性格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性格的改变而改变。”这虽是以人物形象的塑造这一角度来谈的,但给我们小说教学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却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它告诉我们:情节就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随着情节的展开,人物的思想活动也在发生变化。特别是情  相似文献   

18.
《粱祝》小提琴协奏曲用音乐的形式艺术地再现了《粱山伯与祝英台》这一民间传说中的爱情故事.乐曲按照故事的情节发展进行构思布局,综合采用交响乐与中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将爱情故事的主要情节概括为三大乐章.音乐形象如有眼前;音乐意境让人迷醉.本文分析了这首乐曲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音乐特色与高超的演奏技巧,给人们欣赏这首凄美圣洁的经典乐曲提供重要的指导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新作文》2007,(Z1)
知识点1.认识什么是冲突,什么是情节;2.明白情节要逐步升级;3.学习五步升级法。  相似文献   

20.
阅读这篇小说,可分如下几个步骤进行:一、情节分析,集中解决两个问题:①作品安排了那些情节?②情节安排的构思艺术.提示①:本篇共安排了八个情节:1、苏比在麦迪生广场盘算怎样过冬(故事的发生):2、苏比进一家豪华的饭馆企图犯罪;3、苏比砸商店玻璃橱窗;4、苏比再进一家小饭馆犯罪;5、苏比在警察眼皮底下调戏一陌生女子;6、苏比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