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作为德国民法最为重要的基础和最为关键的法源,德国债法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使用过程中,法典自身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不断地被发现、暴露出来。而德国债法关于消灭时效、给付障碍以及合同等方面的改革对我国民法的现代化则可以起到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德国民法到底应持何种态度,在当代中国学界出现了重大分歧。在此背景下,《德国民法典》的贡献与局限,成为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德国债法现代化改革说明德国社会正在对《德国民法典》的局限进行超越,我国应从《德国民法典》中汲取营养,总结教益。  相似文献   

3.
职业教育实现现代化需要实实在在的建设行动,职业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到了需要审思与构建职业教育现代化实践进路体系的关键时期。从人才培养过程的视角来阐释职业教育现代化是廓清其本质内涵的关键,也是构建职业教育现代化实践进路体系的逻辑起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现代化的内涵是:与产业体系相适应并有效更新的课程体系、让技术技能学习在学生身上真实发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体系以及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持续有效供给的制度体系。据此提出职业教育现代化实践进路体系:构建作为现代职业教育治理核心要素的课程体系、促进职业教育教学从“教”到“学”的模式转换、建立现代职业教育教师的制度化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4.
台湾民法上之不完全给付,系传承德国法上的积极侵害债权,在我国学者称之为加害给付。那么不完全给付、积极侵害债权、加害给付到底只是名称上的差异,还是其在理论上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可以从德国、台湾和我国大陆学者关于三种理论的研究入手对其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德国民法典》第305条规定了意定之债的契约主义原则,即单独行为作为债之发生原因,其适用范围应当受到严格限制。秉持契约主义,遗赠的意思表示和悬赏广告的意思表示,应当解释为契约之要约;捐助行为,以契约理论解释确实存在重大障碍,应当承认其属于单独行为。  相似文献   

6.
宋代债法的渊源及宋代债法发展的历史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债法就其渊源而言,主要由《宋刑统》、皇帝的敕令、条发事类、判例等重要部分组成;同时,社会上流行的家族法规和民间惯例也是宋代债法的重要补充形式。伴随着“重义贱利”思想的转变,宋代土地买卖和土地兼并加剧,封建商品经济迅猛发展,这是作为交易法的宋代债法发展的强大动因。同时,宋代债法的发展也是建立在继承和借鉴前代债法成果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7.
张艳红 《考试周刊》2008,(46):240-240
本文分别从法典化的作用与应变能力、法典化的必备内容与条件以及政府作用三方面论述了德国民法典之债法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对于民法上债与责任的关系,学者们一直论说不一.无论从学理上还是从立法上,为适应现代民法实践发展的需要,应当将债与责任作严格的区分.笔者主张我国民法典不设债编,传统债编将由合同编与侵权行为编两编所取代,也不设债法通则,而将关于债的概念的规定作技术性处理后归于合同编.将责任从债的体系中分离出来,但不主张单独成编,而是将民事责任分散规定于总则与分则之中.  相似文献   

9.
科学实在论是科学自己的哲学,它在发展过程中引起了科学哲学家和科学家的关注。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间的争论随着科学的发展而不断深入,科学实在论有3条基本进路:语义学进路,本体论进路,认识论进路。  相似文献   

10.
我国未来民法典债法编的设计包括以下几点:债权法应规定在物权法之后,不能照搬德国法的模式;债权法应设总则,以总则统辖合同法和侵权行为法;侵权行为法应相对独立成编,在具体内容的规定上,也采用总则-分则模式;合同法的总则应注意与债权法总则的协调,合同法分则应借鉴他国予以充实。不当得利、无因管理应规定在债法总则中;民事责任规定应分散在民法总则和分则中。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以来,追求高质量学前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国际社会均将高质量学前教育视为构筑国家财富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我国,《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也明确提出了“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这一发展目标。融合“客观主义”和“相对主义”的质量内涵,本文阐析了我国学前教育质量的三重价值诉求及五维核心要素,提出了政府、机构、家庭对话联动,课程和师资、制度和监测等要素系统建设的质量框架体系;从学前教育质量的可负担、公平均衡和持续活力三方面梳理了我国“有质量”学前教育发展的现实困境;并从儿童发展目标重构、课程和师资提升、公共服务体系完善三方面为未来的实现进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未来的民法典中,是否设立债法总则,一直以来是争议的焦点。在物权法出台后,紧接着民法典中的债法的设计必然又成为新的热点为题。本文以法律哲学为视角。通过对现存的主要观点分析,认为我国应当设立债的总则。  相似文献   

13.
债的相对性是债法的重要理论基础。随着市场经济中交易的发展,债的相对性在某些方面有了一些突破,主要表现为债的保全、涉他契约、债权物权化等方面。债的相对性的突破,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社会公正、达成利益平衡,而不是否定或推翻债的相对性。  相似文献   

14.
损害赔偿是我国民法学中经常被使用的一个概念,然而在立法当中却难觅其踪迹。并且民事责任作为我国现行法的用语,其与损害赔偿之间的关系似也有某种联系。因此,有必要从现行法规出发,并结合我国对于德国法系的继受历史,同时参考台湾地区和德国的有关法条和学说,重新审视损害赔偿之债与民事责任的关系,以求有助于法律适用。  相似文献   

15.
债权,系特定当事人之间得请求一定给付的法律关系.债权人仅能对债务人主张基于债的关系而生的权利,对第三人则不得主张.债权是相对权是民法学界的普遍共识.其相对性在权利主体及客体方面都有显著的表现.然而,晚近立法也使债的相对性受到了突破,即使债权表现出一定的绝对性,“买卖不破租赁”便是其中著例.本文试图论述债权的相对性与绝对性及其各自表现.  相似文献   

16.
美债危机的实质、影响与中国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债危机的实质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危机,反映了美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困境。美债危机爆发后,国际经济进一步动荡。为应对美债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抓住新的发展机遇,我国应稳妥推进汇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健全金融风险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17.
<正>张强在《职教通讯》2014年第16期中撰文,通过剖析德国职业教育法制化建设的特点与成效,提出了对我国职教体系法制化建设的意见。成熟健全的职业教育法律体系是德国职业教育飞速发展、成绩斐然的根本保障。完善的职业教育法律体系给予德国职业教育体系架构中的构成要素以明确的角色定位和准确的实施权限。与职教发展和社会进步相一致的职业教育法律体系主要包括《青少年劳动保护法》、《手工业法》、《职业教育法》和《职业教育促进法》等,作者简要总结了职业教育法律体系的一些特点:一是体系完备;二是关联互补;三是时代性强。  相似文献   

18.
欧盟消费者撤回权制度是一个成功地保障消费者弱势群体权益的优秀法律制度。德国于2002年债法改革后,顺利将欧盟消费者撤回权制度吸纳至《德国民法典》内,并使该制度在国内获得了新生。这一过程,对于正在修订的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并试引进消费者撤回权制度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债的逻辑和结构体系是自给自足的,然处于债的概念下级位阶的债的发生原因却因社会生活的变化产生了新的内容,集中表现在非典型之债的出现。非典型之债是指在民商事法律规范中,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而产生的、未被民法典债编典型之债所涵盖的债的关系。从非典型之债的内在本质和外在特征可甄别非典型之债,进而厘清对非典型之债的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20.
据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2012年6月13日报道,欧洲大学协会已发出警告,欧债危机会导致欧洲大陆大学支出的差异化。6月12日,在奥地利萨尔斯堡欧洲大学协会的论坛上,各国公布了其研究和高等教育方面的支出。欧洲大学协会的监测发现,2008年到2012年,奥地利、法国、德国和瑞士增加了其在研究和高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