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洋面差之谜     
“水平”一词人人都用过,可水都是平的吗?不,不用说特殊地段,就是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洋面都不一样平。一般是太平洋的洋面高于大西洋的洋面,只有到每年的2月份,两大洋的洋面才趋于平衡。这一现象从发现以来,一直没有合理的解释,成了世界自然之谜。探索才有发现,尝试才有成功。现在,人们已找到了答案。因为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有马六甲海峡相通,所以把印度洋和太平洋看成一个大水体;大西洋和北冰洋之间有挪威海相通,也可以把它们看成另一个大水体;虽然太平洋和北冰洋之间有白令海峡相通,但此海峡窄而浅,而且经常被坚冰所封闭,故可以认为它们不…  相似文献   

2.
一、表层海水流动的成因1.受地中海地区气候的影响,地中海蒸发旺盛,周围又无大河注入,海水的盐度高,密度大,水面低。而毗邻的大西洋比地中海盐度低,密度小,水面高。于是,大西洋表层海水便经由直布罗陀海峡流人地中海(由水面高的海区流向水面低的海区)2.深层海水由地中海流入大西洋,使地中海的海水减少,水面变低,由相邻大西洋的海水来补偿。3.北半球冬季,全球的气压带、风带南移,直布罗陀海峡地区受西风带控制。在西风吹拂下,表层海水自大西洋流入地中海的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3.
一枚邮票造就的运河□王永民/江苏东海县南辰中学巴拿马运河位于巴拿马共和国的中部,全长81.3千米,1914年建成,1920年正式对外开放,成为沟通太平洋与大西洋的一条捷径。它使船只可以不必绕道南美洲的南端,从而大大缩短了南北美洲大西洋沿岸与太平洋沿岸...  相似文献   

4.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10月第2版的地理教材对地中海的密度流是这样阐述的:例如地中海因蒸发旺盛,海水的盐度高,密度大,水面降低,而相邻的大西洋海水的盐度比地中海低,密度小,水面比地中海高,于是大西洋表层海水经直布罗陀海峡流入地中海,地中海的海水由直布罗陀海峡流人大西洋。  相似文献   

5.
最近,我外出参加教研活动,与兄弟学校的同 仁讨论了地中海和大西洋之间的洋流成因。现将 我的观点归纳如下,意在抛砖引玉。 一、表层海水流动的成因 1.受地中海地区气候的影响,地中海蒸发旺 盛,周围又无大河注入,海水的盐度高,密度大,水 面低。而毗邻的大西洋比地中海盐度低,密度小, 水面高。于是,大西洋表层海水便经由直布罗陀海 峡流入地中海(由水面高的海区流向水面低的海 区)。 2.深层海水由地中海流入大西洋,使地中海 的海水减少,水面变低,由相邻大西洋的海水来补 偿。 3.北半球冬季,全球的气压带、风带南移,直 布罗陀海峡地区受西风带控制。在西风吹拂下,表 层海水自大西洋流入地中海的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6.
用新的强有力的工具仔细分析了1998年的厄尔尼诺现象。现在,科学家可以更好地预言未来将发生什么事情了。1997年9月拍摄到的太平洋的图像着实令人吃惊。利用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喷气推进研究所监控的卫星收集到的数据所形成的图片清楚地表明,太平洋水面似乎是在波浪起伏的洋面上横放了一把尺子。一块相当于整个大湖总面积30倍的水域在图面上呈现白色,这表明,该水域的水面要比正常水面高出13英寸(3厘米)之多。这条水域横贯太平洋,从澳洲附近一直冲向南美。这条水域的异常高度是由肆虐的贸易风推动温暖的热带海水而引起的,所以,…  相似文献   

7.
一、直布罗陀海峡底层的海流是密度流还是补偿流?密度流是指由于海水密度在水平方向上的不均匀分布引起海平面倾斜而产生的海流;补偿流是指因某种原因造成某一海区海水的亏缺,相邻海区的海水流来补充而形成的海流。在直布罗陀海峡,其东侧的地中海因蒸发旺盛,海水的盐度高,密度大,水面较低;而西侧的大西洋海水的盐度比地中海低,密度小,水面比地中海高。因此在海峡表层形成了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的密度流。表层海水的流动使大西洋一侧的海水减少,这就导致其底层的海水上升补偿,而地中海底层的海水则由海峡流向大西洋补偿其上升损失…  相似文献   

8.
新华社2005年4月2日电:今日11时50分,我国"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从青岛起航,踏上远洋征程。这次大洋科考将横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所以又叫环球航行,这是我国首次组织横跨三大洋的远洋考察。此次三大洋科考,"大洋一号"从青岛港进入太平洋后,经巴拿马运河进入大西洋,再沿南大西洋中脊经好望角进入印度洋,最后穿过马六甲海峡,  相似文献   

9.
加拿大     
加拿大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面积接近1000万平方公里,它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有许多岛屿分布在太平洋和北冰  相似文献   

10.
对地球上的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这四大洋,我们都不陌生,那么四大洋的名称是如何得来的呢?一、太平洋——“和平之洋”1513年,西班牙探险家巴斯科·巴尔沃亚从巴拿马海岸见到此洋,将其命名为“南海”。1520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受西班牙国王委托,率领船队寻找通往东方的航线。经过四个多月的艰难航程,越过风狂浪恶的大西洋,穿过麦哲伦海峡,他们进入了新的大洋。时值天气晴朗,风平浪静,与前段航行截然不同,因此麦哲伦便把这个叫做“南海”的大洋改称为“和平之洋”,汉译为“太平洋”。二、大西洋—“—大力士神的栖息地”大西洋源…  相似文献   

11.
世界大洋     
世界大洋通常被分为4大部分,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洋,面积约为1.7868亿平方千米。覆盖着地球总表面积的三分之一。太平洋是最有趣、最值得研究的大洋,因为它的海底具有各种地形:海沟、洋脊、无数的火山和珊瑚岛。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海——珊瑚海,面积约479万平方千米,那里水温高、水质洁净,利于珊瑚生长,海内分布有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和许多环礁,因此得名“珊瑚海”。太平洋的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也是地球的最低点,深达11034米。大西洋是世界第二大洋,面积为9166万平方千米。大西洋被赤道分为南北两…  相似文献   

12.
《少年科学》2007,(12):24-25
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洲.中美洲是连结北美洲和南美洲的非常狭窄的陆地.船只通过巴拿马运河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可以节省很多时间.轮船在一个巨大的人工湖上航行,并通过6个巨型的船闸.  相似文献   

13.
旋风、飓风与台风是同一种气候现象在不同地方的不同称呼。当热带气旋中心附近的风速达到33米/秒以上时,在太平洋东部和大西洋称为飓风,在太平洋西部就称为台风,而在印度洋便称为旋风。那飓风有多厉害呀!举一例子,2005年8月,一个名叫"卡特里娜"飓  相似文献   

14.
这是真的     
△鲸的心脏每分钟只跳动9次。△通过显微镜,我们可以看出,蚊子有22只牙齿。△海狮的胡子比耳朵还灵,能辨别几十海里外的声音。  相似文献   

15.
海洋交往体系是以海洋为中心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各国相互交流,相互依赖,相互需求的体系。它经历了古老而封闭的地中海结构、以西欧为中心的殖民主义的大西洋—印度洋结构、二战后又进入以美国为核心的大西洋—太平洋结构。在这些演变过程中,濒临太平洋,又位于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黄金水道上的香港,在海洋交往体系中从默默无闻发展到近代西方的殖民前哨,至今,跃为世界贸易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它的历史发展始终与海洋交往体系的形成、更替息息相关。97香港回归祖国怀抱对其在海洋交往体系中的前景有重大影响,它将在巩固原有的世界贸易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基础之上,成为中国参与海洋交往的新窗口。  相似文献   

16.
太平洋最初没有统一的称呼,我国古代把它笼统地称为“沧海”、“东海”等,在国外也曾有人将它命名为“南海”。现在使用的名称是葡萄牙著名航海家麦哲伦所起的。1519年,这位探险家带着由几只帆船组成的船队横渡大西洋,几个月后到达南美洲的巴西海岸。接着他们沿海岸继续向南航行抵达南美洲最南端,然后从东而西穿过一条曲曲折折、长达100多千米的海峡——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海域。麦哲伦发现这里波平如镜,与汹涌澎湃、波浪滔天的大西洋形成鲜明的对照,因此,他给这片大洋起名为“太平洋”。大西洋在西方各种语言中…  相似文献   

17.
船闸     
你可能在运河上看见过船闸。有些船闸比较小,而有些则很大。巴拿马运河上的船闸给船提供了一个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通道。但是你可知道船闸是如何工作的,它们是怎么让船通过的呢?  相似文献   

18.
2006年10月23日,巴拿马运河历史上最大的扩建计划在巴拿马全民投票中以绝对优势通过。该扩建计划将允许世界上最大的船只通过这个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捷径。扩建计划牵动的不仅是213.2万巴拿马公民的神经,而且还有跨越太平洋的庞大亚洲、北美贸易链条。巴拿马运河位于美洲大陆中部,纵贯巴拿马地峡,是一条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船闸式运河。运河全长81.3千米,最窄处为152米,最宽处为304米。从运河中线分别向两侧延伸16.09千米所包括  相似文献   

19.
《治黄科技信息》2005,(1):24-27
美国位于北美洲中部,总面积937万km^2。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美国河流大多为南北走向,主要水系有:墨西哥湾水系,由密西西比河及格兰德河等河流构成,其流域面积占美国本土面积的2/3;太平洋水系,有科罗拉多河、哥伦比亚河、萨克拉门托河、圣华金河等河流构成;大西洋水系,包括波托马克河以及哈得逊河等;白令海水系,由阿拉斯加州的育空河及其它诸河构成;  相似文献   

20.
1513年:西班牙探险家巴斯科·巴尔博亚发现,太平洋与大西洋仅由一条狭窄的地峡隔开,关于修建运河的讨论首次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