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写新闻,一般说不能不交代背景材料。可背景材料往往会给人以陈旧、枯燥、干巴的感觉,将正在“进行式”的现场拦腰切断,使人们兴致锐减。这是当前现场短新闻写作中的一个通病。如何根治这种症结,增强背景材料的现场感,笔者提出三种方法供参考。耳闻目睹法也就是说要把背景交代与现场活动联系起来,借新闻之口把背景材料说出来,借作者自己之眼把背景材料看出来,  相似文献   

2.
前苏联出版的《报纸体裁》一书指出:“作为新闻核心的基本事实不能只靠它本身来说话,它应当有一定背景,应当有别的补充事实来说明主要事件,指明其意义。”正确地使用新闻背景材料,可以巧妙地表达作者的政治倾向,加深读者印象。新闻报道中一般不能由记者站出来说话,而是通过精心选择的事实来表达记者的意见,至于新闻事实能否把记者想说的话恰到好处地说出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背景材料的运  相似文献   

3.
搜索时代为新闻背景材料的找寻带来极大便捷。过去需要劳神费力,查阅大量资料才能找到的背景材料,现在只需打开电脑.输入你想要的东西立刻罗列出来成千上万的结果。不可否认.这些搜索出来的相关背景材料极大地延展了新闻的外延。  相似文献   

4.
关于新闻的真实性的内涵,自然应当包括新闻作品的各个部分,导语、背景材料和主体概莫能外。然而,近来发现,某些作者以至新闻单位,忽视了背景材料方面的真实,想当然甚至随心所欲地曲解或篡改所引用的背景材料,有的被曲解和篡改直至杜撰出来的“背景材料”,又涉及到了现代史方面的重要人物或重大事件。比如,有家日报在一篇以《东方大港之梦》为题的通讯中称:“早在1919年,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就在他的《建国方略》中,提出了将连云港建成东方大港的设想。”没有读过《建国方略》的读者,对此自然会确  相似文献   

5.
关于《现代诗的情感与形式》周维强蓝棣之老师的诗歌批评,有渊博的背景材料、敏锐的美学感悟和诚恳的人生体验,文体又相当漂亮,所以一直是我所愿意阅读的。他的第一本诗评著作《正统的与异端的》,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列入“新人文论”丛书出版,我有过一本,后来被学生借...  相似文献   

6.
新闻背景不是消息中的背景材料,而是一种依附于某一消息而对消息中不能细述的有关事实材料单独加以回顾、说明和注释的报道。 按我们匀惯上的理解,背景是消息的组成部分,是衬托消息主体的材料。为什么我们又要将背景作为新闻背景从消息中脱胎出来?消息随着时代的变化被烙上信息化的印记,加上受众素质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7.
新闻背景指的是同新闻中的人和事有着内在联系的某些现实与历史的状况、变化、发展的原因以及有关的材料。新闻背景材料在新闻写作中如果运用得恰当,会使写出来的新闻增辉生色。因此,记者在新闻写  相似文献   

8.
隐性拒借已成为当前高校图书馆开放式借阅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通过对隐性拒借之内涵、现状的阐述,分析隐性拒借之成因,提出应对隐性拒借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抹不掉的印象丁建勋作为一个干了10余年的基层新闻工作者,在陪同采访中遇到过不少迷人之处,常使心灵受到“震撼”,总想把自认为有意思的写出来,介绍给同行们。书归正传之前,还需介绍一点背景材料:河南省滑县上官镇武安寨学校原五年级学生、少先队员周少华,天资聪...  相似文献   

10.
当今图书馆馆长最头痛的问题是什么?——银根日紧。采编部门最伤脑筋的是什么?——书店催债。借阅部门最大的希望是什么?——减少拒借。读者最不满意的是什么?——高兴而来,失望而去。九九归一,这些问题归纳起来就是经费拮据。图书馆的经费问题已成为图书馆界为之困忧、为之求索的热门话题。笔者未能对此重大课题作系统的调查和深入的研讨,本文仅把所得零星材料作一纪实并提出解题方案。  相似文献   

11.
我们搞新闻的人常有这样的经历:从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风尘仆仆地采访归来,带回了那么多的第一手材料,却在铺开稿纸,拿起钢笔的时候,不知如何下笔。何以造成“导语难产”呢?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对丰富的第一手材料还没有理出头绪,最重要、最新鲜、最精彩部分尚未上升到“浪尖”。二是现场发生的新闻还未与其发生的背景联系起来,其新闻价值尚未凸现出来——因为从新闻价值的角度看,尽管一篇新闻的价值主要取决于新闻事件,但恰当地联系新闻背景材料,也是提高新闻价值的一个方面,有时还起重要作用。因此,把新闻主要事实同其新闻背景…  相似文献   

12.
通借通还是城市图书馆的基本要求与服务之一,并越来越多地被图书馆所应用,但在现代图书馆知识服务的背景下,通借通还还应寻求新的服务增长点。文章主要以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读者借阅数据为依据,说明了在中科院各个图书馆之间采用通借通还服务模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对知识服务背景下的通借通还增值服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男人感情受压抑时常常寻求性来解脱身为男子汉,大多耻于表达软弱的感情,如焦虑、抑郁、失望等。他们常常把性作为这些内在情绪的发泄方式,企图"借性浇愁"。这时候,妻子应给予更多的温存和谅解,及时发现丈夫的不安,让他把心里话讲出来。这样双方会感到关系亲密,随之而来的性生活也会动情难忘。  相似文献   

14.
政府似乎没有必要因为担心部分人借慈善之名偷税漏税,就把慈善事业管得死死的。慈善活动能够部分地化解我们这个社会的怨恨情绪,政府理应为慈善事业的发育创造更为宽松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琉璃瓦打中盗宝贼 "珍妃之印"有惊无险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想借"破四旧"之名毁故宫文物的大有人在,周恩来下令关闭故宫博物院,并派了军队把故宫保护起来,所以,尽管"天下大乱",故宫的珍宝却安然无恙.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时候,故宫重新开放.  相似文献   

16.
“封口费”,是指新闻媒体或新闻从业人员在新闻监督过程中借新闻监督之名收受或索取贿赂,把本应报道的信息隐藏起来,使之不为公众知晓的行为.近年来,“封口费”事件频频发生,其产生的原因及危害是什么?如何防治?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智慧图书馆背景下传统文献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阐述了O2O网借服务模式的优势,梳理了我国公共图书馆开展O2O网借服务现状,提出了O2O网借平台建设路径,内容包括业务流程、系统架构、功能模块、网借中心建设等,并探讨了O2O网借平台的运营推广,以期为更多公共图书馆开展网借服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电视公益节目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颇具时代特点的电视产品.本文以贵州电视台"关注农民工"系列节目作为研究范本,从"传播效果"与"社会价值"两个层面,针对在公共话语空间里,电视媒体如何借开展公益活动之机,增强自身的媒介传播力,并以此打造媒介公信力等问题进行学理探讨.  相似文献   

19.
记者在采写新闻的时候,往往只注重对新闻事实的采访,而忽视对新闻背景材料的了解,写出来的新闻显得单薄,没有深度。大家知道,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即用最典型的新闻事实迅速地传播给广大读者(听众或观众)。然而,新闻事实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一定的环境下发生的。也就是说,每一个新闻事实都包含一定的背景材料在内,而有的背景材料虽不是新闻事实本身,却起着衬托和说明新闻事实的作用,在新闻表达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新闻写作中,用好背景材料对于更好地交待新闻事实、写出有深度的新闻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一、交待背景…  相似文献   

20.
网络新闻全天候实时传播,将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的及时性发挥到了极致.传统新闻媒体编辑看到了网络新闻媒体的这一优势,普遍利用网络获取新闻线索、新闻背景、拓宽新闻报道领域、挖掘新闻报道的深度.当然,在借网络之力的同时,时事新闻编辑要注意去芜存精,去伪存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