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记一辆纺车》是吴伯箫同志反映延安生活的一篇优美的散文,它与《歌声》、《菜园小记》、《窑洞风景》等为一组。通过对延安风物的描述,热情歌颂了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高度赞扬了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3.
《记一辆纺车》发表于《人民文学》一九六一年第四期,曾收入作者的散文集《北极星》.一九四一年到一九四二年,是抗日战争最艰苦、最困难的时期.当时,日本帝国主义集中了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侵华兵力和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伪军,对解放区加紧进行大规模"扫荡",实行残酷的"三光"政策.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战、积极反共,一方面公开派遣几十万军队对解放区包围封锁,另一方面又暗中指使大批军队投降日寇,在日寇指挥下进攻解放区.再加上当时华北各地连续发生水、旱、虫灾,致使解放区一度处于极端困难的境  相似文献   

4.
八月的一天 ,吴伯箫同志谈了创作《记一辆纺车》的经过 :我的家在泰山脚下 ,我自幼爱巍巍泰山。我喜欢在泰山脚下迎月出 ,“月是故乡明”嘛 !当一轮满月升起来的时候 ,在山脚下、在河水边 ,便响起了嗡嗡嘤嘤的纺车声。你知道吗 ?我们家乡的妇女们 ,许多都是熟练的纺手 ,她们能趁着如银的月光 ,摇车 ,抽线 ,上线。那时候 ,我们的村庄 ,一般只有几十户人家 ,贫下中农住的都是又低又矮的平房 ,特别到了夏天 ,屋里闷热得透不过气来 ,又要点灯熬油 ,所以妇女们便趁着大好月色纺线……劳动 ,是美丽的 !特别是到了延安 ,这种劳动完全是诗化了 !你看…  相似文献   

5.
中心思想是作品内容的灵魂,它是作家在生活实践中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在提炼和肯定题材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要把一篇文章剖析深透,正确地把握它的中心思想是极其重要的。 有的同志认为,吴伯萧同志的《记一辆纺车》一文的中心思想是:文章通过对纺车的回忆,表现出抗战时期延安广大干部和群众热烈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这个归纳,我认为是不够贴切的。  相似文献   

6.
初中语文第四册(人教版)《记一辆纺车》是吴伯箫的散文名篇。但“纺车”前用“辆”这一量词实属不当。“辆”作量词应用范围较狭窄,只用于“车”,如“一辆汽车”、“两辆自行车”、“三辆面包车”,而“纺车”虽有“车”字,却不属车类,前面用“辆”当然不恰当了。这就好比说“鞍马”(体育用品)只能说“一个鞍马”而不能说“一匹鞍马”。说“蜗牛”时,只能说“一只蜗牛”而不能说“一头蜗牛”。笔者以为应该把“一辆纺车”改为“一架纺车”。  相似文献   

7.
吴伯箫同志烩炙人口的散文《记一辆纺车》,热情赞颂了抗日战争岁月里延安军民的战斗生活,它通过纺线劳动的记述,尽情地抒发了延安军民紧紧团结在毛主席、党中央周围,响应“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积极投入大生产运动的火热情景和乐观精神。表现了对延安精神的由衷赞美。作者对延安战斗生活有着真实的感受,对纺车有过不平常的关系,所以“后来常常想起它.想起它,就象想起旅伴。想起战友,心里充满着深切的怀  相似文献   

8.
9.
开讲 ,即导入新课 ,它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部分必须成为其他部分最自然、最恰当和最精彩的开端。它如同电影、戏剧的序幕 ,弹词、相声的开篇 ,说书人的起讲 ,文章的“凤头” ,要求在极短时间内 ,诱发学生与课文学习相应的感情 ,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开讲 ,还起着对整堂课“定向”的作用。一堂课的开讲 ,犹如小提琴演奏 ,弓一上弦 ,第一个音符就定下了乐曲的基调。开篇语的设计 ,基于对全篇文章、整个课堂教学的通篇考虑 ,熔铸了教师殚思竭虑的智慧 ,凝聚了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与学识修养。现就《记一辆纺车》这篇课文 ,略谈自己…  相似文献   

10.
《记一辆纺车》是吴伯箫同志一九六一年写的一组反映延安时代战斗生活的散文中的一篇,收集在一九六五年出版的他的散文集《北极星》中。去年,在篇目上经过增删的《北极星》重新出版,该文仍收集在这个集子中。吴伯箫同志在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生活了八年。他曾是抗日军政大学的学员,亲身参加过当时延安蓬勃兴起的歌咏活动,参加过纺线劳功,而且是纺线能手。延安的生活,是他散文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源泉。他的散文,朴素、严谨,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过多的雕凿。它以对老革命根据地的深厚感情,对社会主义新事物的热爱,打动读者的心弦,令人久久不忘。《记一辆纺车》就是这样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是一篇富有艺术特点的记叙散文。  相似文献   

11.
《记一辆纺车》的教学片段海口市第一中学胡绮霞从事民族班教学工作的老师总有一个同感,就是作文难改。主要表现是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差,语句不连贯,语序混乱,语病多。如在《家乡赞》一文中就出现了这样一些语句:A、家乡的月夜,是多么思念啊!B、他的知识记载太...  相似文献   

12.
《纺车》一文,文字清新流畅,感情真挚,字里行间都充满着浓郁的抒情的气氛。以娴熟的笔触结合叙述进行抒情是作者的深厚的艺术功力在这篇文章中的一个重要表现方面,也是这篇文章的风格特色之一。我想在分析这篇文章的层次结构时,对这一艺术特点是应该给予考虑的,在划分段落层次时与其他的以情节、结构、构思取胜的文章是应该小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13.
古人云:披文入情,沿波讨源。这是学文的方法。吴伯箫同志是当代散文大家,他的作品,义蕴丰富,情韵悠然,《记一辆纺车》就是如此,我们学习时宜于钻貌求神,由象明旨。  相似文献   

14.
不可否认,吴伯箫的确在《记一辆纺车》中以“纺车”为视点,达到了对延安时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这一思想意义的蕴含与寄托。然而,正因为我们对作品思想意义的固执与专注,使我们疏忽了对作品总体结构的宏观考察,以至我们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作者“蒙骗”。如果我们从作品的标题和开头进行大胆地猜度,便会得出一个合乎文理的结论:不管作者在后文中如何叙述和描写,都必须紧紧扣住“一辆纺车”的“一辆”。然而事实上,作者在对这“一辆普通的纺车”简短地描写和叙述后,却开始  相似文献   

15.
《记一辆纺车》是我国现代散文家吴伯箫的散文名篇,它以质朴、明朗而优美的语言,记叙了延安当年生产自救的革命战斗生活,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延安军民“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的精神境界。文章的材料十分繁富,但组织得却井井有条,原因之一就是文章选择了一个很好的顺序——逻辑顺序。 一、从文章的总体构思分析:本文所记的纺车。是延安当年大生产运动的一个标志,作者通过对这辆纺车的回忆,引出了在延安大生产运动中的纺纱劳动。所以文章所选择的大体思路是:先从大处落笔,抒写了延安大生产运动的革命意义,再从细处  相似文献   

16.
一、读前先思。读题目后先想想 :文章是要介绍哪辆纺车呢 ?它和普通纺车有什么不同吗 ?作者为什么要“记一辆纺车”?这样的思考有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对提高写作水平也会有帮助。同学们每学习一篇文章 ,都应该先思后读 ,看看自己和作者有没有异曲同工之处。二、读课文 ,整体感知。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即 :文章写了什么 ,抒发了什么情怀 ,突出了什么主题 ,等等。读完课文后你会发现 ,作者并没有介绍那辆纺车 ,而是写了纺车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里发挥的不同寻常的作用 ;通过写纺线的技术、姿势、竞赛等 ,体现纺线劳动的无穷乐趣 ,…  相似文献   

17.
《记一辆纺车》的篇章结构新论甘肃/刘社革《记一辆纺车》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理解线索清晰、层次分明的篇章结构。《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版)上列举了张炯、张雪森,龚肇兰等人的分析,尤以张雪森的为主,并附录了他的“课文串讲”。他认为“文章共十二段,可以分成三...  相似文献   

18.
吴伯箫同志的散文《记一辆纺车》,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然而在教学中发现,白璧也有微瑕。笔者不揣冒昧,对文中的一处标点用法提出不同看法。原文中的一段话是这样的——那仿佛不是用羊毛、棉花纺线,而是从毛卷里或者棉条里往外抽线。线是现成的,早就藏在毛卷里或者棉条里了。我们认为,“从毛卷里或者棉条里往外抽线”后的句号用法不妥。理由是:  相似文献   

19.
火热的生活浓郁的诗情──《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诗意美浅析长沙市一中黄耀红《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是吴伯箫先生的两篇回忆性散文。文章都以小见大,表现了大生产运动时期延安军民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作者以细腻的笔触,以真挚而深沉的情感把平凡的劳动生...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