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郑伯克段于鄢》为例,从情节、人物、环境三方面看《左传》的叙事特点。其叙事情节曲折、变化莫测,人物语言个性化,环境描写与叙事的谐调周密直接深刻的影响了后世小说。  相似文献   

2.
《郑伯克段于鄢》是《左传》中的名篇 ,文章以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以叙事来展示人物性格。通过描写郑庄公与其弟为争夺权利而骨肉相残的历史事实 ,揭露了封建道德的虚伪性。  相似文献   

3.
要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提高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要以文选教学为重点,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文选原文,深刻理解字词含义,合理提出问题,认真解决问题,总结知识点,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构建中来,激发学习兴趣,真正掌握阅读文选的方法。本文以《郑伯克段于鄢》为例,探讨文选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仁者未必智慧,智者未必仁厚。《郑伯克段于鄢》的郑伯,我认为是仁者和智者相结合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5.
一、如何理解“有献于公”之“有”的含义。这句话怎么翻译更好?“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  相似文献   

6.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历史著作,同时也是一部文学作品。因而,它不是简单地记载历史事件,而是通过对历史人物形象的具体描写反映社会现实。这种借助形象反映社会人生的手法与文学是趋于一致的。但作为历史著作,《左传》仍然具有不同于文学的叙事角度,即作者只能从旁观者这个固定的视点客观地叙述事物,描写人物的外在语言、行动,只限于使人物和事件在我们眼前通过,而不能像文学家那样,主观地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深处,直接剖析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7.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是《左传》的第一篇文章[1],也是《古文观止》中选录的第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在文学、史学方面的价值由此也可见一斑。前人对该文已多有论述,但论述的重点都主要集中在文章思想内容和人物形象的分析上,很少论及该文的叙事构思艺术。其实,作者在该文的构思上是颇费了苦心的。  相似文献   

8.
与其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不如说语言就是文学的美的基本组成部分,文学与语言不可分离和割裂,人们理解和欣赏文学要靠语言,对文学进行分析要通过语言,领会文学的思想内容要借助语言。《郑伯克段于鄢》的语言运用充分体现了语言与文学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9.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是《左传》的第一篇文章[1],也是《古文观止》中选录的第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在文学、史学方面的价值由此也可见一斑。前人对该文已多有论述,但论述的重点都主要集中在文章思想内容和人物形象的分析上,很少论及该文的叙事构思艺术。其实,作者在该文的构思上是颇费了苦心的。  相似文献   

10.
称谓是言语交际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同一指称对象称谓的转换,可以调节人物之间的社会关系。本文以《郑伯克段于鄢》为例,分析称谓转换所传递出的社会功能,从而进一步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1.
《郑伯克段于鄢》是《左传》里的名篇,清人吴楚材、吴调侯选定的《古文观止》把它列为第一篇,足见其艺术和思想价值。粤教版《语文必修5》也没有忽视它,将其放在第四单元文言文中。对这一千古名篇,教学过程中有必要认真、细致品味。  相似文献   

12.
赵明剑 《中国教师》2009,(Z1):137-139
文言文之所以不同于现代文,是因为它的语言特点。文言文用字比较特殊,有古今字、通假字和异体字,这些现象在文言文里比较突出,学习时需要认真对待;词汇因为发展变化快,古今差别较大,学习时需要细心谨慎辨析;语法古今虽然变化不大,但词类的活用和特殊的句式,与现代汉语也有很大区别,学习时需要掌握文言文的语法规律。只有把握住这三项关键问题,才能够正确理解文言。为了辨明文言文的词汇和语法特点,这里就《郑伯克段于鄢》的文言词汇和语法做一浅析。  相似文献   

13.
《郑伯克段于鄢》是《左传》中的名篇,流传千古,读来朗朗上口,也是今天高校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必修课,笔者梳理此篇,以次讲述《左传》和《春秋》的关系、儒家伦理和政治行为、郑庄公的形象特征、如何促成中国古代小说的叙述模式化、以及其他文言常识等。  相似文献   

14.
《郑伯克段于鄢》是粤教版语文课本必修五的篇目,选自《春秋左氏传》。从中华传统文化"孝"文化对文本进行挖掘,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本中省略的人物的心理动机和情感取向。一、武姜为何罔顾"公弗许"?郑武公在位期间,武姜就多次请求变更继承人,废郑庄公寤生,立共叔段。但是郑武公都没有答应。在郑庄公登上王位之后,武姜不顾丈夫意愿,不惜叛乱,只为实现一己之好。这样的女性,在现代眼光看来也是非常厉害的。男尊女卑的观念早已产生.  相似文献   

15.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是《左传》的第一篇文章[1],也是《古文观止》中选录的第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在文学、史学方面的价值由此也可见一斑。前人对该文已多有论述,但论述的重点都主要集中在文章思想内容和人物形象的分析上,很少论及该文的叙事构思艺术。其实,作者在该文的构思上是颇费了苦心的。  相似文献   

16.
《郑伯克段于鄢》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篇章,也是大多数高中语文教材的必选篇目。语文教学中对郑庄公形象的解读存在诸多争议,本文首先对郑庄公及这一历史事件的接受过程进行梳理,进而以立体化视角观照郑庄公形象所展现的纲常和伦理的冲突,从而达到对这一历史人物的客观、全面、详实的体认。  相似文献   

17.
“郑伯克段于鄢”地理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伯克段于鄢”究竟是怎样的一桩历史公案?受公羊传统的影响,郑庄公处心积虑谋杀弟弟,几乎成了普遍接受的看法。然而,历史事实究竟如何呢?从地理的角度考察当时的政治形势,或可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个合理的解释。庄公即位后,母亲武姜要他把制封给弟弟共叔段。制与虎牢,统言可视为一地,分言则为相邻两城,据险共同构成郑国与周王室的交通要塞。考虑制的重要战略地位,郑庄公拒绝了,但把京封给了共叔段。京虽大城,却非险要,且受制于包括制和国都在内的三座重要城市。共叔段倚仗武姜的支持和京的强大,先收边邑,后北据廪延,南控鄢地,意图夹击郑都。经过二十多年的扩张,控制了便于与卫国联络的黄河渡口延津,以及南部重镇鄢地,几乎占有郑国一半的领土,与庄公势成水火,给郑国公室造成严重威胁。庄公凭借地理优势和民的支持,打败了共叔段。共叔段逃往卫国,途经庄公控制区域,未遇阻拦。这说明,庄公无意杀弟,所谓杀弟之说实为臆断。  相似文献   

18.
《左传》中“郑伯克段于鄢”,是一段著名的公案,原文是这样的:初,郑武公娶于申,日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日“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日:“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日:“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相似文献   

19.
《左传》开篇的“郑伯克段于鄢”事件与先秦“贵族共政”的政治传统和郑国的现实环境有关。清华简(六)《郑武夫人规孺子》一文,不但反映了郑庄公继位之初郑国的朝堂局势和母权影响,而且还从深层次方面揭示了此后郑庄公试图挑战“贵族共政”的政治体制以加强君权的政治意图以及“克段”的缘由。庄公之母“武姜”作为母权代表,也参与到郑国初年君权斗争当中,此处的“母权”应当是“小宗”权力异化试图挑战国君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