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晶 《文学教育(上)》2008,(13):126-128
儿童观,是成人对儿童的观点的总和,包括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跟成人的关系,儿童心理,儿童的教育等等各方面的内容。儿童文学的创作主体主要是成人,而创作客体,也主要是指向儿童。正是儿童文学的这种特殊性,使得成人在创作儿童文学的过程中,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会将自己的儿童观传达给读者。因此某一时期的儿童文学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特定时期的儿童观。  相似文献   

2.
教出个性来─—幼师儿童文学教法谈薛惠明与其他作品相比,儿童文学浅显充满童趣,有自己的鲜明个性。与其他教学相比,幼师儿童文学教学也应有自己的鲜明个性。儿童文学教学的个性(特殊性)是多方面的,我认为,主要体现在这样两个方面:一是文学性,二是实践性。1.文...  相似文献   

3.
儿童观,是成人对儿童的观点的总和,包括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跟成人的关系,儿童心理,儿童的教育等等各方面的内容。儿童文学的创作主体主要是成人,而创作客体,也主要是指向儿童。正是儿童文学的这种特殊性,使得成人在创作儿童文学  相似文献   

4.
儿童文学是读者意识最强的文学样式。儿童文学的读者研究是儿童文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儿童文学的读者群是一种双重结构,由儿童读者、成人读者构成。儿童读者有两个基本特征:他们是儿童文学的主体读者;具有年龄阶段性。成人读者包含两种类型:主动的读者和被动的读者。儿童文学的双重读者结构一方面使儿童文学变得更加难以创作,一方面又可以使这一创作获得活力和张力。  相似文献   

5.
儿童为什么要阅读儿童文学?首先,它是“以儿童为本位的文学”。儿童文学是充分考虑到儿童的理解能力和审美需要而创作的文学。儿童文学独立于成人文学之外,从本质上是因为它将儿童当作首要的读者对象,对儿童文学的儿童中心、儿童本位立场,儿童文学作家们都有明确的认同并反映于  相似文献   

6.
儿童文学是主要以儿童为读者对象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作者要创作出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就必须走近儿童文化,在创作过程中应遵循快乐、幻想、自由的原则。儿童文学要对儿童产生实质性的影响,理应将儿童文学纳入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7.
儿童文学是文学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既有一般文学作品的共同特征 又有自己的“个性”特点:以儿童为读者对象 要符合儿童的心理  相似文献   

8.
儿童文学是为儿童个体发生成长的需要由成人提供给儿童的精神食粮,是一种由成人和儿童两个世界的主体共同参与的文学门类.在互动的过程中,"童年"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视角与艺术对象使得儿童文学的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能够进行很好的沟通与交流,从而彰显了儿童文学的独特气质与非凡魅力.  相似文献   

9.
《重庆儿童文学史》整体上比较好地把握了重庆儿童文学的空间维度、创作主体、客籍作家与创作载体的内涵及取舍尺度。它既填补了重庆地域文学研究一个方面的空白,全面展示了重庆儿童文学的艺术成就与地域文化特色,同时又是重庆文学、当代文学、中国儿童文学研究有意味的收获,特别是对中国儿童文学研究,贡献了厚重的创获。同时《重庆儿童文学史》也为研究西南儿童文学奠定了基石。  相似文献   

10.
鉴于儿童文学翻译作品的目标语读者——儿童的特殊性。本文将接受理论引入儿童文学翻译研究,以证明该理论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适用性。接受理论提升了译文读者与译者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他们在理解和翻译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创造,其“读者的地位和作用”、“期待视野”和“视野融合”等主要观点对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文学创作主体的关注,一直是人们在文学研究中所涉及到的重要话题之一。任何一个作家在其创作中的主体性发挥得如何,甚至怎样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家特有的、内在的精神品格。当代文学的困境重重,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正是创作主体精神品格的缺失造成的,因而重塑创作主体精神品格无疑是当代文学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苏轼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人政治”的时代,这个时代造就了苏轼的特殊人格,即他对现实的超越与执的生活态度,不做“散人”,也不做“拘人”,对于“兼济”和“独善”两种人生方式,却不从主观上要求外在社会准则的认同,而是建立在心理主义基础上,成为丰富自我、发展自我的两种手段。这种审美人生给苏轼的学创作带来了重大影响,本即分析探寻这种审美人生与学创作深刻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3.
由于社会、经济的落后,俄罗斯文学曾长期默默无闻。但自19世纪以来,俄罗斯文坛人才辈出,涌现出了普希金等一大批天才作家,他们的作品也响誉世界。自普希金创造出"小人物"人物系列始,相继出现了"多余人"、"新人"人物系列,这道人物长廊开出了俄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的一朵瑰丽奇葩。  相似文献   

14.
瞿秋白一生撰写了大量杂文、文学作品和政治策略性文论(包括拟订语言文字拼音草案等)。其实,这不仅是文学创作,更是瞿秋白以写作参与革命行动的政治行为,从而展现其现实主义文艺思想的政治品格。瞿秋白文艺探索的起点和终点都是政治,文艺是其立足点,而文化则是原点与迷津。  相似文献   

15.
典型是体现人类审美理想的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通过鲜明、独特的个性,集中地概括一定社会生活中某种人或事物的共性,深刻反映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规律并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是生活现象的结晶,是创作的基本法则之一,没有典型就没有创作,所以典型的存在必然具有一定的审美特征,否则典型人物就不具有存在的必要了。拟就张爱玲《金锁记》中曹七巧这一典型人物,从特征性和艺术魅力两个方面论述典型人物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6.
纵观湖州新时期①三十年文学发展的历程,湖州当代文学以其不俗的文学实绩沿袭着浙江文学的悠久传统,绵延着吴越文化恒古的历史风范。湖州当代文学在创作取向上,恪守主流价值立场;在艺术视角上,秉承诗性江南文脉。了解湖州新时期三十年文学发展的进程及其文学品格,有着超越地域界限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所谓文学的科学性是指蕴含在文学形象中的理性认识,具体表现为审美理想、艺术理解和“诗的思想”。由于它的间接性、隐蔽性的特点掩盖了其真实面貌,因此,长期以来人们不提文学的科学性这个属性。而研究文学的科学性,对于深刻揭示和正确文学这一社会属性、提高文学创作水平、消除庸俗文学、发展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具有重大意义,决不会重蹈科学主义覆辙。  相似文献   

18.
从创作学角度提出一个新概念“创作介体”,这是以往文艺创作与文艺研究中所忽略的,却是中国文艺的一大特色,并对文艺创作和研究产生着深刻影响。以近年重庆文艺创作实践与经验为例,来论证“创作介体”对创作主体、创作客体、创作载体、创作受体四个方面的统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学主体论是刘再复80年代文学思想的总体归宿。文学中的主体性原则要求在文学活动中恢复人的主体地位,以人为中心,为目的。从主体性哲学基点出发,主体论倡导者认为文学活动是一种自由精神的存在方式。必须注意到的是,刘再复的主体性学术思想存在着严重的理论缺陷。文学主体性命题的根本蕴涵在于对个体主体性的确证和伸张;同时,它也指向对文学自主性的诉求。这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现代民俗学自起步阶段起便结缘.源于共通的审美品性,中国现代文学作家自觉表现民俗事象,创作中的民俗叙事开创了现代乡土小说独特的地域性、民俗性的审美品格.文章从现代文学与现代民俗学的结缘及密切关系;民俗对创作主体、客体的影响;现代民俗学的“文学化”倾向等几方面对现代乡土文学的民俗文化视角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