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原因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产力的发展、土地制度的变革、政治制度的衰落、统治者与富商大贾的扶植与引导、交通事业和货币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对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原因加以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2.
毛晓华 《新高考》2008,(2):29-31
一、考点梳理 (一)古代商业发展概况 1.宋以前的中国商业:中国人很早就懂得经商,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而著名,所以后人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商人;商业由官府控制的局面也被打破。秦汉时期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出现了著名的商业中心,如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商业大幅发展。隋唐时期除都市商业发展外,农村集市贸易也发展起来,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相似文献   

3.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发展兴盛时期,商业在各诸侯国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诸侯国君主的政治决策中影响巨大,齐国以商业为富国强兵之手段,郑国以商业为立国之本,卫国以商业为中兴之道,列国会盟中保商通商条款的订立,争霸斗争中“商战”手段的运用以及对商业城市的争夺和发展商业决定迁都等等,无不说明商业这种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城市起源很早,一般的看法认为,它是在私有制和阶级对立的出现以后,统治阶级为了防御被统治阶级的反抗,保护他们的统治地位和私有财产而采取的筑城建郭的结果。《礼记.礼运》认为从夏代开始,“城郭沟地以为固”,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对河南于城岗城堡的发掘材料,说明作为统治中心的城市,其萌芽于原始社会后期,形成于夏代。城市起源于巴,邑即人口聚居的地方。史书记载:“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已,三年成都”,(《尸子》),又说“一徙成邑,再徙成都,三徙成国”。(《管子.治国》),聚、邑、都、国都是从不到人的居民聚居点…  相似文献   

5.
一、选择题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尺度。在中国古代社会,我们的先祖在与大自然斗争过程中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以其代表的生产力水平在很长的时期里都走在世界的前列。据此回答1~3题:1.商周时代主要的农具是A.木、石器B.木、骨器C.骨、蚌器D.石、铜器2.青铜铸造是商和西周手工业的主要部门,由此,夏、商、周三代被称为“青铜时代”。关于“青铜时代”的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司母戊鼎是在二里头遗址中发现的B.商周时代有大量青铜器农具C.商时出现大量青铜铭文D.广汉三星堆大型青铜铸像是该时代青铜…  相似文献   

6.
对于中国古代经济史的学习,我们可以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去认识。其中,每个方面的最重要的知识应该是反映其本质特征方面的知识。中国古代手工业(以下简称工业)发展的特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7.
以农业为本、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三次高潮.这些高潮期都处于社会变迁的关键时段,商业的发展对社会转型往往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促使商品经济发展走向新阶段。这三个阶段各自具有时代和阶段性的特点。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商业繁荣与发展的基础,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商业发展的客观前提。由于政治地位及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开放程度等主观因素的限制,以及交换媒介形式(即货币的形式)与交通运输水平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中国商业的发展历经坎坷。  相似文献   

8.
邢秀清老师执教的《古代商业的发展》,是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第3课的内容。就教材结构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由四课组成,围绕古代中国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政策展开叙述,呈现内容;《古代商业的发展》一课以古代商业发展的几个阶段为主线选择材料,中心问题是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及特点。  相似文献   

9.
试论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周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对中国古代教育名人数、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创新点、教育规模和教育质量增长变化的统计和描述为依据,将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划分为3个周期6个阶段,并对各周期教育结构的总体特征作了简要的概括。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城市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城”与“市”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通过不断的“量变”积累到“质变”的飞跃,即从萌芽到形成,由各自独立、分离的个体发展成合二为一的复合体,在中国历史上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一,乡村式城堡阶段,大约从原始社会末期到夏初,城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军事及其他防御功能,这时“市”还没有出现;其二,城、市分离阶段,大致从夏初到西周前期,这时“市”虽已产生,但城的防御功能等与市的买卖交换功能等是各自分离、独立的;其三,城、市结合一体化阶段,从西周开始,城与市在逐渐有机地融合以后所表现出来的集合性特点与综合性功能日益显现,从而最终构成了一种区别于乡村的独特的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表明中国古代历史上具有真正意义的城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刘森 《历史学习》2006,(11):22-24
解读: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普遍用桔槔来灌溉农田。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修的芍陂,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修的郑国渠,都是著名的水利工程。水利工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黄河中下游。都江堰同时具备了防洪、抗旱和排沙的功能,有了它,川西成都平原一带才成为千里沃野,后人称赞说:“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之国也。”都江堰从建成到现在,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改革开放后,都江堰  相似文献   

12.
中原古代商路与商业经济关系是在当前经济发展转型期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章通过对中国古代中原商路的变迁和商业经济的发展和停滞轨迹的研究,阐明二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影响,以此为当今河南经济的发展提供历史的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14.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下,提出“概述古代商业发展的概况,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这是符合时代性和基础性的要求。说它具有时代性,是因为对古代中国商业展开比较广泛的研究并取得较多重要学术成果,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方针之后的景况,高中历史课程应该及时地加以反映。说它具有基础性,是因为在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中。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在历史上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几个盛世时期,还是工商业大国、世界贸易大国,这不仅是因为她有发达的农业作支柱,同时又有发达的商业、手工业作支撑。研究中国古代手工业经济区域分布的变迁,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经济史,乃至整个中国明进化史却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历史悠久且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从气势恢弘的皇家园林北京颐和园到风景秀丽的私家园林苏州拙政园,这些大大小小的园林别苑都是中国建筑史上璀璨的明星.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建设,如何将现代化的城市与古典园林完美的结合起来是现代城市发展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地理环境角度探讨了中国古代城市的特征,论迷了黄土与中国古代城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19.
关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城市经济,一直是近几年来史学界倍加关注的问题,也是这几年高考复习的热点问题。在此,本人利用现行课本的一些知识点,将中国古代城市经济发展的特征做个简要的归纳。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历来重视以德服人,注重道德感化。历史上历朝历代都努力施行道德教化,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和自身的特点,强调善政不如善教和郡守的教化责任,注意以品行用人和“观物起兴”的实物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