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城市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然而,中国农村一直停滞在前现代的传统时代。而且,农村与城市的差距呈拉大趋势。究其原因,除历史传统的“路径依赖”外,更与我国长期人为实行城乡“二元”经济政策有关。随着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三农”问题愈发凸显,成为制约我国现代化发展的“瓶颈”。改革户籍制度,解决农民土地产权,建立现代农村制度,大力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作为传统农业大国,“三农”已成为制约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只有加速推进农业、农村与农民现代化,才有希望最终完成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而要实现“三农”现代化,关键在农民现代化,即农民知识化、技术化与市民化。作者认为实施以技术教育为核心、以通识教育为辅助的应用型农村高等教育是农民获取知识、技术并完成现代转化的高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论农村城市化与农村工业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新的世纪,我国已处于一个由传统农村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过渡的大变革、大转型时期,农村城市化与工业化,共同构成我国社会大发展的主旋律。农村工业化是农村城市化的经济基础和内容,农村城市化是农村工业化的空间载体和果。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加速社会大发展,必须建立起农村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良性互动机制,并使之协调发展,以促使我国农村城市化与工业化水平共同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4.
农村是传统社会的基础,农村发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具有重要地位。现代化导致的农村变革,形成了传统与现代相互交织的状况,同时也为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提供了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要求把文化创新的重心转向农村,在农村社会的现实图景中坚持先进的前进方向,寻求农村经济社会长期发展的内源生长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法制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农村社会的法制现代化,但这种理想与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国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尽管人民调解是中国传统的纠纷解决机制,但是其在缓解现代农村社会法治需求困境方面仍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国法制现代化应是建立在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和经验之上的推进而非概念中的展开,因此,人民调解机制可以视为中国法治深入农村社会的有效渠道,可以视为现代法律进入农村社会的窗口。  相似文献   

6.
实施农村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实现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是推进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基础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是实现教育“三个面向”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从文化哲学的视角看,传统与现代并非两个对立的概念,而中国农村社会与农村教育的历史变迁正是传统与现代不断交锋作战的历程体现。从晚清时期农村教育传统与现代的同质,到改革开放后农村教育的"现代化"趋势,体现了西方现代性对农村教育的全面深刻的影响。即便如此,中国传统在遭遇西方现代性的交锋时也是异常激烈的。要想解决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首要问题是厘清文化与农村文化的发展历程与特点,从而探索出一条农村教育现代化的出路。  相似文献   

8.
自“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农村教育现代化主要存在着两种价值取向,即以农村教育为中心的农本主义价值取向和以城市为中心的城本主义价值取向,与之相对的是农村教育中心化和农村教育边缘化的两条发展道路。较为典型的就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村教育运动和改革开放后的农村教育现代化。不论是“农村教育中心化”道路还是“农村教育边缘化”道路。都有其不容忽视的弊端。我国农村的教育现代化应采取“和而不同”的第三条发展道路,就是既要公平地对待农村教育,用与城市教育相同的水准来要求与发展农村教育,以给农村教育创造平等的发展机会,也要从农村的实际出发,符合农村社会发展的需要,尊重农村教育的特性。使“农村教育”更像“农村教育”。  相似文献   

9.
积极稳妥地发展小城镇是我国加速农村现代化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 1世纪中叶 ,我国将要实现中等发达水平的现代化。城市化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 ,尤其是工业化发展的普遍规律。西方第一批率先实现现代化的一些国家走的是“先集聚后分散”“先发展后治理”的“大城市化道路”。吸取西方城市化的经验教训 ,从我国现实国情出发 ,我们不能重蹈西方国家的覆辙。积极稳妥地发展农村小城镇 ,变农村人口为城市人口 ,变农村社区为城镇社区 ,走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是实现我国农村现代化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0.
进入新的世纪,我国已处于一个由传统农村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过渡的大变革、大转型时期,农村城市化与工业化,共同构成我国社会大发展的主旋律。农村工业化是农村城市化的经济基础和内容,农村城市化是农村工业化的空间载体和果。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加速社会大发展,必须建立起农村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良性互动机制,并使之协调发展,以促使我国农村城市化与工业化水平共同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1.
《教师博览》2010,(6):11-12
1.使学校成为农村社区的文化中心 没有农村基础教育的现代化,就没有我国教育的现代化。陶行知反对用浪费的方法普及穷人不需要的“少爷教育”、“小姐教育”、“书呆子教育”,他反对“城市中心”的教育和“洋化教育”,对于今天端正农村教育改革的方向,有很强的警示价值。  相似文献   

12.
农村社区的特点与农村教育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社区的特点与农村教育改革杨彬陈平水史克学山西大学教育系农村社区,又称农村共同体,或乡村社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农村社区正处在从农村向城市,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化过程中。在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农村社区的变迁如何影响农村教育功能的发挥,农...  相似文献   

13.
现代田园教育是中国农村教育的典型模式之一,是“自然、绿色、开放、融合”特征的现代农村教育。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作为一个农村小县,学前教育高度普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全国农村地区率先普及了15年教育,让一大批农村孩子实现了大学梦。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背景下。探索出了一条中国农村教育“内生型”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三农”问题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农”问题是我国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重大任务,没有农村、农业、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农业的现代意义表明,农业实行以工业化为本质的产业化经营,是全面建设社小康社会的主要基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严重状况表明,农村走城市化、城镇化道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事实表明,农民收入的增长,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使中国农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能够与中国城市居民一起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中国主人翁的必然举措。  相似文献   

15.
《世界教育信息》2007,(12):58-58
据共同社报道,作为农村改革的一项措施,中国地方政府开始实行现代“下乡”政策,即安排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村民委员会协助工作。这项政策可促进农村管理的现代化,同时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符合中国领导集体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目标,将会在全国范围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一、“城中村”的特征 城中村是我国体制转轨时期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独特现象,它从出现开始,就主要是以问题的形式而存在。作为“都市里的村庄”,与城市社区和传统农村社区相比,具有以下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一个农业人口占大多数的东方大国,如何高效快速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以此来实质性地启动广袤农村现代化的伟大战略进程,是中国整个现代化的要义。我们赞赏英籍德国经济学家舒马赫的观点:发展中国家“压倒一切的问题是农业问题和使农村生活活跃起来的问题”①,从而达成农村与城市之间的适当平衡。一、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战略的关键作为一种全球性的历史潮流,现代化主要是由农业人口占多数的传统农业社会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不息进程,是一个由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诸方面融合变更的动态进程。固然,现代化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去农化与向农化: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教育价值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现代化的实质是教育城市化。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农村教育已经“失语”,正在经历一个去农化、边缘化和工具化的过程。农村教育面临着去农化与向农化的两难价值选择。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克服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对立与割裂,回归农村教育的本体价值,即农村教育应是面向农村人口发展的教育,实现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接受同一种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中国式农村职业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体系的重要组成。我国“三农”国情的发展历程,构成了中国式农村职业教育现代化实践的主要逻辑。推进“三农”群体共同富裕,昭示了中国式农村职业教育现代化实践的价值旨归,具体为:一是助力“在农人口”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二是促进“离农人口”实现市民化转型;三是支撑“返农人口”参与乡村振兴建设。基于党的二十大报告,新时期中国式农村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未来实践,一要继续扎根中国本土大地,服务“三农”现代化;二要主动响应国际职教倡议,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  相似文献   

20.
一、“城市取向”的教育与乡村教师的文化积累 当前,在乡村学校教育中存在一种试图利用“城市取向”的教育模式来弥补农村受教育者与城市受教育者之间文化差异的现象。这种乡村学校教育本质上就是以城市文化去改造乡村文化乃至取而代之,以期达到所谓农村的城市化与现代化。但这种传统“无论是以民族传统还是以现代化、科学、文明等为教育内容,都是以忽视、贬低、解构乡村当事人的主体性作为推进教育的方式的。”农村学生上学的目的清楚、直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