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子与婴宁     
通过对比汪曾祺久负盛名的短篇小说《受戒》与蒲松龄《聊斋志异》的经典名篇《婴宁》,发现《受戒》中的英子宛如婴宁。她们均成长于理想的世外桃源,一样的年龄,一样的爱花爱笑,天真烂漫,在意中人面前都采取了积极主动的态度。作者在二人身上也都寄托了共同的人生理想。两个艺术形象的不同之处在于:婴宁是一个悲剧,体现了作者对封建礼教的批判,英子是一个喜剧,体现了作者对人性本真的乐观态度。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比汪曾祺久负盛名的短篇小说《受戒》与蒲松龄《聊斋志异》的经典名篇《婴宁》,发现《受戒》中的英子宛如婴宁。她们均成长于理想的世外桃源,一样的年龄,一样的爱花爱笑、天真烂漫,在意中人面前都采取了积极主动的态度。作者在二人身上也都寄托了共同的人生理想。两个艺术形象的不同之处在于:婴宁是一个悲剧,体现了作者对封建礼教的批判;英子是一个喜剧,体现了作者对人性本真的乐观态度。  相似文献   

3.
从分析<婴宁>作品主人公性格特征入手,揭示了作者蒲松龄对人性美的构建--自然纯洁、富于智慧,并从蒲松龄所处时代背景、个人生活经历、审美历史传承及社会理想等方面探析了作者审美取向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汪曾祺的短篇小说<受戒>运用大量的闲笔,诗化的语言描写了碉子出家当和尚的这一事件,表现了明子和小英子之问朦胧的爱情.文中描绘的自然景观天人合一、宁静超脱.塑造的人物互尊互爱、贵和求安.而小说中的抒情则展现乡土特征,显现清新灵动的特点.然而,就在这些看似宁静和谐超脱的语言背后.人们却忽略了文本所流露出的作者隐秘的伤痛.这些伤痛是臆藏在和谐下的,是和谐中的不和谐.既是作者对现实压抑人性的一种控诉.对故乡的殷切思念,也是对理想社会到来的一种美好期望.本文将从小说的创作的缘由、取名的寓意以及作者的思乡之情略窥作者隐秘的伤痛.  相似文献   

5.
汪曾祺以美好的人性和隐伏的悲剧为写作内容.带着“有益于世道人心”的写作目的.用“贴近人物来写”的写作态度来实践着他的朴实真挚的人道主义理想,形成了独特的创作思想和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6.
<聊斋志异·婴宁>塑造了生动的狐女形象,婴宁经历了笑、不复笑、反笑为哭三阶段.本文用贾宝玉"女子三变论"解读其从山中到尘世的变化,由女儿到妇人的变化,思索婴宁行为和心态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塑造了众多花妖狐魅的形象,其中最为人们熟悉和喜爱的当属婴宁.婴宁爱花成癖,敢说敢笑,天真烂漫,亦憨亦黠,具有真性情.蒲松龄塑造婴宁这个形象是对妇女的命运表示真诚的关怀,是对封建礼教束缚下的妇女形象的颠覆.  相似文献   

8.
《聊斋志异.婴宁》篇,用一波三折的笔法,写出了婴宁同王子服浪漫的爱情奇遇,尤其刻画了婚前的婴宁天真烂漫,丝毫未受世俗礼教浸染的童心性格;婚后,这种性格在封建家庭和世俗社会中受到了戕害,她因之被迫回归封建妇德本位。这不仅是婴宁个体的悲剧,而且是封建社会广大妇女的缩影;不仅是封建社会的悲哀,更是时代的悲哀。蒲松龄借婴宁意象批判了封建礼教的残忍,肯定了自由真诚之人性的美好,表达了对扭曲人性之世俗社会的忧愤。  相似文献   

9.
《掌声》是人教版第五册中的一篇课文,写的是一位名叫英子的残疾女孩,内心很自卑,是同学们的掌声改变了她对生活的态度,使她变得活泼开朗,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对于这样一篇能使学生产生强烈情感共鸣的文本,教师如何让学生在富有韵味的语言世界里加深对人物内心世界的体验,把握人物形象,感悟真善美的人性,实现心与心的沟通?程老师给了我有益的启示。[片段一](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帮助学生认读生字,读准字音)师:初读课文时,英子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生:英子在我心目中是个害羞的女孩。生:英子在我心目中是个要强的女孩。生:英子在我心目…  相似文献   

10.
<婴宁>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名篇.主人公婴宁由无时不笑到"虽逗亦不复笑"继而反笑为哭的巨大性格转变,传达了作者关于人的自然天性在礼法社会必遭同化的宿命观,同时又流露出不甘心这一沉沦的抗争意识,反映了在晚明进步的人文思潮感召下一个下层传统儒生的思想冲突和迷惘.  相似文献   

11.
《莺莺传》的主人公莺莺具有“花影诗魂”般的情致,小说叙事写情含蓄婉曲,语言整齐富有节奏感,情调浪漫,氛围诗意,颇具诗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莺莺传>的主人公莺莺具有"花影诗魂"般的情致,小说叙事写情含蓄婉曲,语言整齐富有节奏感,情调浪漫,氛围诗意,颇具诗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家庭教育是个体发展的基础,是贯穿于一生的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价值。基于教育社会学视角,家庭教育场域、惯习和家庭文化资本构成家庭教育的要素。家庭教育中的个体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家庭教育场域等要素的彼此关联与协同作用,形成家庭教育共同体,并促进家庭教育中个体的成长与发展。家庭教育中的个体在实践活动中与家庭教育场域、惯习、家庭文化资本深度融合,体现体验性、交互性和发展性的特质。创设以孩子为本的家庭教育场域,培育引领示范的惯习,获取优势的家庭文化资本,进一步助推家庭教育共同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古典爱情的现代演绎:《伤逝》与《莺莺传》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小说《伤逝》的故事情节,大胆借鉴了《莺莺传》的叙事模式,并将现代青年的“恋爱自由”,纳入到传统“私奔”现象去加以思考,进而深刻表达了鲁迅对现代思想启蒙的困惑与绝望。  相似文献   

15.
元稹的<莺莺传>是经过作者重重包裹的纪实叙事作品.张生(元稹)抛弃莺莺的原因不是由于"补过"或莺莺出身低贱,而是别婚高门.元稹写小说文过饰非,以达到自我疗救的解脱目的.文章对三个有争议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17.
"阴""阳"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其本义,“阳”为山南水北之谓,“阴”为水南山北之谓也。这种解释表明古人注意到了我国地势的特点。“阴”和“阳”由其本义,各产生了较多的引中义,这些意义几乎都能对举。“阴”“阳”组合而成双音词:“阴阳”也有较多的含义。  相似文献   

18.
为弘扬革命精神,隆阳区人民政府拨款重建辛亥革命烈士彭蓂墓,展示出彭蓂与杨振鸿、张文光在永昌、腾越起义中并肩战斗的奋斗征程.  相似文献   

19.
马敏-朱英,在史学界总是被人们连在一起的两个名字。盖因都出自章开沅先生门下,其学术又都发端于商会研究。两人有共同的成果,但后来的发展有所不同。本刊访谈的第一位中青年学者侯建新教授倾心研究的是西欧社会转型问题,由此解读中国的现代化问题;本篇朱英教授关注的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时期的商人社团等问题,由此解读中国的资产阶级及其活动的空间。我们认为,他们的研究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反映了新一代学者广阔的学术视野。提到中国的资产阶级,人们头脑中的反应往往都是维新派、革命派和软弱、妥协的两面派特征等概念,倾听了朱英教授的一番宏论,令人耳目一新,原来还有如此之多的未知领域。其实我们对中国资产阶级的了解十分有限。如同听了侯建新所谈一样,历史其实并不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