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拜占廷帝国     
拜占廷帝国即公元四世紀从罗馬帝国分裂出来的“东罗馬帝国”。当时罗馬帝国旧都罗馬已丧失了作为国家政治中心的作用,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在博斯普魯斯海峽西岸建立新都,改名为君士坦丁堡,是为东罗馬帝国之始。由于新都建立在公元前七世紀墨加拉人的殖民地拜占廷的原址上,因而  相似文献   

2.
中世紀的拜占廷是一个典型的神权帝国。馬克思曾这样說明它的特征:“在拜占廷帝国,国家和教会是非常紧密地交織在一起的,以致不叙述教会的历史,就不能叙述国家的历史。”由于政治生活与宗教生活混为一体,因而,拜占廷反封建的农民运动,常常以反教会的神学异端的形式表現出来。七至九世紀爆发于小亚細亚的保罗派运动,就是一場隐蔽在宗教外衣之下的阶級斗爭。  相似文献   

3.
公元三世纪起,日尔曼部落不断侵袭罗马帝国,他们整族地进入罗马帝国境内,成为帝国的“同盟者”,为其驻守边防。经过一个多世纪人口的繁衍,对土地日感不足的日耳曼人开始了规模浩大的民族大迁徙。盎格鲁撒克逊部落联盟便是其中一支远征大军。他们由部落中的长老(Principes)或千户(Pagi)中最有名望的人担当远征首脑,以武力入侵的形式,渡过北海,和裘特人等日耳曼部落征服不列颠岛。民族大迁徙之前就开始瓦解的盎格鲁撒克  相似文献   

4.
问题解答     
問: 什麽呌做‘中世紀’?請較詳細解釋。(福建福安聯合中學吳祖卿) 答: ‘中世紀’原爲一個拉丁文的名詞:medium(中間)aevum(世代),近代歐洲各國都有譯名,如英文爲Middle Ages,俄文爲。這個名詞是文藝復興時代的人爲日耳曼人入侵羅馬帝國到文藝復興前夕之間歐洲的一段歷史所起的名稱,其中有貶斥的意思,認爲以前的希臘羅馬是光輝的‘經典’時代,今後又要進入新的光輝時代,就是‘近代’,只有中間一段是一無足取的。後來歷史家一直沿用這個名詞,但不一定再接受當初的貶斥含意,只把它看爲歐洲封建社會一段歷史的專名,時間也很不一致,在過去普通認爲是指的四五世紀間到十五六世紀間的一段歷史,今日蘇聯的歷史學家認爲這一段歷史的終結點當在十七世紀中期。我們中國過去把這個名詞譯爲‘中世紀’,是專指歐洲的,特別是西欧的封建階段而言。在中文中這一直是一個生硬累贅的名詞,前面是‘上古’下面是‘近代’,當中夾着一個‘中世紀’,頗有些不倫不類,但在過去。講西洋史時用這樣  相似文献   

5.
一神聖羅馬帝國 德意志封建國家一如法蘭西,乃從查理曼帝国分离而來。組成德意志国家者最初为:土瓦本、佛兰哥尼亞、撒克遜和巴伐利亞等四個公爵領地和美因斯、瓦姆斯和斯拜亞三大主教管區。在墨森條約之後又併入了洛林公领地。德意志國家所在之地區,由於受到罗馬文化,特別是私有制影響較弱,因此保留着更多的農村公社以及由此而來的組織在公社內部的自由農民的相對的穩定性,使其封建化的過程较诸從同一查理曼帝国分離出來的法蘭西和意大利遠為遲緩。但是到十世紀以後封建化的進程已经十分明顯,農村公社已逐漸解體了。到十一世紀之後基本上完成了封建化的過程。封建化的部落諸侯與封建化了的國王官吏成为最大的封建领主——公爵和伯爵。土地較少的小  相似文献   

6.
罗马帝国的衰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衰亡原因的多重性也得到了学界的认可.蛮族部落是帝国周边的一个不稳定因素,在与罗马的长期碰撞中逐渐进入帝国社会之中,并一步步地吞噬着这个庞大的帝国.蛮族人所扮演的角色也在不停地发生改变,由最初的邻居成为帝国后期的实际统治者.匈奴人和日耳曼人是蛮族人的典型代表,在帝国衰亡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蛮族人的入侵是罗马帝国灭亡的重要因素,对帝国的灭亡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楊·阿摩斯·夸美紐斯生活在欧洲各国封建秩序正在崩潰、資本主义方在萌芽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欧洲新兴资产阶級通过商業、工業迫使貴族和大地主趋向沒落,特別是在荷蘭、英国和瑞典的政府机構中有着相当大的影响。这个新兴的資产阶級曾在意識形态上借助于宗教改革运动和新教教义来謀取政权。在北欧和西欧,各国的新教势力起来同中欧和南欧那些中世紀天主教封建主义統治下的罗馬——日尔曼各国相抗  相似文献   

8.
英国被諾曼人征服以后的土地制度(907) 諾曼人系北日耳曼部族(按照原文的字义,諾曼人就是“北方人”的意思),他們分为三大支:丹麦人、瑞典人和挪威人。公元8世紀末至11紀,諾曼人曾侵入欧洲各国。諾曼人勇敢善战,长于航海,在他們的一些头目(称为viking)的率領下,經过欧洲南部,到达过拜占庭和西班牙,經过海洋,还到过冰岛和格陵蘭。1066年,諾曼底公爵威廉率領了他的骑士軍侵占了英国。英国在被諾曼人征服以前,原为盎格魯薩克遜人所占領。盎格魯薩克遜人統治了数百年,在这个  相似文献   

9.
在現在大跃进时代,为了使普通中学的历史教学能够更好的为生产服务、为政治服务,許多学校对中国古代中世紀史提出了許多改革的意見,領导上也提出了大胆进行砍、换、补的号召,并提出了厚今薄古的原則,对原有教材的改革基本上已做到人人动手,校校改編,这真是个可喜的現象。在砍、补、换的过程中已出現了一些不完全相同的意見;有的主張中国古代中世紀史只要讲农民  相似文献   

10.
一‘文藝復興’和人文主義產生的社會根源中世紀中期以後,隨着城市經濟之成長,代表正在形成着的资產階級的思想文化运动也開始了,这就是‘文藝復兴’運動。 歐洲中世紀的城市由十一世紀以後开始形成。但以意大利半島上的城市为最繁榮,因為一方面它們控制了地中海的貿易,再者古羅马帝國奴隸佔有制旧有的城市也比較容易恢復。十三世紀以後,十字軍長期的遠征,不但使它們的勢力更遠伸至黑海沿岸,並給它們帶來了巨额的財富。在神聖羅馬帝  相似文献   

11.
現在土耳其只占有小亚細亚全部,阿尔美尼亚西部和巴尔干半島东北沿馬尔馬拉海的一角,①这是十六世紀末地跨欧亚非三洲洋洋大帝国的殘形。当时有二十个不同的种族,有三千万以上的人口,左右着欧亚非三洲国际局勢。奥斯曼士耳其人在十三世紀中,侵入小亚細亚只有420帳,②人数很少,他們是封建游牧民族,吸收了塞尔柱土耳其人,团結了伊斯兰教徒創立了强大的軍队,掠夺人民,兼并邻国,在各社会經济基础上經三百余年建立起一个龐大的封建軍事联盟大帝国。至十六世紀末,侵略战爭开始失敗,苏丹和封建主加强对农民和異教徒的压迫与剝削。十七世紀发生不断的广泛的人民起义,土耳其人即加强以苏丹为首的封建专制統治机构鎮压人民;封建主割据势力也逐漸滋长。到十八世紀以后,俄罗斯支援土耳其帝国中被征服人民的解放运动,  相似文献   

12.
西方学者将西方文化视作始自基督教兴起、希腊化的罗马帝国衰亡以后,从蛮族入侵的废墟上成长起来的文化。基督教在西方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发展中的影响是巨大而持续的。在蛮族入侵与西罗马帝国崩溃所造成的巨大空隙之中,是基督教统一了西欧,“教会用它自己的精神传统统一了罗马文化的社会传统,并因而在一个既需要社会领袖又需要宗教领袖的社会中起着双重作用”。基督教自兴起,即以不可遏制的势态向西传播,并填补了蛮族入侵与西罗马帝国灭亡所造成的巨大空隙,奥古斯丁与尼禄的帝国转而成为君士坦丁的帝国,基督教得到官方承认,成为渗透人们社会经济与精神生活的不可或缺的文化;基督教以其顽强不息的精神成为贯穿西方社会发展的一种难以动摇的主导文化。  相似文献   

13.
政教矛盾和冲突贯穿整个西欧中世纪,对西欧历史发展过程有深远影响,本文试图从中古西欧政教冲突的历史入手,探讨政教冲突对西欧近代民族国家兴起的影响。以期揭示西欧中世纪教会与国家关系的一个侧面。一西欧政教矛盾由来已久,远在古罗马帝国时代,罗马皇帝就取得了神性,并采用“大祭司长”的头衔,公元五世纪到六世纪,日耳曼人入侵西欧,建立蛮族王国,接受基督教之后,这种惯例照样保持下来。日耳曼诸国王都把自己看作是教会和国家的统治者,为其臣民的精神和物质利益向上帝负责。加洛林时代(751—843年),查理曼大帝也视自己为“…  相似文献   

14.
百余年来,全世界的工人級阶級一直为从資本家压迫下获得自己的解放,和在偉大的、战无不胜的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为建立新的共产主义社会而斗爭着。馬克思主义在上一世紀的四十年代产生的,它是工人阶級在与资产阶級斗爭中的根本利益的表現。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卡尔·馬克斯和弗里德利赫·恩格斯,基于批判地研究和吸收在他們以前在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領域中所获得的所有优秀的东西,对其周圍的环境作了全面科学的分析,創立了質上新的世界观——工人阶級的世界現,同时也完成了偉大的思想革命,以自然和社会发展規律的知識和劳  相似文献   

15.
阿尔及利亚位于非洲的西北部,面积有2,204,900平方公里,約等于法国本土的四倍。人口約一千万,其中九百万是阿拉伯人和柏伯尔人,一百万是欧洲人。欧洲人中约有一半是法国人。柏伯尔人是当地最早的居民。远在公元前十二世紀左右它就与腓尼基人、希腊人等发生了商业关系。公元前三世纪时开始在北部地区建立了国家。以后的四、五百年中柏伯尔人为反抗罗馬帝国的征服与统治进行了无数次的英勇斗爭。至公元七世紀阿拉伯人从东方进入阿尔及利亚,带来了新的經济因素、新的宗教和語言。大批的柏伯尔人也改奉了伊斯兰教,采用了阿拉伯语言,逐漸形成一个阿拉伯——柏伯尔居民和阿拉伯——柏伯尔文明。十四世纪,土耳其侵占了除摩洛哥以外的馬格  相似文献   

16.
公元4至6世纪,欧洲的历史进入空前剧烈动荡的时期。罗马帝国周边的“蛮族”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武装突入罗马帝国,与帝国境内风起云涌的奴隶和隶农起义相结合,摧毁了存在千余年的西罗马帝国。西欧古典奴隶制至此终结,取而代之的是代表封建生产关系的一系列蛮族国家的建立。在这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匈奴人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欧洲一些历史学家囿于历史的偏见,极力诋毁匈奴在欧洲历史上的积极作用。他们说:“匈奴的入侵欧洲对于后者的历史命运的影响是否定的”,匈奴人“以自己的掠夺性的远征,阻碍了那些与奴隶制帝国作斗争的农业部落的发展,破坏了生产力,消灭了物质资料的生产者。”这些说法显然是违背历史真实的。  相似文献   

17.
《等待野蛮人》是库切的一部寓言体小说。小说中,帝国为了维护自身的存在,通过暴力、军事入侵等手段欺凌边境土著人。运用后殖民理论分析行政长官与帝国、与蛮族姑娘关系等多重困境中情感的变化,并以此为突破揭露帝国霸权的真相。  相似文献   

18.
Lily 《出国与就业》2011,(5):70-71
凯尔特是欧洲古代文明之一,与古希腊罗马文明并存。凯尔特人泛指公元前2000年生活在欧洲中部的一些有着共同的文化和语言并且有亲缘关系的民族的统称。主要分布在当时的高声、北意大利、西班牙、不列颠与爱尔兰。在罗马帝国时代,凯尔特人与日耳曼人并称为“蛮族”。  相似文献   

19.
罗马帝国衰亡是一个历时性过程,并由多重原因促成已为学界共识。诸多因素中,军队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要素之一。罗马帝国以军事强国,帝国的发展、壮大与军队关系密切。同时,在帝国深陷危机,走向衰微过程中,军队的各种消极作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帝国衰亡的各种主要原因(如奴隶起义、蛮族入侵、经济衰退等)都直接、间接与军队有着某种必然联系。探究军队与帝国衰亡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加深对衰亡原因的认知。  相似文献   

20.
日耳曼民族是欧洲的古代民族之一,公元前5世纪起,以部落集团的形式分布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周围的北欧地区。在后来日耳曼人掀起的民族大迁徙过程中,日耳曼民族逐渐强盛起来,他们塑造的日耳曼民族精神对中世纪及近代欧洲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存在着的特殊的妇女情结,体现了日耳曼文化的一种特质,是我们理解日耳曼文化的一种特殊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