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语·子路》章:"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所说的"和"与"同",是他哲学思想中一对对立的哲学范畴。"和"指不同事物之间的协调、统一、平衡,而"同"与"和"这一范畴相对,指事物的绝对等同。"和而不同",是指事物之间的协调、统一、平衡,但又不等同,不是没有矛盾;认为对立面的和谐、统一是事物存在、发展的基础和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2.
应该说,"和谐"更多地带有中国文化的烙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各学各派共同的精髓,其道义宏大.深入考察"和谐"的意义,发现其内涵可以凝聚在"和而不同"这四个字中.换言之,和谐并不来自于事物的同一,而恰恰来自于事物不同方面的对立统一.在"不同"的基础上形成"同",这才是"和",才能促进事物发展.大凡人类的大智慧都是相通的,这不正是世间万物联系发展的矛盾统一规律吗?  相似文献   

3.
最近,中国国家领导人提出和平崛起的发展理念,这种理念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和而不同"、"以和为贵"、"和谐以共生长"传统 "和"的文化的继承、发展、创新,即由"和而不同"到"求同存异",由"以和为贵"到"和平共处",由"和谐以共生长"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意思是说要在"不同"的基础上形成"和"。第二届全国高中思想政治卓越课堂观摩及研讨会上,六位教师的精彩展示让我们领略到各具特色的教学魅力,带给我们不同的体验和感受。几位教师课堂的共性与个性之处何在?以"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三节同课异构展示课为例,我努力思考着、体会着。一、不同的教学情怀,同样自然传统的中学哲学课堂往往会给我们留  相似文献   

5.
《考试》2007,(Z1)
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和而不同"的重要思想,其实质就是倡导不同事物之间的和谐。构建和谐校园就是丰富和发展我国传统的"和合文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江苏淮阴地域文化是周恩来"和而不同"思想形成的重要文化背景."和而不同"思想既不单纯求"同",也不单纯求"异",而是努力寻求二者的最佳结合.周恩来"和而不同"思想在对外交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集团化办学是当前促进教育优质均衡的一项有力举措。在学校办学规模扩大的视域下,要实现优质均衡的愿景,彰显集团各校间的共性和个性,需要聚焦教育的重点领域,从"文化互动"走向"文化创生",从"组织互动"走向"制度创新",从"知识互动"走向"智慧激荡",从"有限资源"到"无限研创",以使集团内师生获得更宽广的发展空间,形成"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的样态。  相似文献   

8.
张春良 《中国教师》2005,(10):57-59
一、“和谐校园”的内涵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和而不同”的重要思想,其实质就是倡导不同事物之间的和谐。“和”与“不同”都是事物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条件。学者乐黛云指出:“‘和’的主要精神就是要协调‘不同’,达到新的和谐统一,使各个不同事物都能得到新的发展,形成不同的新事物。这种追求新的和谐发展的精神,为多元文化共处提供了不尽的思想源泉。”构建和谐校园就是丰富和发展我国传统的“和合文化”。和谐校园的“和谐”源于协调和默契,表现为水乳交融的自然状态,营造的是融洽的人际关系,协调的是各方面利益。和谐校园并非是校园人表面…  相似文献   

9.
中华文化崇尚"和","和"文化始终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流淌。中国"和"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内涵丰富,而"和"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和而不同"的社会观。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史上,"和而不同"的社会观是如何形成与发展的?今天我们应如何继承与弘扬"和"文化,在"和而不同"社会观引导下促进社会治理创新?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理论与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10.
"和而不同"是指以"不同"为前提,在求同存异中推进事物发展。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对于建构世界新秩序具有重要意义。从总体上看,国际社会秩序经历了从无政府状态向有秩序状态的缓慢演进过程,但历史的均衡秩序、霸权秩序、多极化秩序等都不是理想的国际秩序,不利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我们应以"和而不同"的态度处理国际关系,审视世界秩序的基本特征和现实状况,建构"和而不同"的和谐世界,以更好地维护世界新秩序。  相似文献   

11.
朱德全  冯丹 《教育科学》2021,37(1):23-30
"和而不同"是对我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时代要义的精准定位,"和"于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和优质教育的按需供给,"不同"于"不同质""不同步""不平均"的教育发展。然而,当前国家、地方、学校、社会四大治理主体在义务教育治理过程中漠视优质均衡发展的"和而不同",仍然固守基本均衡发展阶段的治理逻辑,唯指标、唯效率、唯标准和单一化的治理举措,致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陷入"去和取同"的发展困境。为充分发挥多元主体的治理效用,可从治理主体所处"制度场域"的制度安排出发,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而不同"的新时代要义为价值取向和行动准则,重构"和而不同"的治理逻辑,促进我国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2.
教育均衡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教育公平的路径和保障。特色学校建设注重通过制度上的创新而非物质上的优质来实现学校的发展,是新时期教育均衡发展的有益探索。"和而不同"的传统思想主张差异中构造和谐、不同中促进发展,是当前特色学校建设的守望与皈依,特色学校建设需要"和而不同"的办学理念和教师队伍来培养"和而不同"的学生个体。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不仅表现在内容上,而且表现在方法上。具体说来,又主要表现为:以立足"三情"来"紧密联系实际",用着眼发展来"抓住事物的根本",因统筹兼顾使辩证方法得到创造性的运用,以勇于批判来发扬科学精神,靠一力创新做到对历史转变的"超群出众"的适应。  相似文献   

14.
【正】"和而不同"是中华古典文化的核心内涵之一,源远流长。《国语·郑语》:"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从古至今,许多学者都对"和而不同"作过不少精辟的论述。"和而不同"是认识万物生成,处理人际关系、民族关系、国际关系,处理不同学术不同文化之间关系的重要原则,是社会发展、学术...  相似文献   

15.
鲁迅与胡适的关系终其始末是"和而不同",其基调是"和",具体表现在:鲁迅对胡适在文学革命中的贡献以及胡适的学术研究成就均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胡适对鲁迅的白话文创作实绩、前期的杂文创作以及小说史研究等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鲁迅和胡适的"和"是统一在其现代文化理念上的"和",而他们的"不同"则是在"和"的前提下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其具体的文化方法和策略的差异上。鲁迅与胡适的"和而不同"恰好说明他们作为觉醒了的"真的人",在确立了现代文化理念之后,其主体性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确立,这确保了五四新文学在其后的继承与发展中并没有被定于一尊,其历史价值和意义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16.
<正>增城市新塘中学是广州市38所"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之一。该校坚持"崇德弘毅,博学善思"的校训,坚持"立德树人、和而不同"的办学理念,践行"互动互惠互探究,求同求异求发展"的教学理念,着力打造"体艺见长、全面发展"的特色品牌,形成了"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的学校精神。  相似文献   

17.
我们常常在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方式来描述偶然性:偶然性 是事物外部的次要原因引起的结果 ", 是由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造成的", 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 偶然性对事物的发展只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以上描述,不仅仅在语言文字上有差异,而且代表了偶然性形成的不同原因和不同表现形式。也就是说,偶然性是具有多样性的,我们有必要对偶然性的具体表现形式进行划分,同时对偶然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进行再认识。一、偶然性的多样性偶然性按不同分类方式表现出不同的形式。(一)按形成的原因不同,偶然性主要有如下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8.
和而不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基本精神,它包含相当丰富的哲学思想。和而不同是指不同事物之间,虽不同但能和谐相处;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和而不同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周洪琪 《考试周刊》2013,(72):32-33
<正>"变式"既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 ,又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在日常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适当地引入"变式",不断地变更问题的情境或改变思维的角度,在保持事物的本质特征不变的情况下,使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不断迁移和变化,让学生从"变化中学会变化",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掌握"四基",发展"四能",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数学素养等具  相似文献   

20.
"和而不同","和"是和谐、统一;"同"是相同、一致。"和而不同"即寻求多元化、差异性的统一发展。语文阅读课教学通过教师、文本、学生三者之间的对话,培养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学生具有个体差异,决定了他们对同一文本的阅读理解有所不同。教师通过和而不同的策略,激发学生的表达意愿,能使学生放飞思维,读出个性化感悟,从而使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