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律信仰是法治建设的灵魂,是法律素质的核心,大学生在未来社会中处于主导地位,发挥着主体作用,对我国法治社会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应具有较高的法律素质,但是随着一些大学生犯罪事件的出现,我们发现,大学生存在着严重的法律信仰危机问题,因此,本文将对大学生法律信仰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形成的原因,进而对培养大学生法律信仰的途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治国方针的提出,法治精神逐渐在社会生活中深入人心。但是,公众对于法律信仰的失落仍然是一个严重影响着中国法治化进程的危机。文章从对法律信仰的理性思考入手,分析法律信仰与法治化的内在联系,指出了当前我国广大民众对法律信仰失落的现状和成因,进而提出了培养法律信仰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3.
公民法律信仰的培育是一个国家法治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该从我国法律信仰的现状出发,探讨了法律信仰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障碍以及塑造公民的法律信仰应着重把握的环节。  相似文献   

4.
今秋的政法大学弑师案昭示了当代中国的法律信仰危机,透过中国独特的法律发展史,可以呈现法律信仰状况及其根源。从而可以看出,古代中国法被信仰是由于人们对礼的追求和道德化的政治,而近代中国法律信仰的没落是由于法制变革引发信仰危机、建国后价值观倡导矫枉过正。究其原因,是中、西法律信仰双重继承断裂。  相似文献   

5.
董蕙敏 《文教资料》2014,(16):129-130
法律信仰是实现法治的基本前提,培育大学生法律信仰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重要的定型阶段,只有对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形成正确的认知。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社会意识和信仰。因此,高校法治教育应更多地关注大学生法治精神的培养,特别是法律信仰的培育。  相似文献   

6.
1 997年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 ,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宏伟蓝图 ,这一目标的确立和最终实现 ,需要依赖于我国公民法律信仰的逐步提高 ,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对法律产生足够确信 ,只有这样 ,才能夯实法治的根基 ,建立起“法治国家”的宏伟大厦  相似文献   

7.
在面对中国社会信任度不断下滑、法律不能切实有效实施这一问题时,有的学者求助于法律信仰,有的学者则认为应当构建法律信任.法律信仰在中国语境下的解读超过了伯尔曼提出的"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的含义.伯尔曼提出的法律信仰虽然与宗教紧密相关,但是并未要求人们像信仰宗教一样虔诚地信仰法律.他主张对待法律既要投入理性,...  相似文献   

8.
法律信仰的缺失,是中国当前法治建设的上要障碍之—。然而,中国的法律信仰有着与西方不同的内涵,本文在对二者进行区分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法律信仰的实质。并通过对我国具体国情的分析提出了实现公众法律信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大学生的法律素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作为法律素质的核心内容就是法律信仰.认清大学生法律信仰缺失的原因,找出树立和培养法律信仰的有效途径,是社会和学校的重要职责.学校要通过多种措施来促进大学生信仰法律、崇尚法治.  相似文献   

10.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高校也步入“依法治教”的进程。法治现代化的根本条件就是人的法律精神现代化。树立人们的法律信仰对我国的法治建设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人人都信仰法律,在社会生活中才能实现真正的法治,而从大学生做起,显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法律信仰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只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从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两方面努力,才能培育大学生的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11.
法律信仰对一个致力于建设现代法治国家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一个社会若失去了民众对法律的信仰与尊重,即便制定再好的法律,也难以内化为一种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从而难以完成建立法治社会的历史使命。只有以形式珲性的法律为法律信仰的生成提供支点,建立正义的法律秩序,才能实现法律信仰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论法治社会条件下大学生法律信仰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信仰是整个信仰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它包括法律知识、法律感情和法律意志等多方面的内容.法治即法律之治,法律的实现仰赖公民的法律信仰,否则法治便从根本上丧失其存在的根基.文章通过分析法律信仰在法治社会中的地位及影响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因素,提出了构建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3.
法律信仰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尊重、信赖并自愿遵守的精神。法律信仰的缺失是我国当前法治建设的主要障碍之一。构建我国公民的法律信仰,应当重视我国民众已有的文化资源,充分发挥人特别是领导人的作用,并且加快完善立法程序,提高法的内在品质,还要继续推进普法进程,提高司法效率和加强司法公正。只有法律被信仰,才能最终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政治、法制的转型期,在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各个阶段当中,大学生的法律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法律信仰作为法律素质的核心内容,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当前我国对于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培养还存在一些来自自身和社会的种种缺陷.本文在分析大学生法律信仰培养的必要性及现实意义的基础上,归纳出新形势下大学生法律信仰培养存在困境的原因,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正确培养大学生法律信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法律信仰教育是法学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本文探讨了法律信仰的内涵以及对军校大学生进行法律信仰教育的必要性和途径,认为对军校大学生进行法律信仰教育是建立法治社会的需要.更是建立法治军队的需要。通过培养军校大学生的法律人格和法律价值观,树立法律信仰,使之成为能够适应未来战争需要的具有法律素质的现代军人。  相似文献   

16.
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中某些负面因素的影响、学校教育的缺失和法治环境欠佳的冲击,大学生法律信仰呈现缺失的现状。应从优化法治环境、树立法律权威,创新法制教育模式、构建校园法制文化,传承优良传统、兼顾中西差异等方面培养大学生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17.
法律信仰:法治建设的灵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法律与宗教联姻而生的法律信仰是西方法治得以确立和生长的观念基础,法治之所以首先在西方获得理论证成并付诸实践,与西方国家特有的以法律信仰为核心的法律文化传统有关。作为后发法治国家,我国应以史为鉴,牢牢把握法律信仰这一法治建设的核心要素,尽早实现国人百余年来梦寐以求的法治国家的理想。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对法律是否信仰,是高校"基础课"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在教学观念上应以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培育作为"基础课"教学的核心目标;教学内容上应以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培育作为"基础课"教学的中心;教学手段上采用"案例教学法"则可以使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培育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9.
对当代中国新旧法律思想转变时期两种法律思想进行统一论述.从而得出传统的社会主义法律信仰存在“危机”。在法律转型时期法律信仰的空白,矛盾阶段.基于法律信仰对于法律实效和现代法治的重要性,提出了法律信仰的重建这一紧迫性问题。认为法律信仰重建体现为法律社会化的过程,通过寻求法律社会化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实现法律信仰重建。  相似文献   

20.
当代大学生法律信仰缺失,单纯依靠学校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无法解决此问题。关键是要转变观念,还法律于生活。惟有学生在日常生活的体验中,发自内心的尊重法律,崇敬法律,相信法律,其法律信仰才能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